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游龙文化 |
《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辞典》鉴赏
[楼主] 作者:兰若闲趣 发表时间:2012/11/17 10:30
《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辞典》鉴赏
宁宗一 主编 副主编 刘国辉、崔胜洪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2年2月第1版
《萍踪侠影录》 内容简介(略)小说以张云两家的恩怨纠纷和一代大侠张丹枫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又土木堡事变和北京保卫战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为轴心,展现了一幅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深刻地描写了明朝中期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刻画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物,视野开阔,场面纷繁,具有鲜明的历史小说特征。在艺术形式上,它除保持了一般武侠小说注重曲折多变的情节安排与悬念设置、注重对富有浪漫色彩的异域风光的描写等特点外,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亦侠亦狂”“能歌能哭”的主人公张丹枫更是一个集传奇化、性格化以及浪漫诗意与浓郁的青春
标签:
文化 |
《侠与义——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缠绵的一段情
[楼主] 作者:兰若闲趣
《侠与义——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缠绵的一段情
作者蔡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1993年6月 天山游龙录入
五、缠绵的一段情
张丹枫潜回中原,遇见女侠云蕾,便开始了缠绵悱恻的一段情爱(《萍踪侠影录》)
张丹枫的先祖张士诚因与朱元璋争雄天下,兵败后,后人逃到蒙古。张丹枫的父母张宗周是瓦剌宰相。云蕾的祖父云靖本为大明使臣,被张宗周羁留瓦剌几十年,云靖儿子云澄为救父亲又致重残,云、张两家本是世仇。
但张丹枫的师父谢天华,云蕾的师父叶盈盈又是同门师兄妹。双剑合璧天下无双。云蕾在知道身世之前(注应为知道张丹枫身世),早已爱上张丹枫,张丹枫更是爱得如痴如颠,一口一个“小兄弟”,叫得缠缠绵绵。
张丹枫为化解两家冤仇,费尽心力,但云蕾格(注:应为恪)于父、兄之命,终难于归。张丹枫失意之下,竟然心智失常,记忆丧失。迷迷糊糊中跑到师父对头上官天野的石室中:
标签:
游龙文化 |
[楼主]
浅评借鉴《萍踪》的武侠作品《倚刀云燕》 天山游龙
2012-11-13 12:54:38
作为梁著代表作,《萍踪侠影》在武侠世界曾掀起巨大的波澜,吸引了万千忠实读者,更由此产生了一段“武林故事”,梁金之后的香港武侠名家西门丁、龙乘风两位先生,因对《萍踪》及梁著作品意见不一,为此西门丁先生借鉴了《萍踪》,创作了《倚刀云燕》一书,成就了一部在《萍踪》影响下而成的武侠佳作。该部小说内地未正式出版,但广西民族出版社于1988年3月(1990年3月第2次印刷)出版的《碧血情仇》(未取得版权,),即为《倚刀云燕》,因此内地的很多朋友倒是有机会阅读这部作品。
《倚刀云燕》有故事结构、情节安排、人物都充分借鉴了《萍踪侠影》,在借鉴的同时也就作者认为的原著中某些不足之处进行再创作,最终形成一部属于西门丁先生的《萍踪》,就《萍踪》与《倚刀》的关系而言,个人感觉颇近似于《雷雨》同《还剑奇情录》。以下先谈谈《倚刀》对《萍踪》的借鉴模仿之处。
首先是小说整体构思上的借鉴模仿
标签:
文化游龙 |
《倚刀云燕》与《萍踪侠影录》——諸葛慕雲問答西門丁(节选)
[楼主] 作者:兰若闲趣
《倚刀云燕》与《萍踪侠影录》——諸葛慕雲問答西門丁(节选)
問:我看過你的作品,應該屬於慢熱型的,在你的長篇小說中,我非常喜歡【倚刀雲燕】,開始不過是一個武林故事,但慢慢地帶入瓦刺國和大明的國恨家仇。尤其後半部,行軍打仗,寫得精彩繽紛,而愛情方面也有獨到之處,我個人就很欣賞那個反派——三才書生對愛情的持着。在國內這套書叫做【碧血情仇】你知道不?
