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雨菲
清雨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03
  • 关注人气: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分类: 考研音乐

请论述中国近古时期戏曲音乐的发展

 

自宋代开始,我国音乐发展的中心从宫廷转向城市,宫廷歌舞逐渐被戏曲取代。产生了发展城市民众生活的丰富多彩的音乐。市民音乐称为音乐发展的主要潮流。宋元是我国戏曲音乐确立和发展的时期,先有北方杂剧。南宋时期,杂剧已经超过了歌舞艺术,成为当时最具影响的一种艺术形式。关汉卿是元代最杰出的一位杂剧作家,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剧作有60余种,著名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2014-08-14 01:19)
分类: 考研音乐

法国歌剧的发展

法国歌剧无论在语言或乐曲的表现上均有别于意大利歌剧。它所以能独树一帜是与其政治、文化、艺术传统分不开的。

 

 

分类: 考研音乐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意大利歌剧产生于16

分类: 考研政治
总结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一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一)区别
物质: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指不依赖人的意识却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
(二)相互联系
1 物质决定意识。
2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三)只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而忽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只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而忽视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二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一)内容
1 世界统一于物质:从而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区分了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
2 认为物质是可知的,从而坚持了可知论,区分了不可知论。
3 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从而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区分了一切旧唯物主义。
(二)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主观能动性作用原理--见意识观第三节)

四 运动和静止
分类: 考研政治

第四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3个核心考点--核心章节)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任何物质都具有反应的特性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的意识的产生经历了3个阶段:
1、非生命物质一般的反应特性----低级生物的刺激干硬性。
2、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心理。
3、动物的感觉、心理----人的意识。

 

二、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意识产生中劳动起决定作用)
1、劳动是利用和制造工具的活动,既要求人达到对事物现象的反映,而且要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的反映,从而提出了意识产生的客观要求。
2、分工协作的社会劳动要求人与人之间要进行交流,从而形成了语言。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就促进了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3、语言和劳动共同起作用使猿脑转变为人脑,从而产生了意识。

 

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如果不与人交往,则不会有人的意识。

 

核心考点1
1、在意识产生中,社会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2、语言----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

分类: 考研政治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3个核心考点)


第一节 时间和空间
一、定义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时间:反映了物质运动性、持续性,具有一维不可逆性。
空间:反映了物质运动的并存关系、广延性、具有三维性。

 

核心考点1
1、时空的内涵

 

二、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性
1、凡是时间和空间的量度都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运动来量度。
2、凡是物质运动都要经历时间,占据一定空间。
3、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相互联系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割裂了时空与物质运动的相互关系,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最终走向唯心主义。
(1)时间是与物质运动无关地自身均匀的流逝。
(2)空间是与物质运动无关的容纳物质的容器。
4、论证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性。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非欧几何学。

 

核心考点2
区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时空观(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认为时空与物质运动无关,是不变的。
辩证唯物主义时间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时空与物质运动有关,是可变的

分类: 考研政治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3个核心考点)

 

第一节 运动
一、内涵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及其存在方式,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及其过程。

 

核心考点1
1、区别变化、运动和发展
个别的改变叫变化,一切的变化叫运动,向上前进的运动变化叫发展。

 

二、运动与物质的不可分
1、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反对唯心主义的观点。
2、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的,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反对了形而上学。

 

核心考点2
1、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提示:该观点说明运动的主体是精神,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道不变,天亦不变。”“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刻舟求剑”。(提示:以上观点说明了事物的存在方式,是以静止的状态存在的)

 

 

第二节 静止
一、内涵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相对平衡,暂时稳定的状态。

 

二、特点
1、有条件性
2、相对性
(1)相对于运动的总体而言(是多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