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许汉卿旧藏《苏米翰札合册》各方说法汇总

(2014-04-10 14:39:34)
【各方说法】

乐梦融:
苏轼书法《功甫帖》被指“伪本”  
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即将公布研究成果 

  最后,在研究中亦获知,李佐贤所见的《苏米翰札合册》中四札有两大来源:即米芾《道祖帖》(现藏上博)为鲍漱芳旧藏,《功甫帖》钩摹本摹自鲍氏《安素轩石刻》,而鲍氏家藏苏轼《功甫帖》原作则不知所终;米芾《章侯帖》(现藏上博)为永瑆旧藏,《刘锡敕》钩摹本摹自《诒晋斋摹古帖》,永瑆家藏苏轼《刘锡敕》真迹亦不知尚存人间否?


乐梦融: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功甫帖》赝品流传

  本报讯 (记者 乐梦融)昨天,有知情人士向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透露,上世纪80年代曾有人研究过一件文革抄家得来的《功甫帖》,经过研究考证,发现是赝品,于是退回物主,后来听说此物被带出境外,可能流入美国,但目前也无法确认。


单国霖:

  上博书画部研究员单国霖昨天则向记者表示,他和另一位研究员钟银兰均曾见过《功甫帖》实物


徐邦达:
媒体爆出徐邦达1992年2月发表的文章
《苏轼<宣德郎刘锡勅草>一页》(见《故宫博物院院刊》)

  ……曾见赐《苏轼•宣德郎刘锡勅草》一通,在《苏米翰札》合册中,见之《书画鉴影》卷一〇。闻今已分拆,其中苏书《功甫帖》、米芾书《恶札帖》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皆真迹无疑,刘锡勅实非苏笔……


单国霖:

  针对他此前曾向媒体透露上世纪八十年代看过《功甫帖》,他表示:“记错了,是另外一张帖。”


钟银兰、凌利中:
《从法帖中双钩》

正文部分:
  《刘锡敕》,墨笔纸本,纵29.6厘米,横45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此作最早见于同治十年(1871)成书、李佐贤(1807-1876)编辑发行的《书画鉴影》卷一。书中,李氏视之为苏轼(1036-1101)真迹,并将《功甫帖》墨迹与米芾(1051-1107)《道祖帖》、《章侯帖》四开散页合为一册,名《苏米翰札合册》(2),又记“册后附存陈望囗、李寿朋及孝祥书共三开,均不录”(3)。

注释部分:
  (3)即南宋陈俊卿《行书秋晚帖》、李寿朋《行书渭阳帖》以及张孝祥《行书柴沟、泾川二帖》四开,现藏上海博物馆。


【分析】

  1、报道上海电视台爆料的作者乐梦融正是《功甫帖》论辩全过程中证伪方的主要媒体渠道,其爆料内容与单国霖同一时间接受采访中所说的“他和另一位研究员钟银兰均曾见过《功甫帖》实物”相互呼应,相信作为负责任的媒体人应该与研究员有充分沟通。单国霖此举另一方面意在回应外界对其鉴定“未见原作”的质疑。再次接受采访时单国霖不惜承认“未见原作”盲目鉴定,也要否定前说的原因则是因为媒体挖出徐邦达文章说《功甫帖》藏于上博。但若如后来上博单方面自证《功甫帖》未入上博,单国霖完全没有必要在此极力否认曾见实物,不知道这种否认是出于慌不择言还是其他原因。
  2、李佐贤《书画鉴影》中著录的苏米以外“共三开”,到了上博变成了“四开”;
  3、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中记载的法帖数量与李佐贤一致,计有《刘锡勅》、《功甫帖》、《道祖帖》、《恶札帖》、《秋晚帖》、《渭阳帖》、《柴沟帖》共七开,《泾川帖》徐邦达也有记载,但明确不在《苏米翰札合册》中
  4、以上合计八帖中《秋晚帖》、《渭阳帖》、《柴沟帖》、《泾川帖》见于《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三册(上海博物馆专册)第2、3页,并见于《上海博物馆藏法书集》影印,其余四帖上述两书均未收录。按《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编后记,上海地区的鉴定工作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第四期、第五期,于1996年1月结束,七人组中启功、徐邦达由于工作和身体方面原因未能全过程参与,但晋唐宋元部分启、徐均发表了意见,明清部分发表意见则较少。
  5、撇开《功甫帖》,1985-1986年上述7件作品全部在上博应无问题,但为什么七人组鉴定的时候拿出了陈、李、张4件,却藏匿了苏、米名下的3件呢?1992年徐邦达是在1985年没有看到《功甫帖》的情况下写的《功甫帖》在上博,但同样1985年徐邦达也没看到《恶札帖》,但1992年的文章里也写了《恶札帖》在上博。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中间必然有徐邦达再到上博的情况。
  6、《泾川帖》中无许汉卿的印鉴,根据钟银兰、凌利中的逻辑有:“作为《苏米翰札合册》中《泾川帖》的拥藏者——许汉卿不于本幅钤印之可能性亦微乎其微”,可知,此帖原非李佐贤、徐邦达著录,许汉卿收藏的《苏米翰札合册》七帖之一,是上博馆方混入的一件作品,至于具体动机,暂不明确。不排除相关作者再次否定自己文章,将前文性质定为“记错了,是另外一个册子里的”。难道会这么巧合同时记错,把一件毫不相干的作品记入正好缺少一开的《苏米翰札合册》中?


【附记】

萧平:

  @小麦之颜色: 有观众提问,萧先生对功甫贴的看法。先生主要说了二点。1,在没有确定可信的论据的前提下,不要轻易推翻前辈大鉴定家的结论。徐邦达先生八十年代在上博是见过功甫贴实物的,有人证。2,现在所有的依据都指向东坡真迹。


孔祥东:

  有人否论徐邦达未必见过《功甫帖》,据资深人士口述:1987年文物普查,徐邦达在上博鉴定此帖,王连起、钟银兰在场,王连起有笔记为据。这位资深人士说:是谢老看假。


李路平:

  而江苏省书画鉴定委员会主任李路平也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有上博内部人员告诉他,《功甫帖》确实是从上博流出去的。


2014年3月26日

  某村会计被举报贪污,他翻出账本:“你看,每一笔都是清楚的。”
  但有知情人士向村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透露“多张单据签名疑为从法律文件双钩。”
  据资深村民张二狗介绍,隔壁几个村庄前几年都爆出过双钩签名问题,具体技法有双钩廓填、竹签压痕等等,所以本村会计账本上的签名是伪造的。



【结束语】

      综合以上种种信息与推理,上博收藏《功甫帖》的事情,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否定解决问题,众目睽睽之下,李佐贤《书画鉴影》中著录的苏米以外“共三开”,到了上博变成了“四开”的问题,再用一句“记错了”就跑路恐难服众。


(感谢听版作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