答:我一般寫作前先將全書大體構思一下(因此錯漏相對來說較少,推理則先將「謎面」及「謎底」想通,再構思如何解謎),通常下筆的時候,想的是下一步,用在開篇的工夫比較少,我看書不大喜歡虎頭蛇尾,喜歡漸入佳境,正如你所說,金庸的小說基本如此,若非聲名早著,鹿鼎記前三五十頁,很多人已看不下去了。忘了告訴你,當年寫「倚刀雲燕」是在與龍乘風討論梁羽生作品後,產生的念頭,他認為「萍蹤」比「雲海」好,我反對並指出該書唯一可取是寫活張丹楓,但故事單薄、人物少,人人均說其人擅寫歷史,但「土木堡之變」
标签:
童子文化 |
《萍踪侠影》回目对联格律浅析——联珠缀玉见功夫(节选)
[楼主] 作者:扫拂童子
《萍踪侠影》回目对联格律浅析——联珠缀玉见功夫(节选)
作者:天府联苑(2009-03-05 19:48:02)
发了N多次审核都没有通过,请点击链接阅读内容。
作者:天府联苑(2009-03-05 19:48:0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3447cd0100cix6.html
《萍踪侠影》回目对联格律浅析
中国楹联学会顾问、著名小说家梁羽生先生是当代撰联高手。在他创作的小说中,使用传统的对联作回目,起到提纲挈领和画龙点睛的妙用。而这些对联,的确堪称对联爱好者学习的范例,也是对联家研究的标本。今天,给初学者讲对联的规格,引导他们学习大家之作,法乎上者,的确该认真研究梁羽生形式的创作对联。内行看门道,这里我们就不打
标签:
兰若青冥文化 |
三驳:张丹枫因赌博再减1分,还是7分
[楼主] 作者:兰若闲趣
在他人的地盘上,未尽的话题 (三)
云霄一羽:169楼 发表于: 09-07
回 168楼(兰若闲趣) 的帖子
好,这回算你对,我NN年不读这本书了,细节的确记不清。兴趣爱好加1分8分,因赌博再减1分,还是7分
------
兰若闲趣:299楼 发表于: 09-09
Re:169楼(云霄一羽) 的帖子
呵呵,
其一,这段赌博很明显拼的是内力而不是赌技,其内涵仍然是武功武学的范畴,很明显不是一般认知上的赌博。终其一生,张丹枫有过第二次类似的赌博吗?云宵将之归入兴趣爱好一栏,抓着扣分不放,是何道理?
其二,张丹枫用赌博的方式波澜不惊轻轻松松地把老祖宗的家业赢回来了。驱逐了九头狮子殷天鉴一班赌徒,把九头狮子用造孽钱广买的田地铺契一把火烧个干净,将现金白银都分散给周围穷苦的村民。“还我名原真面目,莲花原自出污泥”。你不
标签:
童子文化 |
【转贴】读《萍踪侠影录》谈“忠君”和“爱国”
[楼主] 作者:扫拂童子
读《萍踪侠影录》谈“忠君”和“爱国”
读《萍踪侠影录》谈“忠君”和“爱国” 从小学接触梁羽生先生的作品,至今已阅读多部。先生的小说都以历史事件为依托,从武侠的角度加以渲染和演绎,虽然人物、情节多为虚构,但都流露着真挚的家国观念,《萍踪侠影录》自然也不例外。
这部作品以明朝土木堡之变为中心,以明朝中期和瓦剌的战争为主线,虚构塑造了张丹枫等一干武林人士,保留了于谦、明英宗、宦官王振等史实人物,围绕着张士诚后人(张丹枫)与朱元璋后人(明英宗)以及明朝与瓦剌的家国情仇展开,情节引人入胜,读之使人慷慨激昂,不禁心生豪情。
除武侠情节和家国情仇外,该书还描述了两种不同的“爱国”情感。学过中学历史的都知道,于谦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曾留下“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千古诗句。
土木堡之变后,御驾
标签:
童子文化 |
【转贴】犹是书生此羽生:萍综侠影录的评论
[楼主] 作者:扫拂童子
犹是书生此羽生:萍综侠影录的评论
2012-01-30 19:47:33 来自: 髙文远Gao
标签:
青冥兰若文化 |
[8楼]
短发萧骚襟袖冷
哈哈,看来青冥这名不赖啊。萍踪后面的续没怎么细读,两把宝剑的去向不记得了,对“万流朝海元元剑法”和“百变阴阳玄机剑法”这两个复杂而又新鲜的名字倒是印象深刻。
最初读萍踪时年纪不大,简单地觉得它是最好的武侠小说,但成年后一直不算痴迷。凡事有轻重缓急,当把少年的梦放入现实中后,或者说,当身心和精力大都用于面对现实的人和事后,对萍踪的重视度和感情的投入,自然比不上现实中摆在面前的那些。
生活的重,总是大于文艺作品的。然则,它们却并不矛盾,并不是非此即彼、互相排斥的关系。梁羽生笔下的江湖,和金庸古龙的离奇虚幻架空不同,说到底,是人性的江湖,是真实平淡而又现实的人心的江湖。江湖复杂多变,与现实一样。
书本身,和其他一些具象的事物一样,在生活中,都可拿来为我所用,而不必非得用来进行精神瞻仰。但好书自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它会引发精神层面的东西。
青冥不是纯粹观赏型的萍迷,也不是会永远停留在少时心境的萍迷。读萍踪,从
标签:
青冥兰若文化 |
[4楼]
羽生说:要有光。
羽生是萍踪侠影的上帝。三十二岁时,他说,要有光。
于是,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就有了张丹枫的耀目、云蕾的润泽,还有云靖、云澄、云母、谢天华、周健、董岳、张风府、云重、于谦、石翠凤、澹台镜明、脱不花...各种的光。
刀光剑影廿四年。梁羽生笔下涌出的人物,何止百千。其中塑造得最好的是谁?“还是张丹枫。”羽生笑笑说。
风霜未改天真态,犹是书生此羽生。
几十年后读此书,青春少年,风霜老者,或看到张,或看到云,或什么都没看到。也许只有无所遮蔽、纯粹彻底进入羽生的内心和他创造的世界,才可能感觉得到其间所有的华光。
可他已经去了上帝那儿!
[楼主]
但得两心如白雪,不教半点染尘埃
书里的原话是这样说的罢。
很喜欢这两句。
还有: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