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杂谈

手法大胆 故事震撼;

电影让香港人懂得历史

 

杜琪峯导演:导演把这部片拍得很有热诚,四年的拍摄过程足见导演的毅力。

 

刘伟强导演众女演员演得出色,欣赏此片以实录式手法拍摄,十分大胆。

 

林超贤导演:戏中一句 "中国不能亡" 很震撼,相信可以唤起每个中国人的奋斗心。

 

     吴彦祖:很难解释看完电影的感觉,很复杂,我觉得陆川拍得非常好看,特别是它用黑白去说这故事是很大胆。

    张同祖导演多了一份包容,以多元角度来看南京大屠杀,教中国人不要忘记历史。

 

    阮世生导演是一部很深刻、有深度及令人深痛的国难电影。

    彭浩翔导演:不亢不卑 、炉火纯青、华语影坛之难得杰作。

    庄文强导演南京大屠杀在「沉默」中进行,观众将见识到「沉默」的可怕。「这不只是中国人的悲剧,更是人类的悲剧!

电影监制梁凤英:制作水平一百分,军人战死未曾动容,但看到那些妇女被拉去当慰安妇,就忍不住流泪。

    甘国亮:导演选择了影片(表达)战火中人性光辉面,相对地选择了他们掌握命运,就算死也要自己走上刑台,《南京!南京!》这片子也代表了今日中国大陆的电影得到了国家允许多元化思维的实实在在的体现,电影工作者都十分开心。

 叶念深:电影很感动,让我想起很多中国人的历史,是每个中国人都要看的电影。

 田启文:电影很感动,虽然香港人没有经历这事情,我觉得值得大家到戏院看,亲身感受此史实。

 叶璇:我觉得特别震撼,特别感人,陆川导演,让我们觉得最卑微的心情全都激发出来,有很多复杂的情绪在这戏,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中国电影。

    尹子维:电影拍得非常成功,十分好看,我觉得这戏在中国人的观点及日本人的观点捕捉得很好,拍出人性,很成功我很受感动。

 王凯韦 (前名王合喜):看完《南京!南京!》之后感觉很强烈,战争很难说,不用多说,看完电影你就知道中国历史是怎样的。

阅读    收藏 
标签:

杂谈

这台节目将与4月26日CCTV12套19点45分播出。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留意。
导演陆川和纵贯线乐队担任反盗版形象大使(图)

导演陆川和纵贯线乐队获聘任反盗版形象大使

导演陆川和纵贯线乐队担任反盗版形象大使(图)

纵贯线乐队在现场

  在4月26日第九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将推出大型主题晚会 《绿书签行动2009》。在节目录制现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和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聘任导演陆川和纵贯线乐队担任“反盗版形象大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出席仪式并亲自为他们颁发了“反盗版形象大使”的聘书。而去年被聘为“反盗版形象大使”的是国际影星成龙

  在《绿书签行动2009》的录制过程中,导演陆川说,电影投资方的收入完全依靠票房,如果票房被盗版分流了,投资方的投入收不回,就没有钱再来支持中国的电影。虽然导演的收入不和影片的票房挂钩,但作为一个导演,不仅只是对自己的作品负责,更要对整个民族的电影产业负责。他作为电影业的代表参加此次“绿书签行动”,就是想告诉大家,中国电影不容易,中国知识产权的进步也不容易,而且中国知识产权在世界上要获得别人尊重更不容易。所以,每个人都要从自我做起,拒绝盗版。

  纵贯线乐队的几个成员也在晚会现场的“绿书签”上留下了他们对于“拒绝盗版”的态度。周华健率先写下的是“走斑马线,我骄傲”,李宗盛写的是“先把好音乐做出来”,而张震岳的留言是“再盗我就不写歌了”。

  GOOGLE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国际唱片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郭彪,滚石集团董事长段钟沂、互联网知名人士方兴东、名模李艾以及评论员李承鹏等参加了《绿书签2009》的录制,精彩节目将于4月26日晚7:45分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CCTV-12)播出,敬请关注。

阅读    收藏 
(2009-04-25 17:47)
标签:

南京!南京!

陆川

秦岚

腾讯

大渝网

直播

视频

杂谈

分类: 荧幕互动

陆川秦岚在腾讯大渝网的直播视频

主持人:看过电影《南京!南京!》的观众都会说这样几个字“压抑,心痛、震撼”,对任何一个导演来说,南京大屠杀都是一个棘手的题材,年轻导演陆川曾经在南京上过四年军校,1937年在这座城市发生的杀戮和抵抗一直在他心里纠结,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南京!南京!》的导演陆川以及主演秦岚来到大渝网,有请二位给大家打个招呼。

 

    陆川:大渝网的网友,大家好,我是《南京!南京!》的导演陆川,很高兴来到重庆,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为《南京!南京!》选景,很遗憾没在重庆拍,我挺喜欢重庆的,尤其是气候和吃的东西,太好吃了,这两天我在重庆看到好多朋友去看《南京!南京!》,我们所有主创都觉得特别欣慰,谢谢大家的支持人。

