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宁毅博士
宁毅博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551
  • 关注人气: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杂谈

       有个综合疾病名叫婴儿突发死亡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这个病偶有发生(既然有这样单独的疾病名称或者综合症名称,说明它发生的几率是存在的),是否和趴着睡有关系?


       是的。


       一般早产、低体重、母亲年龄不到20岁、产前检查少会增加孩子SlDS发生风险,但是这些因素在孩子出生后很难改变,没有这些谢因素的孩子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机率比较低。

        预防S I D S最关键的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仰卧,背向下睡觉,孩子趴着睡会增加S I D S的风险,这个方面的证据是非常充分的。


       其它预防措施就是把孩子放在一个比较舒适、温度适合的位置,不要再周围吸烟、不要在孩子睡觉的周围太多放置松软不透气的衣服玩具等,避免孩子睡觉时抓拿,以至于堵住口腔鼻子,影响呼吸发生窒息。

     当然最关键的预防措施,再重复一遍,就是让孩子背部朝下睡觉,而不是侧卧、或者趴着睡。

标签:

杂谈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推进把马铃薯(俗称土豆)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上作出努力,在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中,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

然而,今年初,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发表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教授张翠林关于“土豆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吃土豆的孕妇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高”……

三项研究直指土豆与健康的关系

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院原博士生导师宁毅。

宁毅向记者坦言,2016年是研究土豆与健康关系的非常重要的一年。“今年以来有三个著名的研究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哈佛大学,它们分别是:土豆和妊娠糖尿病、土豆和糖尿病、土豆和高血压相关关系的研究。”

其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教授张翠林领导的研究小组在10年间跟踪了1.5万多名孕妇(共计有2.1万多单胞胎的出生),发生了854例新发妊娠糖尿病。在排除年龄、孕次、饮食和非饮食因素影响之后,该研究发现,相比每周吃土豆少于一次的孕妇,那些吃一次、两到四次和大于等于五次的孕妇,她们的妊娠糖尿病分别增加20%、27%和50%。

 

标签:

健康

分类: 医学大数据

打或不打?自己孩子得病的几率有多大?是疫苗事件集中关心的问题。

事件影响深远

山东问题疫苗事件发生之后,虽然发生问题的是二类疫苗,但是对常规疫苗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视。因为不信任和恐惧疫苗安全问题,很多家长可能会让孩子不打疫苗少打疫苗,因为有太多的顾虑,甚至拒绝。这样,本来可以预防的疾病因为没有及时接种,会发生疾病流行和爆发,波及到自己的孩子和更多的孩子。

 

标签:

健康

分类: 健康饮食
     离谱的科普广泛传播
     微博上查一下“方便面”这个关键词,怎么也想不到,铺天盖地的是各种推荐、搭配方便面、为
标签:

健康

分类: 医学大数据

   

  咱们的医学大数据:作为一个有医学训练的营养和流行病学家,我之所以谈大数据是因为自己和团队十多年来用数据展开医学循证研究,研究生活方式和疾病的康复和预防,进而将这领域的成果转化到每个人生活实践中,促进大众健康。因为每个听众对大数据有不同的理解,我试图从简单共识谈起,抛开些术语和理论,与朋友分享一些看法,期待与大家一起思考共鸣。大数据是数据更是思维方法。医学大数据关键是利用医学的逻辑思维、成熟的人群研究方法将群体问题个体化、将传统医学研究的经验应用到实践中,让
标签:

癌症

康复

营养

杂谈

健康

分类: 癌症肿瘤


宁毅评论:下面的文章流传甚广,危险极大,趁着旅行转机空闲,评论下,希望让朋友们开卷有益。只有【】之内的是我的评论,其余是我评论的原文。】

 

癌症专家——近藤诚

近藤诚,日本庆应大学医院放射科医生,行医超过40年,敢于发表许多与大众切身相关却无人敢说的医疗意见,一被日本民众亲切地称为“医界良心”。出生于医生世家,毕业于庆应大学医学部,后前往美国留学,并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庆应大学医学部放射线科讲师,专攻癌症的放射线治疗,也是闻名全国的乳房保留疗法的先驱。

