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室随感
(2008-09-05 20:04:29)
标签:
精神分析成功心理健康身心疾病忏悔 |
分类: 深蕴心理 |
都是些小儿科的东西,立此存照而已。
一、心理健康与否和成功没有什么必然关系,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神经症患者推动的,他们值得尊敬。正是他们的贡献和牺牲提高了人类生活的品质,同时还补偿了我们对神经症的追求。
二、精神分析学不是成功学,尽管成功学运用了一些精神分析的要素,但从本质讲二者完全两码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背道而驰。心理健康对成功是否有帮助主要取决于个体的具体状况。问题是成功之外,你需要快乐吗?心理健康的目的就是使你更加快乐的生活。
三、人格基本定型当然很早,而且一旦形成便较难改变,这就使我们对幼儿教育不敢掉以轻心。这个时期形成了个体的基本应对模式。同样失恋,因为应对模式的不同,就发生了很多不同的情况:有的人较快得恢复到正常状态,有的人自杀了,有的人杀人了,还有的患上神经症甚至精神病。。。。。。
四、但这些是可以改变的,我们也因此不会僵化的看待人格基本定型。学习精神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应对模式,增加自我力量,在面对创伤性事件时体现出更顽强的人的精神。一句话,精神分析可以救人,也可以自救。
五、身心疾病较为普遍的存在。除了最为典型的歇斯底里以外,日常提到的“上火”症状也是明证。西医一般解释为炎症,而且基本药到病除。但经常治标不治本,按下葫芦起了瓢。其实“上火'这一词汇本身就说明了这个症状包含身心两个因素。之所以会“上火”的真正原因是我们需要“上火”。
六、一些重症同样包含有心理因素。老人们在刚离退休的两三年内,患绝症死亡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只是对这一年龄段心理问题尚缺乏精神分析学科全面深入的调查工作。
六、随着非医学专业精神分析人员的大量增多,尤其是网络咨询的积极开展,对医院生理疾病诊断书基础性的重视无疑应该得到强调。
七、精神分析在国内难以迅速展开的理由之一是中国人缺乏忏悔传统,不习惯将自己的隐私对他人、尤其是一个陌生人展开。“事无不可对人言”一语(暂且不论其真假和有无压抑问题)恰恰从反面证明了中国人对自己内心保护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