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曹刿论战》

(2016-06-10 10:25:44)

(一)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又何焉( 参与  2)公疏军而之(   离开

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B     )(2分)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10.翻译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依据实情裁决

11.文段理解。(6分)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远谋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战前准备 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乙文写的是 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取信于民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二)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公将鼓之  鼓:击鼓  2)既克,公问其故 克:战胜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

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

(三)

[]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彼竭我盈  “充满”或“士气正旺盛”          

2)望其旗靡       倒下    

3)臣之妻私臣(偏爱           

4)今齐地方千里(   “方圆”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大王)的    

20[][]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文中结论性的话是“故克之”和“    故逐之    ”;[]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    设喻(类比)     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王之蔽甚矣 ”。

21.根据[][]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2[]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