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七月》

奴隶主

诗经

农事诗

文化

分类: 读书遐想

《诗经》中著名的农事诗《豳风·七月》反映了贫苦奴隶一年到头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悲惨境遇。全诗在悲苦怨叹的基调下,诉说了奴隶们从事的38种劳动,形象、具体、繁重。这些农事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吃、穿、住。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在《七月》中围绕“吃”的农事最多,达18种。如“举趾”去“播百谷”,采摘“蘩、郁、萸、葵、菽、瓜、荼”等可以吃的野菜杂粮,但仍解决不了吃饱肚子的问题。还要去“断壶”、“叔苜”、“剥枣”、“获稻”,用以“卒岁”。为解决“吃”的问题,奴隶们春季要“于耜”为春耕准备农具,秋季要“其获”、“献豕”、“为春酒”、“筑场圃”、“纳禾稼”为奴隶主劳动。通过这些为“吃”而从事的农事劳动,可以形象地看到奴隶们生活的悲苦,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同时也看到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穿,是人类文

标签:

浪漫主义

李白

文化

分类: 读书遐想

  

  唐代大诗人李白,以他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把我国诗歌创作水平推向了空前绝后的高度,在世界文学的宝库中树立了一座丰碑,从而也确立了自己在文学发展史上不朽的地位。出奇的想象同大胆的夸张、绝妙的比喻等创作手法的游刃有余、巧夺天工的自然运用,无疑是李白创作上成功的因素之一。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该诗通过想象的联用,把理想与现实完美地结合,拍下一组组特写境头,形成鲜活的流动的艺术,似一首动听的歌,如一幅瑰丽的画。流动的想象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景观的变换。全诗以想象为基础,通过梦境展示画面,以“游”字连缀画面,突出李白的理想去处“山林”和“仙境”。其中包含两条线索:一是自然景物。如“镜湖月”、“青云梯”、“半壁海日”、“洞天石扉”等。二是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如“谢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