 

    秦岚:大渝网的网友,大家好,我是第一次来到重庆,很多年前朋友给我强烈推荐介绍过重庆,说它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是一座非常不错的山城,这次来重庆也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任务,也是向重庆所有好朋友推荐我们刚刚公映的影片《南京!南京!》,昨天走了几个影院,看到重庆的观众热烈的反映,我觉得非常的高兴,因为重庆人这么喜欢我们的电影,所以,非常感谢重庆的朋友们,谢谢你们,继续支持我们《南京!南京!》。

 

    主持人:昨天二位参加了很多影院的《南京!南京!》见面会,你们觉得重庆的观众的印象怎么样?

 

    陆川:我觉得重庆观众非常的好,重庆实际上是遭受过日本人的摧残,其实我们来的时候有一点担心,因为我们带来了日本演员,但我没想到重庆人民非常的宽容,而且特别充满爱心,昨天在一个影院,有一个观众拿了一个小寿司给中泉英雄,我觉得这显示了宽容和博大的胸怀。昨天我们在沙坪坝区跟观众见面的时候,一个女士向我提问,特别吃惊,她的提问特别专业,有时候会觉得跟这么高素质的观众去交流,会觉得特别幸福,因为电影在给一些很懂的观众在交流。我最深的感触就是我觉得重庆观众水平太高了。

主持人:陆导走过这么多城市,场场爆满,是你想过的吗?票房这么高也没想到吧?

 

    陆川:因为有纪律在身,我没有权利说出这个数字,可以环比一些娱乐大片,毫不逊色,观众爆发出的观影的热情和给我们的支持让我们特别温暖,因为拍这个电影很艰辛,包括后期制作也很艰辛,也很孤独,我们团队大家在想,花这么大精力来做,观众会不会来支持,会不会来看,所以,当时的心情真的像做梦一样。

 主持人:很多网友说陆导外表给人是很斯文的一个人,为什么你的电影从《寻枪》到《可可西里》再到《南京!南京!》,都给大家一种震撼力呢?

 

    陆川:可能因为我是练气功的吧(笑),其实我觉得经常通过拍电影去发现自己,人的外表跟心灵有时候不是一个人,我也是通过创作去慢慢发现自己。

 

    主持人:在战争题材的影片当中,女人是最脆弱也最坚韧的,我想请问秦岚,你在里面最难忘的一场戏是什么?

 

    秦岚:其实每一场戏都很难忘,不光是自己的戏,包括别人的戏,我们在场的话,大家都会互相打气,互相支持,这场戏,对我们这些年轻演员来说都是今生很难碰到的,陆导演带领我们一路跋涉着,我觉得这在我晋升演绎道路中很难碰到的,我记得很深的一场就是我跟范伟老师生离死别的戏,当时导演有要求,希望再拍得精致一些,我以为这场戏拍完了,我已经回到北京了,后来导演打电话说希望再拍摄一次,导演把他的想法跟我们说了一下,我觉得挺好的,虽然之前拍摄也还可以,但在我心里面也不是很满意,导演有这样的要求,我觉得不谋而合,后来我们又对这场戏进行拍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自己在历经一场很痛苦的经历,因为每一条拍完,我本身比较瘦,不像导演练气功的,我中气不足,哭到中途,我自己都快虚脱了,我以自己最后一丝气体让自己站稳,导演说要表现出压抑的情感状态,又选择一个特别大的大特写,这种拍摄方式也是比较难的,对于我来讲,我觉得每一丝的表演,每一丝的节奏都是需要符合导演的要求的,所以,那场戏对于我来讲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阅读过程,让我自己能够从表演的角度学到新鲜的表演境界,所以,我很那些那场戏,虽然它令我很痛苦,很难忘,但我特别感谢导演给我这个体验过程。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陆导,像《南京!南京!》这种片子是很难拍的,大家都不愿意拍,你为什么要拍呢?

 

    陆川:刚刚我参观了重庆大轰炸的纪念馆,我觉得整个抗战,包括南京大屠杀,南京的保卫战,有一个东西我没有讲出来,就是抵抗,尤其是在南京,因为一直被人家,包括我们自己认定是一个耻辱之城,在我看资料过程之中,我认为是抗争之城,是个抵抗之城,就是南京居民这种抵抗从来没有停息过,包括南京保卫战,包括南京城的沦陷后难民营里面的妇女的抗争,虽然我们在那个时候曾经败过,但在战争中倒下的,这个过程当中有人逃跑了,但老百姓一直在跟命运抗争。所以,我觉得这个历史被错误的理解了,因为那个历史当中没有中国人,中国人被掩盖了。这就是挺核心的一个原因,我们选择拍这个戏。

主持人:陆导去很多城市,很多人都问为什么会以日本兵的角度来拍,我这里不重复这个事,我想问一下是否以前以中国的角度拍得太多了?

