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韦源考试网
韦源考试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5,486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2020-03-18 09:50:03)
标签:

教育

分类: 考研专业课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睿琪学习网提供免费下载试看:http://jiac.100xuexi.com/Ebook/121617.html


 

第一编 古代文明与教育
 第1章 史前教育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2章 学校的肇端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3章 古希腊教育的兴衰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4章 古罗马教育的蜕变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5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二编 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
 第6章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7章 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演变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8章 17世纪教育的沿革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9章 18世纪教育的演进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0章 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三编 现代教育的变迁
 第11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2章 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3章 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4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本书是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这一经典教材为主,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外国教育史著作,整理各章的重难点,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教育学辅导资料,对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的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3.精选相关考试真题,补充难点习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近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相关习题并提供答案和详解。所选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显热点。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课后习题详解
https://g.100xuexi.com/images/blank.gif

 

3.2 课后习题详解

1.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是什么?

答:(1)相同点

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

雅典非常重视教育,其教育是文化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雅典实施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斯巴达也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治国的最主要的工具。

教育为奴隶主阶级服务

斯巴达的国家居民分为三个等级,其中,斯巴达人处于统治阶层,他们享有一切政治和经济特权,不事生产,专门负责战争,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样,雅典的教育也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

重视音乐教育

雅典的音乐学校教授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体育之外的所有教育内容,所有被认为利于增长知识、培养德行、陶冶心灵者均被列入音乐教育的范畴。斯巴达人热爱音乐,并一度成为希腊世界的音乐之都,他们通过音乐教育青少年,以此培养他们勇敢作战、服从长者、遵守纪律和自我控制的品格。

2)不同点

教育目的不同

雅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青少年勇敢、强健的体魄以及理智、聪慧和公正的品质,塑造身心和谐发展的合格公民。而斯巴达教育的惟一目的是培养英勇果敢的战士,其教育任务就是使每一个斯巴达人通过长期的训练,成为一个荣誉、勇敢、坚毅、忠诚的战士。

教育的侧重点不同

雅典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包括道德熏陶、体格训练、文化教育以及音乐、舞蹈等,同时反对专业化、职业化的训练,主张全面发展,鼓励张扬个人才能。而斯巴达的教育包括忍耐劳苦训练和军事体育训练,以五项竞技为主要内容。

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同

雅典的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儿童忠诚、勇敢的道德观念,形成了追求自由、忠于城邦以及爱美、爱智、爱和谐的民族风尚。而斯巴达的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忠诚、英勇、机智、果敢的英雄品质,教育方式则多管齐下,在日常生活、军事训练、文艺活动中均有渗透。道德教育和军事训练一起构成了斯巴达教育中的两大杠杆。

教育机构不同

斯巴达为锻炼战士,由国家为7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士官团(即埃弗比),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

教育方法不同

斯巴达强调要服从师训,刻苦训练。雅典则对启发诱导比较重视。

师资队伍不同

斯巴达的教育机构皆由斯巴达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同时由执政官予以训诫。雅典则除本国的统治阶级成员任教外,来自国外的智者充任教师者为数众多,招揽人才不限国籍。

2.智者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答:(1)智者的含义

智者原本泛指有智、有才之人,自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始,智者逐渐被人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谋生的人,因此也可以把智者视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2)智者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智者学派的教育活动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智者游走于各城邦,传道授业,因此进一步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智者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从事修辞学、文法、哲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活动,不仅拓展了教育内容,而且还延伸了学术研究领域,西方教育史上长期沿用的三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教学即是由智者最早确立下来的;

作为职业教师,智者们已经意识到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开始将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加以区别,同时也认识到教育与政治、道德之间的密切联系,明确了教育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智者们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逐渐规范化,并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

3.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育的作用

教育是发展人的才能、使人道德高尚的重要活动,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国家官员的必要途径,教育的目的就是造就道德高尚、才能卓越的治国人才。

