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席慕容的诗在我上中学时一度很流行。她也确实有些好诗,像写乡愁的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标签:
文化 |
标签:
文化 |
听说有些文学家曾经进入过一种特别的精神状态,仿佛神游体外,感觉不到周围世界的存在,思想也和平时全然不同,会写出清醒时写不出的文字。这种经历可遇而不可求,可能是因为读到一首诗,或听到一段音乐,也可能没有任何事触发。有些人为了进入这种状态还去吸毒吃药。一些宗教信仰虔诚的人也有类似的体验,那时他们感觉能直接和神交流。我平生只有一次略微类似的经历,而那是因为舒婷的半首诗。
上中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一面墙上贴着各个班级的学生自己编的墙报,内容五花八门。一次课间的时候我去闲看,有一张墙报上抄了舒婷的一首诗:
《也许》
也许我们的心事
标签:
文化 |
世界上各种文字里,好象只有汉字和阿拉伯文经常用来单独做艺术装饰。从前在中国,题字是必不可少的室内装饰。好的题字除了要书法漂亮,内容一定要和环境协调贴切,才能给房间增色。多年来从中国到美国,尤其是在餐馆里,我见过一些很有意思的题字。
小学时有一次去我的语文老师家,看见她家墙上挂着一幅王维的诗:
红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