 

    陆川:对,每一部都是中国人的角度,拍了这么多年,这些抗战的戏也没有走出中国去影响世界,72年之后我们去做这个事情,应该有一种自信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其实它也是不是以日本兵,只是以一个日本兵去贯穿整个影片,这个问题问的话也只是表现一种不自信。有一个贯穿,有些东西就会显得更真实,就会有更多人去接受,有更多人站在我们的角度去谴责侵略,谴责大屠杀。

 

    主持人:秦岚,里面有一场戏是要把你的头发剪掉,是真的剪掉了吗?

 

    秦岚:当时没有,但导演希望真的把它剪掉,就是希望能把头皮都能凸出来,后来跟造型师商量,做出来还是比较逼真的,后来就放弃了。

 

    主持人:我们很多人都以为是真剪了。

 

    秦岚:那还是比较成功的。

主持人:在这部电影长达四年的筹备当中,大家都是很压抑的,大家是怎么样调节自己的心态的?

 

    秦岚:是在拍摄过程中吗?

 

    主持人:对。

 

    秦岚:拍摄过程中没有办法再调节,因为时刻要准备着再进入那种状态,因为我可能一气呵成,今天拍了明天调,所以,我们随时得准备进去,导演说,你们刚刚拍了这么辛酸的戏时,为什么心里还能笑出来,其实在我心里其实有一块净土给《南京!南京!》的,在我的心里,我是习惯把我最重要的,比如我今天拍这场戏很重要,但是大家可能看到我很轻松,但在我心里是有一块净土给那场戏一个空间。从进组到最后杀青,我心里面一直有这块净土给《南京!南京!》的,在我用它的时候会把它调动起来,在我不用的时候会克制住自己把它尘封起来。

 

    主持人:听说陆导在拍摄的时候生病了?

 

    陆川:还好,只是因为有太多事了,白天要拍戏,晚上有很多制片管理的工作,所以,我基本上没有太多时间去想,我几乎没有睡觉的时间,所以,也没有时间去考虑自己心情怎么样,那时候基本不知道自己身体怎么回事,所以,有两次阑尾炎,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最近我们有纪录片推出来,我看纪录片里面的自己长得太奇怪了,脸是肿的,头发都立起来了,袜子也是颜色不一样的,完全没有时间,因为要把工作做完,包括现在也是,现在白天要跟他们做一些宣传,晚上回去第一是采访,第二是拍摄,还要跟投资人的商量,还有下一步工作怎么做,到现在,我们都工作还特别密集。

 

    秦岚:我们总结导演好象是上发条的小轮,白天出发的时候,就把发条拧到头,然后回去就松了,第二天又这样。

 

    主持人:现在一天睡多少个小时呢?

 

    陆川:现在每天睡差不多5个小时,但平时拍摄的时候差不多3个小时。

 

    主持人:就这四年都这样吗?

 

    陆川:不是就一年多,宣传的时候就是5个多小时。我身体要出反映的话,可能是发行完了,身体就垮掉了。

 

    秦岚:暂时消失一段时间。

主持人:影片剪辑到现在,最终的版本是最满意的吗,最多能打多少分?

 

    陆川:最终版本可能会打到80-90分,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其实不愿意有些东西剪掉的,比如说范伟跟伊田有一段对话,这些台词被剪掉的话,剧情不太完美,所以,我到现在要说一说,帮助观众去看戏。

 

    主持人:你自己看戏的时候,你是从哪一刻开始,你是含着泪的?

 

    陆川:大屠杀,官兵喊我们中国不会完的时候是流泪的,那场戏对我的冲击是特别大的。有些观众会流泪的戏,我反而比较冷静,比如说举手、卡着铁丝网等,这些都是我在冷静的时候设计出来的,我看到结尾旧照片出来的时候,我特别有感触。

 

    主持人:秦岚呢?

 

    秦岚:导演在剪辑的时候请我们演员去看过,就是小豆子被释放的时候,刘烨用自己的手遮住孩子的眼睛,然后100名妇女举起手那一段,我觉得这是中国人最顽强,最坚强抵抗的面孔,在看到这些面孔的时候,我不禁会为此动容。

 

 主持人:有重庆商报的读者说,整个电影都是用黑白镜头,有人提议,在小豆子被释放的时候应该被恢复成彩色,有这个必要吗?