教育任务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道德培养。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经过教育才能使公民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行为,并提出智慧(知识)即道德。这种观点为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后世德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教育内容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内容应该广博,只有知识渊博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在其教育实践中,苏格拉底还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学科目。

自知其无知

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

德即知识

德即知识的思想,也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他看来,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苏格拉底高度评价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在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

苏格拉底教学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苏格拉底形成了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后人称之为苏格拉底教学法,又称产婆术。这一方法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a.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无词以对,承认自己的无知。

b.助产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c.归纳即从繁杂的现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一般规律。

d.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2)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理念论与回忆说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的哲学基石,也是他的教育学说的理论基础。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事物,一切个别的可感觉的事物,都不具有真理性,只有理念才具有真理性。所谓理念就是共相、概念和普遍的真理。每一个理念统摄着与他同名的众多的个体事物,每一类众多的个别事物都有一个相应的理念。这个相应的理念就是众多个体普遍的东西,是他们的本质,是他们的源泉。

灵魂说与哲学王

a.柏拉图认为,灵魂包括理性部分、激情部分和欲望部分。理性是先天所成,得之于理念世界;欲望和激情是后天所成,是灵魂和肉体结合后的产物。

b.灵魂的这三种功能表现在教育方面,强调理性知识的重要性,贬低乃至否定感性知识的作用;教育在于发展人的理性、节制人的欲望。

c.依据他的灵魂说,柏拉图提出了哲学王的培养目标。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想一个理想的国家。在这种国度里,统治者既不是单纯的政治家,也不是不问实际政治的哲学家,而是集政治权力和哲学思考于一身的哲学王。

教育目的

柏拉图将培养和造就哲学家视作教育的最高目标和主要任务,他认为只有哲学家成为国王才能建立智慧、勇敢、节制、正义的理想国度。此外,他还提出培养军人以保卫理想国度。

教育阶段划分

柏拉图提出教育是建设理想国的重要杠杆,儿童教育和养育应由国家负责。在此基础上,柏拉图对教育阶段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划分:

a.学前教育阶段:3岁以前在育儿所由女仆照顾,或在家中由父母养育。37岁的幼儿则集中到附设于神庙的儿童游戏场中接受女公民的教育,教育内容包括讲故事,做游戏,还要有音乐、歌唱等活动。

b.普通教育阶段:7岁以后,男女分别入国家举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接受初等教育。这一时期的学习内容以初步的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为主,此外,他还特别重视体操、骑马、射箭等体育训练项目。

c.军事训练阶段:1820岁的青年,在高一级的学校——国立青年军事训练团中,接受军事体育训练,并结合军事需要学习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四种自由艺术。这一阶段只有奴隶主的子弟才能受这种教育。

d.深入研究阶段:20岁以后,少数经过筛选的优秀青年会继续进行教育,对高深科学理论进行研究,发展理智与美德。这一时期的主要学习科目是四艺,即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理论。

e.哲学家教育阶段:30岁后再加选拔,极少数最优秀的人继续用五年时间专门学习哲学,然后担任政治军事方面的重要职务,50岁时可任国家的最高领导——哲学王。

女子教育

柏拉图重视对女子进行教育,他认为女子在承担国家和社会事务方面与男子是平等的,这种男女平等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教育理论。

3)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理论基础——哲学与心理学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哲学和心理学思想基础之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是由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如同一块白板,所有知识都是经由感觉而进入人的意识的,这肯定了教育在人的理性发展和知识获得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为体育、德育、智育全面发展的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和谐教育

以其灵魂说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和谐教育的思想。与灵魂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他指出,只有通过这种多方面的教育,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自由教育

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教育是惟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内容,并且应避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

