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洛杉矶徐燕
洛杉矶徐燕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2,775
  • 关注人气: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徐燕

心灵日记

第五个季节

洛杉矶

分类: 我的心灵日记

我的心灵日记:

02/10/2010(周三)

 

第五个季节

 

这一天,

刷新记忆

重温洛杉矶。

 

很多人

喜欢或不喜欢

洛杉矶,

都是因为它的季节,

或者如春

或者如夏,

终年的阳光漫暖

不尽的棕榈海滩,

没有

金叶满地的秋

更不见

飘雪凛冽的冬。

 

其实

这座天使之城,

何尝没有

春花秋月

寒暑冷暖,

只不过

更细致的四季变迁

唯有

更善感的心灵

才能体味到。

 

来去匆匆的日子里,

看见

洛杉矶的

第五个季节,

弥漫着异国的气息

裹挟着彼岸的风雪。

 

[作者:徐燕]

 


(附配图:丰子恺名作《今朝风日好,或恐有人来》)

阅读    收藏 
标签:

徐燕

婴儿和老人

杂谈

分类: 我的心灵日记

我的心灵日记:
07/01/2009(周三)

 

婴儿和老人

 

这一天,

插上时光的翅膀

我想象……

 

想象自己是婴儿,

如清晨的天空

伴着露珠的气息

抹着淡淡的云彩

新鲜  好奇。

 

想象自己是老人,

如傍晚的天空

布满各式的云朵

染浸生命的金色

红尘  落定。

 

想象自己是婴儿吧,

想象自己是老人吧,

在正午天空的

燥热和喧嚣中

不再迷失。

 

[作者:徐燕]

 

阅读    收藏 
标签:

徐燕

种草人

惠特曼

杂谈

分类: 我的心灵日记

我的心灵日记:
06/25/2009(周四)

 

种草人

 

这一天,

赶写一篇

有关草根力量的评论。

 

想起惠特曼那句诗:

This is the grass that grows   哪里有土

Wherever the land is           哪里有水

And the water is.              哪里就长着草。

 

我博客中的心灵日记

就是草,

在岁月的土壤中

我满怀诚意

一株一株地栽种,

不鲜艳

却泛着生命的绿色。

 

[作者:徐燕]

 

阅读    收藏 
标签:

徐燕

散文

杂谈

文化

钱钟书

语境

牙缝

肉屑

海外华人

英文

分类: 我的杂文随笔

我的杂文(02):

 

牙缝里的肉屑

 

我最近在重读一些老书,在人生不同阶段重读一本书,就像在不同心境下迎风吟唱同一首歌。旋律依旧,解读却不同。

 

这几天翻出《围城》又读了一遍,就是这样的感觉。钱钟书在书中讽刺喜欢在中国话里加英文字的华人,说这“好比牙缝里的肉屑,表示吃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记得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是在读大学时,当时只觉得“太精辟了”,别无他想。

 

现在再读到这里,却有了其他看法。亲身经历告诉我,身在海外,“牙缝里嵌肉屑”的情况在所难免。以洛杉矶为例,英文和中文方言结合,形成了华裔社区独有的文化现象。

 

举例说,“理念”、“走透透”、“资讯”…… 洛杉矶的大陆新移民会发现这类“台湾词汇”会脱口而出;而“和谐社会”、“与时俱进”这类“大陆词汇”,也会出自台湾移民之口。

 

究其原因,语言之所以表情达意,与语境密不可分。不同移民背景的华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用语习惯彼此影响,牙缝里嵌些这类“肉屑”不可避免。

 

中文嵌中文“肉屑”的情况是这样,中文嵌英文“肉屑”的情况却不一而足。有些是非嵌不可,肉屑像金牙般不可或缺;有些是整天吃肉,牙上不经意地嵌了几根;还有些则是看别人牙上嵌肉屑,觉着羡慕,也故意嵌上一根。

 

先以“Blog”、“BBS”、“Email”等这类科技词汇为例,就别说在美国的华人得以英文表达,恐怕地球人基本上都得这么说,因为这方便简洁,且本身无法以中文准确替代。

 

除科技新生词汇外,美国华人新移民生活在英文环境中,就好像一个人整天吃肉,牙上难免会不经意嵌几根肉屑。不少出国前一句英文不会的华人老太太,在美国生活久了,说起“OK”、“Thank you”、“Sorry”之类的英文口头语顺溜得很。

 

日常生活中,大街上满眼都是“Stop”(十字路口车辆暂停再行的标牌)、“Bump”(路上坑洼处)、“U-turn”(车辆掉头的交通标识)等英文标识,每当提及,英文自然就脱口而出。

 

再就是买卖房屋等特殊场合,涉及“escrow”(房屋成交前由专业公司提供保管暨代付款服务)、“contingency”(有意买房者可退出的应急期)等专门词汇,用中文表达,既罗嗦,又无法准确体现英文词汇的内涵。牙缝中要是因此嵌了几根英文“肉屑”,是不是情有可原?

 

当然也有情不可原的地方。这就是钱钟书所说的情况,难得吃了回肉,非要在牙上嵌些肉屑,显示自己开过荦了;原本英文说得一般,又是对华人新移民说话,却非要在每句话中夹些English words,使听起来“洋气”一些、“酷”一些。

 

语境是语言存在的关系场。母语为中文的海外华人身处英文环境,这种特殊语境能诱发产生新鲜的“异常”语言搭配。可是,如果单纯为了“洋派”,生硬地中英混用,甚至到了“说都不会话”的地步,无疑是矫揉造作的自恋心态使然,让人反感。

 

由此可见,对于海外华人“牙缝嵌肉屑”的情况,不能统而论之,一棒子打死,因为“肉屑”不一样,“嵌”的方式、原因也各异。

 

[作者:徐燕]

(2007年5月14日)

 

(此文根据最初发表于2007年5月15日美国《侨报》“两地书”专栏《牙缝里的肉屑》改写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