 

    陆川:有想过,我们曾经有一版是恢复成彩色,很漂亮,很舒服。

 

    秦岚:我当时还建议,那个花开得很漂亮,迎着阳光。

 

    陆川:但是,中国的舆论环境很可怕,这么一弄,马上就说你抄写人家的,为了避免被批评,我们想还是就这样吧。

 

    主持人:为了永不忘却的记忆,《南京!南京!》每个人都值得一看,谢谢陆导,谢谢秦岚,也谢谢《南京!南京!》。

 

    陆川:谢谢重庆的所有观众,谢谢你们。

 

    秦岚:谢谢所有的网友。

阅读    收藏 
标签:

杂谈

    电影上映的这段时间,导演一直带领主创团队在全国各地巡回宣传,所以答应小猪们的见面约定只能以顾全大局的角度,按流程向后排。

    初步定在5月9日的下午2点,在大望路万达国际影城,电影放映完毕后有一个为时半小时的见面会。本次活动由猪盟北京站与欧美同学会青年会合作举行。猪盟参加人数暂定为50人。先报先得。已经发过邮件留下联系方式的北京影迷,我们将会优先在近日电话直接通知和确认。

    由于本次活动的时间选定在周六下午,属于影院放映的黄金时间,且活动另需占用半小时做见面会使用,故此票价无法按原计划给予低折扣,但票价暂未确定(正在协调降低中……)。

    本次活动的细则和相关具体事项将会在人数和具体时间基本确定后征求大家的意见进行。

 

阅读    收藏 
标签:

南京!南京!

陆川

导演

北京

大学生

来信

杂谈

陆导:
    您好。
    知道您很忙,不知道这段文字您能否亲自看到,我是北京的一名大学生,今天下午怀着激动的心情,看了《南京!南京!》,本来刚刚留过言,但是觉得不够分量,知道现在心情仍旧不能平复。
    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我热爱里面的每一个人物,他们让我们感动,而重要的是震撼,片中只有几次落泪,却一直在颤抖。让我最为牢记的并非是牺牲的场面,而是陆剑雄被俘后站起来走向刑场的场面,这一段一直是以他的视角在拍摄,一步一步的走,摄像机一步步的接近日本士兵,面对着一把把的刺刀,我吓得快哭出来,我怕死,怕他们冷不丁的对我放冷枪,怕那些冰冷的刺刀穿透我的身躯,我不想就这样死去,我还年轻,我惧怕就这样扑通一声倒下,所以我哭了,战栗的流泪,那场面是可怕的,我由衷的向先辈们致敬,他们的勇敢让我感到羞愧。
    我的专业也跟电影有关,是戏剧影视文学,然而我之所以写这些给您的最大原因并不是想说这个电影。而是您,陆导,您让我看到的不只是一部好电影,更重要的,是您伟大的人格。回来之后也看了很多评论,有人说这部电影不好,说您卖弄了中国的历史,用祖宗的灵魂去赚钱。不!决不是这样!我从您身上,看到的,是善,与爱。
    您的内心太炽热,您的镜头太冷静。世间的博爱,是一件多么宏大的美德,然而您做到了,这绝不仅仅只体现在您刻画的角川的愧疚与不安(原谅我没有把角川想象过于崇高,我不把他的所作当为良知,而只是人性中本能的愧疚与不安),是您内心深处的善与爱才能挖掘到这一点。当年日本人的恶行我们不敢忘,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当年死去的同胞我们也不敢忘,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而落后要挨打的道理我们更不敢忘,因为我们落后过。然而,您并没有一味的批判或是哭诉,随着您的镜头,我们学会爱,学会宽容。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我做不到宽容,他们犯下的罪行实在太深,他们的不认罪实在太恶,但是,我们仍然要试着去宽容,这种尝试,已然也是一件功德,历史已经发生,不能一味的怨恨或诅咒,我们受过伤,更不要把同样的伤痛强加于其它民族。历史不能忘,但仇恨不能继续。牢记历史,忘记仇恨,或者说,牢记历史,试着忘记仇恨。
    陆导,从您身上,我看到的就是这样“试着”的美德。尝试着宽容,我们才能感受到爱的力量,我相信,善是终将战胜恶的,就像爱,终将能够战胜仇恨。我相信,用爱和善,就能造就和平。
    我欣赏您的血性,南京是一个牵系着中国人太复杂情感的主题,您用勇敢和血性挑起了这副担子,我由衷的敬佩您。您是一个好导演,更是一个好人。
    特此,向您致敬,愿您拍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同时,特别向两位日本演员致敬,他们让我看到了跨民族人类的人性,真的感谢他们,我同样敬重他们。
 
 
                                                     Minnie
                                                        09-04-24  00:52
阅读    收藏 
(2009-04-23 22:50)
标签:

杂谈

4月24日晚9点25分cctv6 佳片有约《南京!南京!》深度见面会

另请关注每晚旅游卫视洪晃《亮话》栏目陆川导演的访谈。

周日(4月26日)晚八点半《名人面对面》陆川《南京!南京!》下集

阅读    收藏 
标签:

南京!南京!