知识论与求知方法

a.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的概念。他认为尽管一切知识最初都是要通过感觉的,但感觉所获得的只是个别的、零碎的知识,只有把这些知识放到里面去,才能够理解这些知识,才可以获得更高级的知识。

b.亚里士多德的求知方法主要有二:一是下定义法;二是三段论法。

教育阶段理论

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应按照人的发展阶段依次进行:首先是体格教育;其次是道德教育;最后是智育和美育。他还提出影响人发展过程的三个要素,即天性、习惯和理性,主张充分发挥教育对三者的作用,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身心和谐的人。

教育实施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效法自然理论,按照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将教育实施划分为三个时期:

a.从初生到7岁为教育的第一时期,这时儿童处于身体生长和发育的关键期,应及时引导儿童做些适宜于肢体发育的活动,同时注意不可在儿童5岁之前教授其功课,以免妨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这一时期的教育在家庭中进行,因此教育内容还包括游戏、讲故事等。

b714岁为教育的第二时期,这时应发展人的非理性灵魂,以情感道德培养为主。这一阶段的教育内容包括阅读、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绘画四种,旨在促成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c1421岁为教育的第三时期,应发展人的理性灵魂,为此亚里士多德在自己的学校中开设了包括四艺以及哲学、物理、文法、文学、诗歌和伦理学等在内的广泛的课程,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讲授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进行分班授课。

4.希腊化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0年是希腊历史上的希腊化时期。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扩张战争,曾经灿烂的古希腊文化被传播到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和埃及等广阔地域,并深刻影响到这些地区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尽管城邦教育日渐衰微,但仍出现了适应当时社会条件的新进展:一方面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出现了三级教育制度的雏形,制度和结构上更趋完善,这为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初等教育

希腊化时期,初等教育机构的数量大大增加,教育对象也扩大为所有自由民子女,女孩也可接受与男孩相同的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内容包括阅读、书写、算术以及经典文学作品。

2)中等教育

亚历山大大力修建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文化机构,汇聚了各地学者研究整理古典文献,创立了科学的文法体系。在此背景下,语法学家开设学校,向学生教授文法、修辞和逻辑学,并收取一定学费。这种文法学校偏重进行知识教学,教育内容可分为文学和科学两个方面。

3)高等教育

亚历山大利亚的博物馆和图书馆已经初步具备了高等学府的特征。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伊壁鸠鲁等人在柏拉图学园和吕克昂的基础上,兴办了多所高水平的学校,如斯多葛学派哲学学校、伊壁鸠鲁学派哲学学校等。

公元前200年前后,“雅典大学”合并成立,它大力吸收和改造希腊传统文化,尤其重视对文法、修辞学和哲学的教学研究,成为当时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中心。
试读(部分内容)
https://g.100xuexi.com/images/blank.gif

第一编 古代文明与教育

第1章 史前教育

1.1 复习笔记

一、教育的起源

(一)人类的起源

1.神创说

最早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主要来自于神话和宗教,即运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解释人类的起源。神创说最为集中地表现在基督教神学中。神创说根据基督教的神学理论,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人是上帝的最高造物。

2.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的主要依据是科学家对生物进化过程的研究和现存生物的验证。1859年,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达尔文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而来的。

3.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主要依据是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类本身”的思想。1876年,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推测,人类的进化是从“攀树的猿群”开始的。

(二)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

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产生的。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认为动物界早已存在教育活动:大猫教小猫捕鼠,大鸭子教小鸭子游水。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

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在1905年出版的《教育史教科书》中认为,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当模仿的过程变成了有意识的过程时,教育就真正出现了。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学者。他们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为基础,批判了前两种主张,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支持者认为,只有当人认为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劳动工具和选择劳动手段的任务时,才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知识和技巧的需要。

二、史前教育的社会基础

(一)史前社会的生产活动

1.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劳动

(1)人工制造的工具的出现,标志着旧石器时代的开始。

(2)模仿成为人类学习制造工具和获得各种生活经验的主要方式。

2.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劳动

(1)新石器时代许多研究者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英国人类学家G.埃利奥特·史密斯认为,“新石器时代”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具体表现为:用磨制的方法制造石头武器,但并没有放弃打制的方法;驯养动物;种植谷物和果树;竖立巨石碑;制作陶器;织造亚麻布;有了明确的宗教信仰和葬礼。

