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孙过庭这段话不仅在书法上就在文学上在哲学史上也都是站得住脚的,这段话放在那里都是有价值的,这是因为有人说:古质而今妍,就是说二王写的字太华美,认为钟繇张芝的字比较朴质,所以认为二王父子不如钟繇们,有人以质朴为美,以华丽为次,所以认为羲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给予一个准确的评价很难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从这个角度他从那个角度看待书圣,先说说书圣,书圣被千秋万代地认可,并不都是李世民的作用,李虽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客观上说是王的书法造诣决定了他书圣的地位,唐太宗距离现在一千多年了,他的那点作用早就没有了,其实,风格这个词也是一个新名词,在古代没有这个词,但是,也强调书法某方面的特色,王书法特色实际上很难拿出一个准确的字眼来诠释他,原因就是:往往大家无风格,因为他浑身都是优点,那方面都超常于别人,王作为书圣,他把下面书法家的优点完全集于一身,比如诗圣杜甫,他有什么特色,整体来讲,他覆盖整个的一个格律诗,站在一个高点。如说泰山有什么特色,我们也可以说泰山之大,大的涵盖了所有山脉的特征。只有学到了一部分时,才能叫有什么特色,有人认为王的书法有中和之美,他的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秀美、粗壮,古拙、老辣等等最后都归于中和,
中和最大,有人总认为要搞出什么特色来,其实是不好的。清代有一个文学家叫扬钧的有段话:“凡面目特异者其道必小,字之冬心板桥一入藩篱终绝出路,小道数载可成,中庸百年莫尽。”所以谈到王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