陆川

三联周刊

马戎戎

知识分子

杂谈

分类: 电影动态
关于《南京!南京!》,陆川在导演阐述里写:“这次,我希望在影片中展示一个荒凉而冷静的战场。”
  冷静、沉重、粗粝,是这部电影呈现出来的质感,为了营造这种质感,《南京!南京!》采用了黑白影像、手持摄影,以及偶尔的粗颗粒。
  从《寻枪》开始,陆川一直在关注人在某种极端状况中如何挣扎,如何冲出绝境,《南京!南京!》某种程度上是这个命题的放大。就这部影片的艺术追求,本刊再次追访了陆川。

记者◎马戎戎

  三联生活周刊:《南京!南京!》从筹拍到完成,你用了4年。4年前《可可西里》刚结束的时候,我记得你手上同时有几个题材,包括当时已经被媒体炒得很热的《边疆》。为什么最后你还是选择了《南京!南京!》?

  陆川:我觉得《南京!南京!》像一个强悍的拳击手,把其他所有题材都打倒了。《可可西里》之后,我也自问想拍什么,有一个既模糊又强烈的愿望就是,这个题材必须可以满足我对强悍、野蛮、粗犷,生命与死亡的表达。《南京!南京!》这张桌子够大,基本上我想要的东西都在里面了。
  我觉得,《可可西里》是一个野孩子,《南京!南京!》是男人,一个野孩子长成了野男人或者好男人。

  三联生活周刊:《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你认为这3部电影里有什么一以贯之的东西?

  陆川:其实从《寻枪》开始,我就想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给世界看。

  三联生活周刊:你觉得世界对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有什么固有认识?

  陆川:我不清楚,但我觉得国外电影节的选片人会对电影作品中中国人的形象有一个非常固定的看法:羸弱、拧巴、温良、委曲等等,所以他们看到刘烨在我电影里的形象,很顽强的,不屈不挠的,还挺帅,会觉得不舒服,觉得打破了他们的预期。他们不太愿意面对茁壮的中国新生一代。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都算上世纪70年代生人,从小受到这段历史的教育都是“仇恨”与“数字”。但你的电影,第一没有局限在“仇恨”里,第二没有拘泥在“数字”里。你讲的是极端状况下人性的扭曲。你是怎样摆脱那些固有思维的局限的?

  陆川:拍这个戏的历程,让我不断在修正自己的认识。我认为“南京大屠杀”不是一个个案,其中规律性的东西是发人深省的。它讲的是战争怎样释放人内心的黑暗,这种释放导致了杀戮的无度。这是非常规律性的、非常符合人类战争史上的惨剧。
  忘记屠杀,屠杀就会再次发生。所以这样的电影,隔一段时间,可能都应该拍一下。

  三联生活周刊: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中,有许多很知名的人物,比如拉贝、魏特琳等等,但这些人在你的电影里都是配角,主角是中国教师姜淑云、日本士兵角川、拉贝的秘书唐先生等。选择他们对你讲述“南京大屠杀”对于当下意义的意图有何帮助?他们之间超越种族和敌我的共同之处在哪里?

  陆川:这些知名的人都已经刻在历史的墓碑上了,他们被永远纪念着,比如拉贝,有各种传记,甚至还有电影。我其实非常尊重他们,但我不愿意把他们拍成一个中国的拯救者形象。难民营有20万人,把20万人获救归在一个人身上,我觉得是不符合真实的。我不是要降低谁的历史作用,但是我觉得功劳不能全部记在他身上。
  大屠杀发生时,中国人不是被动地等待拯救的形象。大屠杀的直接原因正是当时中国军队的抵抗太厉害了,强烈的抵抗让日本人感到了强烈的不安全。他们认为大量的散兵游勇混杂在老百姓之间,所以必须把这些散兵游勇清洗出来。
  那么我们中国人呢?付出了几十万人的代价,连个名字都没有,连张脸都没有留下来。历史的主角到底是谁?显然是那些永远沉默的中国人。我这部电影的愿望,就是能把中国人带回到我们的视野里。这段历史,只有两个主人公,中国人和日本人。不正面面对这两个主人公的历史,都是自作多情的扯淡。
  日本兵用刺刀杀人的那一幕,日本演员问我怎么演,我问他们什么感觉,他们说很害怕,腿都软了。我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感受去演。我坚信把一把刀插入一个活生生的人的身体里是一件特别艰难的事情,无论是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屠杀和被屠杀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是有普遍意义的。
  我那段时间非常分裂,拍好人戏的时候——比如拍刘烨的戏的时候,之前我就在脑子里把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想了一遍,怎么站起来,怎么回头。我把它都写下来,我都是自己看到了这场戏,我就是那个角色。比如姜淑云被打死,我觉得不是她冲角川说“杀了我”,而是我自己在冲角川说。
  可是另一方面,在拍日本人戏的时候,我必须冷静。我觉得我没有权力去丑化他们。这部电影是要让世界看到我们的诚意和自信的,所以丑化对手,就是对自己的丑化。我们要对这个世界拿出一部有尊严的电影,一个让世界认为客观的电影,我必须逼迫自己进入他们的内心,这让我特别分裂。

