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用心完成的自然笔记都是精彩的,并不因为绘画水平的差异、记录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上海郊野,初秋时节,夏末的繁盛尚未褪去,又新添了秋的华丽乐章。丛生的杂草中,浓密的树叶间,还有潮湿的泥土下,处处响起虫儿们的吟唱……
长假里,没能上山,也没能下海,握一支小手电,弯曲双膝,俯身大地,却发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
尽管没有昆虫学家们专业
牵牛花开了,圆叶的,裂叶的,紫色的,粉色的……
婆婆在博客里写道:
院子里种的牵牛花,花籽儿是从上海带回来的。二零一一年我去了上海,看见闸北公园的花池里种着牵牛花。当时我不认得是牵牛花,因为叶子跟北方牵牛花的不一样。
婆婆逛公园,公园里面好风光:
婆婆在博客中写道:
7月9号下午,我去五原二女儿家。10号上午,我和二女儿去冯玉祥广场转了一圈,看了看广场的风景和冯玉祥的塑像。11号上午
上篇博文转发了婆婆六月水果的自然笔记,婆婆画的水果,红扑扑、水灵灵,令人垂涎。婆婆写的文字更棒,记忆中全是儿时“香果儿”的味道。恰好,六月我也记有水果几枚,权且拿来与婆婆相呼应。
原来并不怎么爱吃杨梅,只因上海买到的杨梅极酸,且总有白色实蝇幼虫钻进钻出,一睹虫影,便没有胃口。
今年,朋友的妈妈请温州的亲戚采了杨梅,第二天送来,杨梅不但极新鲜,而且每一颗都是甜滋滋的,于是对杨梅的印象
福利来了!婆婆送上新鲜水果,大家来品尝吧!
婆婆在博客中写道:
每年到了五六月份,卖水果的就多了,大街小巷,不论走到哪,都有卖水果的,而且品种很多。只要有钱,想吃了,各种各样的水果都有,不像从前,有的水果我们这儿是见不到的。
婆婆的小麻雀又飞来了!
婆婆在博文中写道:
现在的麻雀越来越少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城里都是高楼砖瓦房,农村多数也是砖瓦房。人住上好房子了,麻雀没有好地方住
沿石径一路缓行,不足百米的天马山并不觉得低矮,鸟鸣啾啾,花香袅袅,让人仿佛置身远离尘嚣的峻岭之中。
树梢头草丛间,没有一处不崭露着新生的喜悦。
林间行,不免心生罪过感,既不忍见满地嫩芽和花朵为足所伤,却又一心想探求林深处的秘密。于是,一步一小心,踟蹰前行。
婆婆说:
甘肃省白银市我以前没去过,在我的想象中,他是山青水秀满山遍野鲜花盛开的地方。去了才知道山上什么也不长,听说春天没雨草也不长,秋天雨多了草才长起来了。这些花都是种植的,不是野生,请看下面有两张山的照片。
http://qinxiuying1947.blog.163.com/blog/static/199576141201632034318119/

印象中,晓芸妈妈对晓芸的教育一直实在过于严苛:出生8个月,晓芸学会了自己坐便盆,尿床和她再没关系;被石头绊倒,绝不许哭,还要学会去安慰被脚丫绊疼的石头和土地;农村放养的她,小脸皴得通红,却从不见妈妈给她抹什么润肤膏……

日子过得飞快,晓芸仿佛一株俊美的小树在抽条、长高。生长在乡村,晓芸的自然教育从未间断,老师,除了大自然本身,还有她的爸爸姜龙和妈妈罗泓。
如果说,罗泓施于晓芸的日常教育是严苛的,那么,我看到,她对晓芸的自然教育却是极具耐心而循循善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