英国历史学家韦尔斯认为文化上的新石器阶段所具有的特征表现为:磨光石器的出现,特别是装有木柄的石斧;某种农业和利用植物及种子的开始;驯养家畜;陶器;编织。

(2)新石器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农耕时代的开始。农耕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存方式的影响十分巨大。

(二)史前社会的家庭

1.家庭是史前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单位

家庭是人类最古老的制度之一。在史前社会,家庭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这一时期的家庭可能是以多配偶或单配偶形式并存的。

2.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平等

史前社会还没有出现等级的区别,在社会生活中,大家都是平等的。每个家庭群体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其他家庭群体尊重他们的活动范围。

3.家庭生活强调和谐

由于史前社会人们生产能力的有限和自然力量的强大,史前社会的家庭生活也是十分强调和谐的,并且把这种和谐的精神延伸到社会的各种行为中。

4.家庭中的儿童

史前社会教育儿童行为端正、友好待人、尊敬长者,儿童也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中举止正派的成员。

(三)史前社会的宗教崇拜

1.史前社会的宗教

据人类学者的研究,史前社会已经出现了以灵魂为中心的宗教崇拜的现象。

(1)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观点

所有宗教的基础是灵魂说,灵魂是有别于有形肉体的精神本质。

爱德华·泰勒根据史前人类对生与死、警醒与梦幻的关注和好奇的研究,提出了灵魂的观念,并把史前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称作“泛灵论”,认为史前人类不仅把这种灵魂说用于人类生活,而且也应用于动物和植物。

(2)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的观点

史前社会生活的特点是“泛灵论”。他指出,史前人类认为,在他们所感知的所有事物的背后,都有一种精神实体或“灵魂”在控制着物体。

史前社会生活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史前社会教育的性质。

史前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a.“实际教育”,即满足生活实践需要的必要的训练,包括打猎、捕鱼、使用武器、制作皮毛、造房子等,而且还要学习按照明确规定的方式做好每件事情,以避免触犯主宰这些事物的灵魂。

b.“理论教育”,即关于各种精心设计礼拜的步骤或形式的训练。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通过这些训练和形式尽力抚慰灵魂或培养他的善心。

2.史前社会的宗教崇拜

(1)自然崇拜:自然崇拜是史前人类最早的宗教形式,其崇拜物都是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由于史前人类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不同,因此他们的崇拜物也不同。

(2)图腾崇拜:图腾多为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由于史前人类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氏族用以命名的动植物或其它自然物有血缘联系,因此这种动植物或自然物就成了氏族的图腾。

3.史前社会的宗教教育

史前人类想了解神灵这种神秘的力量,于是,在这一时期就出现了一个由智者或教士组成的特权阶层,这些人担任着和神秘力量进行直接联系的职务。这样,也就形成了早期的宗教教育。美国教育史学者佛罗斯特认为,史前人类的宗教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

(1)培养宗教的专门人才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他们接收一些男女青年,教以有关精神世界的所有事务。当这些年轻人学会了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后,他们就可以被介绍加入这一“职业”,并通过一定的仪式被正式接纳。

(2)对部落中一般人的宗教知识的教育:这种教育主要是向青年人和老年人传授有关心灵和环境中神秘力量的知识,教育人们在特殊场合下如何行事,如何抚慰不幸者和对待幸运者,以及其他有关种族信仰的秘密。

史前社会的宗教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儿童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以适应在他周围环境中的那些力量。他们在生活中受教育,接受成年人的指导。

本资料由睿琪学习网倾力打造,专注于考研和考证辅导!

睿琪学习网:http://jiac.100xuexi.com/

联系电话:15983002071张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