  三联生活周刊:影片中处处可以看到善与恶,如果说战争给了人一个释放黑暗面的机会,暴力是这种黑暗面的释放的形式,那么你认为,面对暴力,面对恐惧,面对人性的黑暗一面,善良和思考有力量么?有足以停止这种疯狂的力量么?比如角川这个人物。

  陆川:角川,他没力量,他什么都控制不了,他只能被裹在里面,不能跳出来思考。他只要跳出来思考,就没有办法把这件事情继续下去。我认为在战争中,你要么裹在里面,尽情地享受战争,一旦想跳出来琢磨这事,就得去死。
  我觉得人有没有得到善终,这不重要。人都有一死,是死在床上还是死在街上,没有分别。一个代表正义的人不一定非要有个善果才有希望,更重要的是他把这种善良给传承了下去,他关照的救过的人活下去了。
  这部电影是在讲述爱与希望,不是关于血腥和暴力的。这是跟《可可西里》不一样,我确实是带着特别温暖的东西在拍,我能感觉到自己特别爱这些人。

  三联生活周刊:所以你安排唐先生虽然死了,唐太太和肚子里的孩子会继续活下去?在结尾强调小豆“还活着”?

  陆川:我现在就很想有个孩子。我觉得孩子在这个世界上非常重要。小生命特别重要。
  最后的结局,我拍到那时候已经灯枯油尽,我拍到角川死的时候,已经很想那把枪对准的是自己。到最后拍出来的东西,其实和原来的剧本相比没有一处是一样的。我原来的设想是以舞蹈结尾,舞蹈结束后,孩子和大人跑掉了。但是我想了很多方案,都被我自己推翻了,因为那种情况下他们都不可能跑掉。可是我必须让小豆活下去,最后的结果是我的希望,我希望他们能被人心的善良所拯救。

  三联生活周刊:电影对人性黑暗一面的展现非常直接,让人想起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你是否考虑到电影里对暴力的直接、真实的呈现方式对观众的影响,你认为他们能接受这种表现么?

  陆川:《现代启示录》我很早以前看过,不需要重看,因为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我非常喜欢科波拉。
  电影剪辑完成后,我请了很多观众参加电影的试映,我很注意很年轻的观众的看法,他们认为很好看。我觉得这电影表达的不是仇恨和暴力本身,而是对战争的一种认知。很多年轻观众认为他们第一次见到战争本身。
  我也知道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这部电影非常沉重,甚至沉重得令人窒息。这感受和题材有关,因为这题材不是一个娱乐片,是一个严肃的主题。我们现在进电影院基本吃的都是甜品,对于常年吃甜点的观众来说,这次吃点龟苓膏,清清火挺好的。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会担心被“惯坏”的观众不接受这部电影么?你对票房有怎样的期待?

  陆川:不担心是假的。我又担心又不担心。每次你们在看片子的时候,我都在旁边看几眼。我每天都在做胶片的效果,胶片清晰得让我不敢睁眼,声音强烈得像山呼海啸。在弄完一场戏后,不愿意错过每一个细节,我很喜欢那种流动起来的感觉。
  一方面我觉得心里很美,我觉得我对得起我自己,也对得起投资方。我觉得我一辈子能有这么部电影,爱谁谁吧。但是我也觉得票房对我很有压力。就像一个自我感觉特好的姑娘,搔首弄姿半天,没人去看。我希望这个电影能和很多人见面,能代表我去和很多人拥抱,和很多人接吻,和很多人精神上做爱,这是我想要的。

  三联生活周刊:日军祭祀的仪式,在历史上并无记载,我作为观看者,看到这场戏的感觉很复杂。如此认真地表现日本人的仪式,你当时的想法是怎样的?在你看来,仪式象征了什么?
  
  陆川:那场祭祀仪式是编的,原来日军的仪式就是入城式。但是,所有祭祀有关的舞蹈,鼓,都是日本人现在还在使用的。也就是说,他们一直继承的那种东西。

  那场仪式是我梦到的,我那时候看了很多日本片子,看了很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然后我就梦到了这场戏。

  我不迷恋仪式感,但是这种东西让人震撼。我认为这场戏揭示了战争的本质,一个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在另外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废墟上舞蹈,这是最终的诉求。这场戏我花了很多力气,这是我这场电影想去表达的一个意思。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影像全部是黑白的,从制作方式上来看,应该是用彩色胶片拍摄,再转黑白洗印。为什么不保留彩色?你认为只有黑白才能体现理性的态度么?