2012年荣获“第60届菊池宽奖”(得奖者本文化有莫大贡献的各界人士)。著有《癌症别急着开刀》《患者啊,不要与癌症斗争》《癌症的放任自流疗法》等多部敲响医疗警钟的畅销著作。

 

【宁毅评论:专家的简历,仅供参考,许多名人的语言是对是错还要客观判断。许多所谓的国际名人,或许著名什么的,有时只是人名而已。恕我见识不广,从医数十年,还不知道这个人物在著名之列】

 

1. 可怕的不是癌症,而是“癌症的治疗”。为什么一些原本很精神的人,

说这个2014诺贝尔奖和那个2000诺贝尔奖之外的故事

那个2000年,经济学诺贝尔奖授予了经济学家McFadden.和Heckman因为离散选择模型discrete choice model和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同行朋友熟悉吧?)。其实经济学领域的高深领域是流行病和生物统计发展很好的方法,简单讲,类似估计人是否发病,如何发病,如何校正偏倚。但经济学上估计什么客人是否会来我商店购物。同样方法,医学领域常见,在经济学是大奖,不要奇怪。

这个2014年,化学诺贝尔授予了Eric Betzig,国内热评很多,似乎认为得主应是庄小薇。其实,任何科学领域很难说谁是第一,因为很多前沿认知甚至努力都不分伯仲,往往要看谁在某个领略更影响到整理学科或社会,或者被人们认识。庄应该是幸运的,至少单分子荧光突破光学衍射极限这个
标签:

健康

中医中药在微博上似乎是一个争论的名词,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针对一篇文章的报道评论,我谈些分析,欢迎大家转载。

 

我先说些中西医的联系。

据我了解,中医中药有弊端和缺点,但是中药中药的长期存在有其必然性。简要说一些支持的事实吧:西药利用中药开发的第一步的基础认知就是取得某些中药对某些疾病或症状的共识;第二步是挖掘确定其中的有效成分;第三步是确定有效成分后,合成生产实验等系列研究作为西药。

 

为什么要说这三点?

其实中药和西药有很多相互支持的联系,不要非黑即白地认识中药西药。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刚刚发表了一个Ahead of Print,就是说文章纸媒发表前的网络上一个摘要(纸媒随后发表),题目是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ianqi Reduces Progression From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to Diabetes: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

 

微博上一些评论反映了人们对文章的一些看法,我举一些评论做例子(不针对给出评

标签:

健康

科学的进步总是退一步前进两步。

 

果壳网上发表了一篇很好的文章:长期喝豆浆会得乳腺癌?http://www.guokr.com/article/173201/,作者阮光锋写过的科普文章都质量很高,推荐大家去阅读这篇文章。

 

这里要补充一些背景故事:

 

最初“豆类可能增加乳腺癌”的说法源于3点认识:1)豆类含有很高的植物雌激素isoflavones (phytoestrogens);2)一些妇女乳腺癌的发病是由于对雌激素敏感;3)植物雌激素和雌激素结构相似,所以植物雌激素会效仿雌激素发挥作用。基于这些生化知识和对疾病的认识,一些专业机构和专家“曾经”支持或者不反对这一观点(如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and Dietitians of Canada)。

 

但是从1990年开始,人们对植物中的植物雌激素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的人群流行病学资料积累,逐步证明了“豆类可以预防乳腺癌,并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详细见果壳网上光锋的文章

标签:

健康

作者:宁毅

 

本月,专业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 发表了文章 Hepatocellular cancer: The impact of obesity, type 2 diabetes and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978719

 

文章的简要内容

@医学专业新闻很好地简介了这篇文章:【英国的肝细胞癌(HCC)现状:代谢性风险因子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影响】英国的肝炎患病率已出现下降,但HC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出现上升。本研究证实,代谢性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相关的HCC所占比例已显著上升。

 

有几点时要着重说明的

第一。这项研究是在英国开展的,英国是一个病毒性肝炎发病比较低的国家。第二,这个国家以肥胖为主的代谢性疾病在逐年增加。第三,文章发现代谢性疾病和肝癌死亡密切相关。尽管原文研究是一个横断面研究,不能尽心因果推论,但是根究目前对肥胖和癌症的研究理解,部分联系应该是某种因果关系的反映。

 

这项研究对中国的启示是什么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