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见过植物也会带电吗?

(2015-07-03 14:34:52)
标签:

杂谈

  那些高高架在空中的裸露导线,或者相关单位围墙上拉起的电网,是我们万万不可触碰的东西,因为它们带电!一旦碰上了,轻则击伤,重则丧命!不过,有一些看起来青枝绿叶的花草树木,也是一些带电体呢!
  在印度的森林里,有一种奇怪的“电树”。当人们从树边经过的时候,如果不小心碰上它的枝条,就会有触电的感觉,甚至会浑身发麻。原来,这种树有发电和蓄电的本领。人们曾用多种仪器测量了这种小树,发现它每天发出的电流都会有变化。中午阳光强、温度高,它的电压就高;傍晚的时候,气温降低,它的电压也跟着降低;到了晚上,它就完全不放电了。

  植物是怎样产生“电”的?据科学家研究,植物能产生电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植物的根细胞吸收大量的矿物质元素,当这些元素的离子(或者带正电或者带负电)分布不平衡时,就会引起植物带电。原因之二:因为光合作用和叶绿素的存在,理论上植物内部本身就有电流经过,也就是说,它们可以直接用来发电。当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素不但能把水分解为氢和氧,而且还能把氢氧分解为带正负电荷的粒子,也就是说,植物细胞内存在电子传递链。当植物释放电子流出,向正极运动,就能产生电流。原因之三:一般情况下,大气带正电,大地带负电,植物与大地相连,于是,植物便成了特殊的天线,从空气中收集到无数的带电粒子,造成植物带电。

  哪类植物更适合用来发电?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生长迅速的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甚至更原始的苔藓植物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法国的科学家则把目光对准了可以长到3米多高的菊科植物。目前,植物自身能产生的电量实在太微弱了,微弱到人们用手根本触摸不到,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转化效率还很低。每片叶片的面积虽小,叶绿素有限,但如果就整棵树的叶片面积而言,叶绿体的总量也是可观的。但是对于每一个植物体来说,有可能每一片叶子内的电流方向都是不同的,所以要让整棵树产生的电流最终都汇集到同一点还很难实现。

  最近,韩国延世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灯具,该灯采用直径仅为30纳米的电极和其他器件,利用藻细胞中的叶绿体获得电流来驱动灯泡。可包括设计师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这款灯在2035年投入量产可能比较现实。

  电与植物关系如此密切,促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电生物学”。人们掌握了这个秘密,就为农林业生产,找到了又一条丰产之路。

  美国近年来,采用电技术诊断树木和农作物病害取得成果。这种电阻探测法,是把针管状电极插入植物体,立即反应出不同的电阻形式,根据电阻的相应变化情况,可以诊断出病害的种类,病变部位和感染成度。

  当导线通过超频电流时,导线周围放射极强的能量,具有强烈的杀茵作用。用超频电场处理种子,灭茵效果又快又好。据载,国外实验表明,用直流电场处理过的小麦种子,散黑穗的发病率几乎为零,产量可增加10%。

  在雷雨闪电时,空气中的氧和氮合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遇到雨水溶解成硝酸,稀簿的硝酸在土壤里形成多种硝酸盐,则变成为植物的氮素肥料。

  农业科学家经过试验发现,在电的作用下,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分子和水份会发生电化学反应。使之成为高能量的游发分子和离子,产生化学性能非常活泼的功能基因,这就加速了植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增强了植物的新陈代谢,表现出明显的增产趋势。对黄瓜的植株施加90伏电压后,黄瓜产量增加3倍。对燕麦施加90伏电压后,麦穗重量比未施电的增加40%。植物之所以能与外界电流相乎应,这与植物本身就带电有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