  陆川:我觉得黑白非常有劲,影像的力量非常强。黑白是提纯的世界,它让你关注的东西非常单纯。我们在现场的监视器都是黑白的,我们在现场看到的每一个画面都是黑白的。我们这个创作团队之前从来没有做过这种尝试,但是从现场的感觉来说,我觉得黑白让我更专心。彩色会让我分心。
  黑白让很多东西变得很有仪式感,比如说血。在黑与白的色彩里,血变得特别庄重,不再只是感官上的刺激。

  三联生活周刊:战争场面的处理和流行的战争大片的风格非常不同,没有用音效、硝烟来调动观众的直接感官刺激,而是给人很“冷”的感觉。当时怎么设计的?

  陆川:我们拍这部电影的时候,第一是告诉自己绝对不能犯低级军事错误。筹备过程中,我们找到了四川的文物收藏家樊建川做军事顾问,还请了国防大学的教授做顾问,给我们讲解日军的战术。这期间我们看了很多日军作战的纪录片,我被纪录片里呈现出来的那种新鲜的视觉方式吸引了——敌人很远,只能看见小黑影闪过,战场也有硝烟,但烟雾很小,因为当时的火力还达不到。我发现,真实的战场其实很“冷”,不是一种狂欢性的、节日性的、到处是硝烟的那种,但背后的那种紧张和寒意却是那种硝烟弥漫的狂欢性的场面达不到的。

  三联生活周刊:在摄影上怎么达到这种要求?

  陆川:我们对摄影的要求是纪实性的,我要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对摄影的要求是两极化的:极端贴近,或者极端真实。《南京!南京!》用长焦特别少,因为长焦会压缩空间的景深,模糊空间感。我们用的都是广角,广角的时候景深是清晰的,带空间的,空间感是非常深邃和真实的。
  我要求摄影是“裹”在里面的。我们要求摄影曹郁把架子还了,但也不能使用斯太尼康,摄影机就扛在曹郁的肩膀上。人一扛机器,虽然不是特别稳定,但贴身,有人的感觉,又不会像DV那样轻便,还能保留大机器庄重的感觉。我们的摄影完全跟着人物的情感,我们认为这次摄影进入到了人物的表演。

  三联生活周刊:废墟是你空间概念的重要载体,据说废墟都是全部搭建出来的。在安全区和非安全区之间,美术师用到了“墙”来划分空间,是要表现一种“阴阳一线隔”的意思么?

  陆川:我们的废墟是全部搭出来的,其实当时天津有些废墟,但不是很安全,也不符合我想象中的废墟。
  我更喜欢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生死之城》,整个城市的空间是抽象化的。我们把这座城刚搭出来时,我觉得很郁闷,我觉得像居民小区;然后就开始用吊车等机器进去砸,把墙都砸成一个洞一个洞的;再做表面肌理的效果,做出残破的诗意。
  我们在处理空间的时候,使用了两个“阴阳界”的概念。安全区和外面是小的阴阳界;安全区的墙也是残破的;真正的阴阳界是护城河,出了城就是生命和希望,不出城,城里绝对是一片杀场。
  其实,美术部门在整个电影的质感营造上经历了非常脱胎换骨的东西。我希望我们在质感的营造精度上能够让人有新的感觉。我觉得思想是没有准确答案的,它是主观的,能引起争议就够了,能撬动思考就够了。但是质感是有准确答案的,质感有没有到一个高度是有绝对指标的。这部电影里,质感是我世界观的一部分。

  三联生活周刊:《南京!南京!》的拍摄中,你在日记里写了一句话:这部电影的拍摄帮你释放了内心所有的黑暗面,电影完成之后,你会变成一个好人。现在电影完成了,它对你的影响如你所说么?

  陆川: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现在来谈实在太早。我没有能力、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去反思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我不得不为眼前的事情去拼搏、去奋斗、去张罗。所以现在谈不到影响,这部戏到底对我有什么影响我也不知道。

  三联生活周刊:你写过一篇文章,写你爱上电影,是因为看了张艺谋的《红高粱》,那种生命感让你无法安稳地坐在椅子上。现在你已经从一个电影爱好者变成一个电影导演,张艺谋的社会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怎么看待张艺谋和他走过的道路?

  陆川:从艺术家看艺术家的角度,我觉得他的作品后期有很多我不理解的东西,让我看不懂。但我特别尊重他,我觉得他的整个作品系列中,有很多可以传世的,这就够了。他能有这么多电影被人谈论,真不容易。
  有时候艺术家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社会选择的。如果张艺谋拍完了《活着》,我们能够给他一个宽容的环境,他能够继续去拍《活着》这样的作品,可能拿出来的会是另外的一些作品。

  三联生活周刊:你觉得张艺谋这一代导演所面临的压力,比如历史的包袱、时代和社会的环境给予的压力,在你这一代导演身上都还存在么?你怎样给自己的角色定位?

  陆川:我认为时代和社会环境有变化,但他们这一代导演面临的压力我也都还有。比如说历史的包袱,难道我没有么?我觉得我属于知识分子,是地里的知识分子,是读书人里干体力活、敢于去行动的人。在这个时代,知识分子其实很难激发别人,因为在这个国家,知识分子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但我相信知识分子是有力量的,尤其是行动着的知识分子。

                                      记者:马戎戎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09年第14期

阅读    收藏 
标签:

南京!南京!

