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931391282颜廷花
931391282颜廷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2
  • 关注人气: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群文阅读《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2017-12-01 08:47:34)

《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颜廷花

 

课前三分钟:被《诗韵悠悠》中的古诗

一、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背的古诗全部来自于咱们的《诗韵悠悠》,那现在请同学们打开目录,数一数李白的诗共有几首?

生:8首。

师:是啊,一共有八首,这说明李白的诗在诗韵悠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的,李白不仅在诗韵悠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唐朝也是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国诗坛上也是占有重要的地位。那大家对李白了解多少呢?

学生说出通过查阅资料对李白的了解。(幻灯片出示相应的李白的图片)

师:那今天咱们就通过学习《诗韵悠悠》中的古诗去近距离的了解一下李白,走近李白,去了解一下李白这个个人,去读读李白的诗。

二、通过古诗了解李白

(一)学习《静夜思》

出示《静夜思》的古诗配图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指名有感情地读古诗)请同学们思考从这首古诗里能看出李白是个怎样的人?

生:思念家乡的人、喜欢看月亮的人……

分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诗,知道李白思念家乡。结合教师意境的语言渲染“寂静的夜晚,望着那一轮皓月,李白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从而得出李白常年漂泊在外,是一位行者

 

(二)学习《赠汪伦》

师:请同学们读这首古诗,思考通过这首古诗你又能读出一个怎样的李白呢?

生:能读出他和汪伦的感情非常深,是好朋友。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通过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看出来的。

师:是啊,桃花潭的水很深也不及汪伦对李白的感情深,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岸十里桃花,一叶孤舟,正当李白独自踏上离别的路时,岸上传来汪伦的歌声,此时李白非诚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小结:李白喜交友

 

(三) 学习《月下独酌》

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读诗《月下独酌》,看看李白还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自由读古诗)

生:李白是一个爱喝酒的人,是一个孤独的人……

生:通过独酌两字看出李白是独自一人在喝酒,比较孤独

师:那请同学们再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理解李白态度的转变。有一开始的孤独转变为邀请月亮和自己的影子作伴,以月为伴以影为友,一轮明月,一壶酒,好不自在。写活了月亮,也写活了自己,心情也变得开心起来。

小结:乐观、豁达、爱喝酒的人。

(四) 学习《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

通过分析诗的意境,了解诗人的行迹得出李白是一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人。

 

群文阅读《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三、

四、 了解李白写诗的特点

(一)过渡:同学们,刚才透过《月下独酌》这首古诗,我们知道了李白是一位喜欢饮酒作诗的人。那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这三幅图片(幻灯片出示三幅带月亮的意境古诗图)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生:三幅图上都有月亮。

师:是的,都有月亮,看来李白作诗的时候喜欢对着月亮,仿佛只有月亮才能最懂的心思,他也对月亮情有独钟,喜欢对月抒怀。所以我们又知道了?

生:李白喜欢对着月亮作诗

小结:对月抒怀,月下作诗

(二) 对比《望庐山瀑布》《赠汪伦》

透过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得出李白作诗特点,夸张

找学生读出夸张的感觉和气势。

(三) 对比《静夜思》《望庐山瀑布》

诗人把月光想象成落地的白霜;把飞流直下的瀑布想象成银河,说明其作诗特点为想象力丰富

通过把“月光”比喻成“白霜”;把“瀑布”比喻成“银河”得出特点比喻

(三) 对比《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

通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通过有气势的朗读,诗人的豪言壮语得出李白写诗特点“壮观”。此处可训练学生有感情的诗歌朗读。

板书:

 

群文阅读《走近李白》教学设计群文阅读《走近李白》教学设计群文阅读《走近李白》教学设计群文阅读《走近李白》教学设计群文阅读《走近李白》教学设计群文阅读《走近李白》教学设计群文阅读《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四)猜一猜

出示《秋浦歌》和《滁州西涧》两首古诗引导学生根据李白作诗特点猜一猜哪一首是李白所写。从而加深对李白写诗特点的印象。

 

总结:

同学们,了解一个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李柏的了解也是如此,咱们这节课了解的李白是不够全面的,但是在接下里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更加深入的了解李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