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69届上山下乡知青文革 |
分类: 知青系列 |
【此篇发于两年前,不知何故不见了。稍改几字再发一次】
本人当过知青,1969年9·18离京到1977年返城。8年“扛锄”,不亦悲乎——请注意,是“悲”不是“苦”。比起插队时跟乡亲们学扒树皮充饥的堂姐;比起插队时全年一天不休也挣不到一张回京火车票钱的学长;比起那些屡受认为是去抢他们工分的老乡排斥、白眼儿的同学,我无苦可诉。更不要说比一比中国农民的世代之苦,还有在战争年代,不但吃尽苦头还要出生入死
标签:
旅游文化 |
分类: 译文系列 |
狄更斯的肯特
作者:马克斯·戴维森(英)
2011年10月20日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译文系列 |
豪渥斯,1904年11月
作者: 弗吉尼亚·伍尔芙
(英国作家 1882 - 1941年)
标签:
知青亲情情感异国牢狱之灾 |
分类: 原创小说 |
二十三
被同一辆囚车拉进女监的有六个罪犯,两人一副手铐,防备逃跑。铐着两个肥胖得几乎走不动路的当地原住民的是一副至少三个X的特大号手铐;另一组是一个男性般粗壮的萨摩亚人和一个血统混得看不出种族的干瘦干瘦的嗜毒犯;第三组是蓦然和满脸刻着“我本无罪”的琳达。
坐落在重重围墙中间的监狱与蓦然想象的相去甚远,乍一看就像是一座教学楼,其实她从没见过监狱是什么样,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因此她的想象只不过是一种抽象的恐惧感。
经过
标签:
知青亲情情感异国牢狱之灾 |
分类: 原创小说 |
二十一
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蓦然突然出其不意地走了出这座坟墓。
那天的开始跟几年来的每一天没什么两样。蓦然在厨房里洗完了早餐用过的碗碟,站在水槽前望着窗外发愣。
外面的天空是明晃晃的蓝色,高坡处邻家院子里的一小排高大的椰子树上挂着青绿色的椰子,自由舒展的树冠在风中摇曳,悠闲自在。
老太太曾说过,那是威廉姆森夫妇家。远远地她从来也
标签:
知青亲情情感异国牢狱之灾 |
分类: 原创小说 |
十九
电话是年迈的婆婆维系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生命线,她把电话机看得比腰包还紧。蓦然是没有权利提起电话的。
彩霞妈妈是她的保护伞。彩霞妈妈不来了,她承受不了被人白眼,也不再去上课。
老太太没过问蓦然为什么不愿意去上课,就如同她从来没上心蓦然为什么从不与家人联系。她只关注蓦然是否尽心伺候她和儿子,蓦然的心思情绪与她不相干。
标签:
知青亲情情感异国牢狱之灾 |
分类: 原创小说 |
十五
峥嵘说得不错,她确实不是个开心的“富婆儿”。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她社会经历不足,连申请护照必须有一个填表、签字办手续的过程都不知道,更不懂去美国得上美国领事馆申请签证。
爸爸交给她一个护照,说这边有人送她登机,那边有人接她下机,一切安排妥当,遇事不必惊慌。她信以为真。结果,这边倒是有人送她登机,那边却根本无人接机。到达美国过海关时,她被领到一间空荡的等候室,独自忐忑了八个小时,中间只有人给她送过一个盒饭和一杯凉水。
直到将近午夜时分,她才被两个移民官提审。移民官的态度虽然严肃但并不
标签:
知青亲情情感异国牢狱之灾 |
分类: 原创小说 |
十四
“喂,美国人……”电话那端是萧峥嵘。
“什么‘美国人’,别瞎说。”蓦然打断他的话。
他调侃说:“那就把中间的‘国‘字儿去掉呗。”
她心头一震,明白他在暗示许多年以前常挂在嘴边的诗句,脸上浮出会心的微笑——反正面目表情不能连同声音一起传到电话的另一端。镇静了一下,她嗔怪道:“少来劲儿。”
约定好在一个茶馆碰面后,峥嵘问她有没有微信。
标签:
知青亲情情感异国牢狱之灾 |
分类: 原创小说 |
九
一日,蓦然盯着一个莫名其妙的古装电视剧百无聊赖,突然如梦方醒一拍脑门:真糊涂,不看谁也不能不去看看萧妈妈呀。
这次她学聪明了,打车去。上了车,先问司机师傅峥嵘家那条胡同还在不在。无奈年轻的师傅是个新手,说对那一带不熟,麻烦她指点一下。
还好,到了地点,虽然周边面目全非,胡同尚在。萧妈妈家的门牌号码她早忘了,可她忘不了那个大杂院和萧妈妈住的逼仄朝北的耳房。
她在车拥人挤的胡同口下了车,看见路边有个不大不小
标签:
台风读书 |
分类: 信指由键 |
第19号强台风黄蜂擦着别府的边儿刮过去了。
周日,黄蜂逼近九州,整整一天,天阴沉着脸,风也无精打采。这情景与记忆中第一次遭遇台风相去甚远。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