陆川

大学生

群演

见面会

电影票

杂谈

分类: 荧幕互动

长春地区的大学生群演们请注意。4月22日,电影《南京!南京!》的主创团队将会回到长春,在三家影城举行四场主创见面会及观影活动。做为回馈,我们已经和长春当地的院线取得了联系,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所有参与过电影拍摄的大学生群演们将会以最低的成本价参加见面会并观影。详细时间和票价如下:

 影院                 时间     流程                                    折扣后票价

万达欧亚国际电影城    13:00   电影放映开始,电影放映完毕后举行见面会  25元

“放”国际影城        14:30   主创见面会,然后后看电影                25元

万达国际电影城重庆路  18:30   主创见面会,然后看电影                  30元

重庆路                19:00   主创见面会,然后看电影                  30元

 

同学们请迅速集结一下,推选一个票务分管人,和同学联系不上的大学生群演们可以根据你们所选择的电影放映时间和场次,与以上三位负责人联系。从现在电影在全国各地的影响来看,请各位一定迅速确定时间提前购票,以免院线票务售罄。

 

详细地址简表:

长春万达欧亚国际电影城

地址:长春市开运街5178号 欧亚卖场20号门4层

电话:0431-85518833/88595522邮编:130000

行车路线:193、146、292、245、20、52、9、151路等。

 

“放”国际影城

地  址 南关区亚泰大街新天地购物公园四楼 

电  话 0431-88752020 

营业时间 10:00-21:00

 

长春万达国际电影城

地址:长春市重庆路1388号长春万达商业广场4层[地图]

电话:0431-88988922邮编:130061

营业时间:9:30-20:50

行车路线:64、362、271路西安大路站 14、19、22、64、80路人民广场站 5、6、80、226、306、230路重庆路站

 

活动注意事项: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适合的场次。

有时间全天跟随主创的同学们可以定好一场的票,然后自行跟随主创参加其他见面会(请注意时间,尤其是见面会和观影次序的先后)。

22日白天参与观影的大学生群演们,如果晚上18:30—19:00有空,可以参与重庆路店的主创见面会,随主创一起入场与观众见面。主创见面会在15分钟—30分钟之间。由于当地接待车辆有限,参与的大学生群演们需自行到场。

 

未尽事宜将会随时逐步更新,更新完毕后在大学生群内部公开,请各位留意,不要错过时间。并与负责人们取得联系,留下即时联系方式。不要掉队。

阅读    收藏 
(2009-04-18 11:24)
标签:

南京!南京!

陆川

电影

中央一套

传奇

杂谈

4月19日17:30,中央一套播出电影传奇之《南京!南京!》特别节目。敬请关注。

阅读    收藏 
标签:

南京!南京!

陆川

主创

见面会

时间

院线

电影院

地点

杂谈

分类: 电影动态
现公布主创巡回宣传见面时间。请影迷们注意,这些宣传时间并不是当地电影的放映时间,仅提供当地院线的信息,具体票务信息请和当地影院仔细查询核实。

如当地影迷发现信息有误请及时纠正。本表将随时添加详细内容和见面会地点,谢谢关注。

 

4月18日上海

大宁影城(共和新路1878号)

国际电影院(海宁路330号)

大光明电影院(南京西路)

永华电影城(虹桥路1号)

 

4月19日南京

1930-2100     《南京!南京!》首映式

21:30-23:00  《新闻夜宴》直播

 

4月20日大连

万达影城

新玛特影城

 

4月21日沈阳

沈阳华臣影城1厅

 

4月22日长春

欧亚影院

“放”国际影城

赛德影城

重庆店

20:30—21:00直播节目(交通之声;都市动听音乐广播)

 

4月23日成都

学府影城

西南影都

中影太平洋

王府井

 

4月24日重庆

保利电影城

环艺电影城

中影放电影影城

星美影城

沙坪坝电影院

UME华星影城

1630分—1700   《重庆晚报》观众恳谈会

1700分—1725分 《重庆晨报》观众热线、专访

1735分—1800分 《重庆时报》观众热线、专访

 

4月26日长沙

王府井影城

万达影城

中影经典影城

 

4月27日广州

中山纪念堂

天河电影城

 

4月28日深圳

中影益田影城

中影今典影城

新南国影城1号厅

新南国影城2号厅

嘉禾影城

 

4月29日天津

金逸影城

 

4月30日合肥

5月1日芜湖

5月2日济南、淄博

家乐福店见面会: 1130见面会开始,1200结束

省体育中心店见面会:1310开始,1330结束

济南新世纪影城洪楼店 14:10见面会开始

结束后剧组启程去淄博

 

 

淄博、济南

以上三个城市为最新暂定城市,如有变动以最新预告为准。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