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1 08:27)
体悟
只要三两朵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6月30日
版次:A10 作者:潘姝苗
潘姝苗
我喜欢的生活要轻,像云般轻盈,淡而薄,光影绰约,甚至可以来去无踪。我喜欢的日子就如同诗词里的句子,短短的篇章,长长的韵味,“淡”中见真情,“趣”中得哲理。
清代魏之琇《头陂塘·苹花》词曰:“烟光淡宕摇天影,数叶弄凉葱蒨。”写得颇有意境,荡漾着雅致的光晕。远离烟尘,寻得清净,谁不想啊?然而尘世纷扰,常使人片刻不得安宁。电脑运行速度极慢,思路屡屡受阻,请信息部门来人帮助,诊断告知“内存太小,应将不需之物卸掉”。迫不得已之下,将新版的功能软件一一卸载。简约之后的系统,空间被最大化释放,顿时迅捷了很多。投稿时收到编辑自动回复,“来稿多,版面少,字数宜短,同等质量稿件,短者优先刊发。”不禁质疑起自己的连篇累牍,精炼文字,既是能力也是修为。
一日行路,
(2019-01-15 08:35)
心情
突如其来的雪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1月13日
版次:A10 作者:潘姝苗

不论岁月怎么变迁,雪,作为天造地设的一个物象,仍是大自然的馈赠。节气如24道令牌,行进出季节的各色气象,各种演变。初雪新至,怕是过年的心情也不过如此。唯一不一样的是,雪不会必来,它不期然,是不速客。
我以为,衡量一个人是否老矣的标准,是看他面对第一场雪的姿态。“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尘世再忙,心事再重,当雪花漫天飞舞时,也抵挡不住与之飘摇的身心轻盈;杂念再多,纠结再乱,当雪花覆盖大地时,也能使众生止息难以消弭的欲望。
闺蜜们每月相约一次聚会,我虽然
(2018-10-22 08:01)
心情
秋天的书签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10月21日
版次:A10 作者:潘姝苗

翻检往年的书本,纸页陈旧泛黄,偶尔掉落几枚干枯的树叶,银杏、枫叶……有些已叫不出名字。焦脆的叶片被风干了汁液,已不见色彩,却能隐约看见那个淡眉素衣的自己,或跋山涉水,或是在校园某个角落,正惊喜雀跃、惆怅莫名地一路行走,一路拾取。
不管酷暑多么难熬,毕竟时节已过立秋。一场秋雨一场寒,微凉的雨平复了一夏的燥热,充斥耳膜的蝉鸣也将屏声息气。一年四季,我独爱秋天。“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这是陶渊明诗里的秋色。
(2018-08-27 08:18)
书人闲话
一梦千寻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08月26日 版次:A09
作者:潘姝苗

简祯,眉眸一般令人倾心的名字,如其人的,还有她一长卷清水芙蓉般的文字。
读了简祯的几部文集,她心思细密,文风自由,不拘章法,有人将其归为“唯美派”,她不苟同,只说自己散文有一个叫做“生命”的主题,像一丛野落葵,“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
(2018-08-06 08:08)
体悟
轻装在世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08月05日 版次:A10

潘姝苗
八大山人朱耷是位苦僧。明末清初,年方十九的他遭遇国破、父亡、妻故之恸。为存续自己,他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隐姓埋名削发为僧,改名“雪个”。
遁迹空门后,八大山人潜心习画,笔墨少许,自然写意。他所绘的《花果鸟虫册》对象“少”,用笔“廉”:一
(2018-07-19 14:11)

今天是我儿子16周岁生日,7月6日。小小少年,迎风飞扬,一早吃了我做的荷包蛋、肉丝面,他照例骑着单车去上学。只要不下雨,每天是同一种程式,几乎每一次,在路口的拐角,他会仰面微笑,同时从车把上脱出一只手来,朝向五楼窗台张望的我挥别。如一种生活的仪式,早就习惯了这一刻目送,我提醒过他,不要招手,注意安全。但这一挥手的姿式,儿子从来不曾在我眼底省略。
目送那一眼,让我变得柔软,心底溢出满满的温情,觉得跟他的牵连是那么自然而然,难以离弃。虽匆匆一瞥,却是儿子从家到学校的起点,是他身份从孩子到学生的转变,是承载了一天日出到月升的跨度,也是日渐高展羽翼的他与我鸿沟越深的距离。
(2018-07-17 17:38)
新书《转身碰到暖》近日出版,预计8月上市,全国各大书店及网上商城均有销售。感谢张彩虹老师、徐花玲老师,感谢文心出版社。

(2018-06-11 08:40)
心情
茶旧日子鲜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06月10日
版次:A11 作者:潘姝苗
日子比茶鲜,且放一日,就旧了。汉字的“象形”之韵,常教人暗自思忖。
正月去买茶,问价嫌贵,说:“你这不过是去年的陈茶,哪里值?”卖茶人哎哟一声,嫌我过得急:“年才刚刚过呐。”春日里,百花次第开放,一场一场花事等人去赴约,楼下的玉兰含着苞,枝头的花骨朵像一只只鸟的喙,把春风的问候插在树梢上,似乎尖叫着:“我在这里,你来不来?”太阳底下无新事,百事匆忙等不起。隔夜的茶,走掉的人,凋谢的花,转身就冷了、残了、淡了、忘了
(2018-04-13 08:27)
終於流逝的絮叨
來源:羊城晚報 2018年04月12日
版次:A14 作者:潘姝苗

我外婆去世時是大年初一晚上。那年我兒子剛出生,我住在婆婆家,電話得知消息後,輾轉的我一夜難眠熬到天亮,不知為何,心裏一直放不下她的音容笑貌。外婆生前性情溫和,清秀嫻靜,寡淡無欲。她身形小巧到輕盈,體重只有七十來斤。稱奇的是,直到臨終時,八十有四的外婆,還留有一頭烏發。
晚年時,外婆喜歡靜坐床沿,將頭髮盤得紋絲不亂,連偶爾跳出的一兩根髮絲,也會被她輕輕捋在耳後。閒來無事,她就對窗凝神,看上去就像一幅優雅的古典仕女圖……而其實,全家人的內心竟十分排斥外婆
(2018-03-12 07:55)
物语
聊赠一枝春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03月11日
版次:A12 作者:潘姝苗

□潘姝苗
等了一冬,春到人间,什么样的仪式才配得上春天?
春天是个俏女子,红酥手织补满城盛开的锦绣,桃花染绿柳,朵朵展轻姿,好不繁华热闹。春天是发布时令的使者,北雁终于南归,到处莺歌燕舞,啁啾声一缕如笛,吟唱着不知梦了多少回的吴侬软语。此刻最宜踏青,于松树下汲泉煮茶、抚琴闲行,何似在人间。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