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守护者,脱贫奔康拓荒牛
——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田心镇甘陂畲族村支部书记蓝文添
改变农村落后面貌,需要一个敢于担当、敢为人先的带头人,对龙川县田心镇甘陂畲族村来说,蓝文添就是这样的人。
2008年,蓝文添被推选为甘陂村支部书记,此后的7年多时间里,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多方筹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锤炼出一支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带领村民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更为重要的是,作为龙川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蓝文添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把畲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发扬开去。而今,在他的努力下,甘陂村把畲族传统文化转化为帮助村民脱贫奔康资源的事业,已经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魄力!“白手起家”开发旅游业
2008年,那时的甘陂村无论集体经济还是村民个人经济情况,都称得上“一穷二白”,全村一年下来集体收入不过区区7500元,能够衣食无忧的村民也为数不多。担任村支书后,蓝文添用自己曾外出务工经商的经历和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对如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思考,最终确定了“种养”这条农村地区最普遍却又不一般的路子。
“种”的方面,蓝文添积极响应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号召,组织村民种起了极具经济价值的油茶。刚开始,村民们种植热情不高,对油茶的种植方式也不熟悉,蓝文添就买好苗直接送到村民手上,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如今,甘陂村的油茶种植已经初具规模,几十户村民靠着五六百亩油茶,日子越过越好。
养猪是甘陂村民的另一主要来源,在蓝文添的大力推动下,村内的3个养猪场全部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在创造客观经济收入的同时,解决了村内上百村民的就业问题。如今,甘陂村的种养环境日益提升,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都愿意回村就近创业就业。
2013年,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启动,甘陂村成为我市重点帮扶的283个贫困村之一。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蓝文添积极向对口帮扶单位、上级要政策、要资金、要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快速改善了甘陂村的经济条件。在对口帮扶单位龙川县委组织部的倾情帮扶下,甘陂村在2015年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如今,甘陂村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已经超过了1万元。
从1993年起,蓝文添就开始担任甘陂村的村干部,但直到现在,他仍有一个心愿没有达成,那就是让甘陂村优秀的畲族传统文化传扬开去。蓝文添说,甘陂是龙川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如果能够把村内的畲族文化挖掘出来,依托霍山旅游景区开发旅游业,既能打响甘陂的知名度、向游客展现少数民族风情,又能产生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增收。
在偏远的村庄搞旅游业谈何容易,但蓝文添却敢于“白手起家”。去年底,蓝文添筹资数万元在村委办公大楼内建设了畲族风情馆,把畲族几千年来的风土人情“装”进了馆内,供游人参观。下一步,蓝文添还计划组建舞蹈队,创作舞蹈、舞龙等节目,全方位展现畲族传统文化。
廉洁!为群众办事把红包拒之门外
甘陂村现有人口1850人,都说人多口杂,一些村干部难免被人议论,不过,蓝文添却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他在村里具有极高的威望,而他的威望,来自自身的清正廉洁。
担任村支书以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成为了蓝文添工作的座右铭。“一个支部一盏灯,一名干部一面旗,如果身边的村干部个个廉洁自律,村民就相信党和政府,反之,村干部不“干净”,村民就会对党和政府失去信心和希望。“蓝文添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虽然甘陂村不富裕,但如果村干部有想法,还是有机会以权谋私,可蓝文添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2009年,蓝文添担任村支书不久,就有一位村民因为建房子遇到土地纠纷的事情直接找到了他。在了解具体情况后,蓝文添依法依规帮助其解决了土地纠纷问题、顺利建起了房子,没想到事后,该村民却又一次来到了蓝文添家中,这一次,他是来送红包的。在得知对方来意后,蓝文添毫不犹豫当场拒绝了村民的“好意”,并严肃批评了这位村民。
这么多年来,因为蓝文添始终坚持为群众服务,许多村民都直接找他办事,但如今送红包的现象却几乎绝迹,蓝文添领导的一批村干部“人民公仆”、清正廉洁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一名干部一面旗,在蓝文添的示范带动下,甘陂村的风气越来越好,在他任村书记至今,没有一位村民有犯罪记录,也从没有村民到市里、县里上访,真正做到了“有事不出村”。
实干!多方筹资让村道“硬”起来
“出门基本靠走”曾经是甘陂村的真实写照。说起刚刚任职村支书时村里的交通道路条件,蓝文添将其形容为“羊肠小道”。那时,甘陂村内的村道都是2米左右的泥巴路,连摩托车都难以通行,村民要去镇里或者县里,最远的要走几公里路才能搭到公交车。
要致富,先修路。所谓路通财通,这么多年来,蓝文添为了改善村里的道路,几乎跑断了腿。“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近乎为零,修路的钱,只能靠外出乡贤的支持。”从2009年开始,蓝文添先后跑过韶关、珠海、深圳等地,四处找从甘陂村走出去的乡贤“要钱”。刚开始,有的乡贤担心会有一些村干部中饱私囊而不愿意出资,蓝文添就一次次上门“软磨硬泡”做思想工作,并把甘陂村公开阳光的财务制度进行详细介绍,最终打动了他们。
迄今为止,甘陂村的村道硬底化建设总长度已经超过了10公里,并建设候车厅和100盏路灯,村道“硬”起来了,群众出行得到了极大改善。这其中,离不开蓝文添几乎“跑断腿”筹来的五十多万元。
事实上,近年来蓝文添非常重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市县各级财政和帮扶资金的支持,带领全村建广场、通河渠、进行水利“三面光”改造等,累计投入资金达600多万元。
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蓝文添克服了很多困难。2014年底,甘陂村唯一的一个文化广场投入使用,村民从此有了一个休闲运动的好场所。但鲜有人知的是,为了建设这个文化广场,蓝文添曾经背负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当时文化广场所处的一部分土地归该村经济合作社所有,该合作社内的20多户村民一开始不愿交地,文化广场迟迟无法动工。重压之下,蓝文添率领村干部逐户逐户做思想工作,并多次召开协调会。经过半年多时间,才做通了这些村民的工作。
勤政!慧眼识才打造过硬干部队伍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基层工作中,任一个人能力再高,单凭个人能力,也很难把繁杂的事情做好。蓝文添深知这个道理,因此他坚持团结,努力汇聚村干部集体的智慧,把党员干部的力量了拧成一股绳,始终朝着为全村发展事业前进。
目前,甘陂村共有党员34名,其中有2名是由蓝文添培养起来的,他们如今都已经成为了村干部,为村里的发展贡献着力量。蓝锦友现在是甘陂村的村委委员,2011年以前他在外务工,却一直心系家乡。蓝文添看中了蓝锦友希望为家乡服务的热情,于是将他邀请回来,全力指导他熟悉村内事务,使得他很快就能独自管理民政等事务。如今,在蓝文添的帮助下,蓝锦友已经成为一名素质较高的村干部。
蓝文添带领的这支村干部队伍,在群众的眼中,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组织观念强,能够真正为群众办事、办好事。这也是村民愿意相信村干部、支持村干部的根本原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