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小米

wifi分享

蹭网

法制

it

    有一段时间没怎么泡微博,只是偶然上去溜一圈。微博天天风云变幻,各种渠道的消息实时放送,比新闻联播来的更快更及时。这几天移动互联比较大的新闻无疑是小米蹭网了。其对错,网友们都有了很多文字描绘,小米方面也做了相关的调整。这里我想谈的是,小米为什么会敢于这样的明显试错?同样类似的个案估计以后也会出现在其他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里。互联网企业如果要良性发展,最需要的是什么?最缺乏的又是什么?我的答案是“敬畏”。对有形的“法”要敬畏,对无形的“公众和舆论的监督”要敬畏。缺乏“敬畏”,企业将会是一匹脱缰的烈马,迟早会陷入泥沼,难以脱身。


    小米开发网络wifi分享这个功能时,我不相信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实实在在侵犯了wifi拥有者的权益,因为普通公众用脚趾头都能意识到这侵权了,拥有相关法律部门的小米为什么还要去开发,并投入使用?或许他们没把保护消费者隐私相关法律放在眼里,又或许他们意识到目前互联网业内相关法制还不健全,所以他们放胆去做。这是他们对有形的“法”的蔑视。为什么他们会蔑视,那与现在互联网除了相关法制不健全外,没有铁血般执法,也没有公开透明监督有关。我

标签:

微博

淘宝

微博淘宝化

自媒体

it

    新浪微博于新浪而言是块烫手的山芋,因为高昂的成本和盈利问题一直困扰新浪,如何让微博商业化并盈利是新浪的痛。
    新浪微博商业化的路包括会员制,微号等这里不做讨论了,今天我想探讨的是阿里巴巴投资新浪微博,进驻新浪微博后的相关事项。
    新浪微博必须商业化,必须盈利,如果一直啃老,有天一定会被自己干掉。不管谁投资新浪微博,首先要考虑的是能否给自己带来财务收益。对大多的VC或大财团来说,都会望而却之,因为盈利这问题,连新浪自己都还没有清晰的模式。谁能给其带来更好的战略战术?对阿里巴巴而言,这是绝对的利好。战略投资新浪微博,双方各取所需。对新浪微博而言可以得到资金暂时缓一口气,并且可以更好的探讨商业化模式。对阿里巴巴而言,可以获得更多的广告投放途径,获得更多的数据,简而言之就是阿里终于能进军SNS了。
    但观察这段时间新浪微博的版面变化,感觉淘宝成了新浪微博的主角了,新浪微博版面充斥着淘宝气息。那被淘宝化了的新浪微博还是原来的新浪微博吗?会不会影响用户对微博忠诚度?

标签:

马云

阿里巴巴

菜鸟物流

三通一达

it

马云“退休”了,又复出了,对马老师的新项目菜鸟物流我有下面的看法和猜想,自问自答,仅供自娱自乐:

 

问题一:马云的菜鸟物流能否像淘宝和支付宝一样成为一个划时代的的产物?
答:马云的菜鸟物流没有中国邮政的参与,仅凭现在的架构(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联合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集团、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是不可能真正意义的全国任意地方24小时送达。就算邮政也只能保证送达而不能保证时效。

 

问题二:马云建立菜鸟物流的初衷是什么?
答: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已经奠定了马云的江湖地位,不是绝后,但起码也算空前了。但大阿里体系里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让马云人退心不能退。例如已经有支付牌照的支付宝头上依然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国家金融监管政策。例如物流体验的不确定性,让淘宝和天猫在物流体验上逊于京东,当当,凡客等自建物流的电商,这是阿里巴巴的阿喀琉斯之踵。例如淘宝假货的不可控。这些对阿里的整体打包上市估值都是很大的阻碍。为了顺利上市,必须

标签:

家驹

beyond

海阔天空

光辉岁月

真的爱你

灰色轨迹

大地

冷雨夜

杂谈

   《抗战二十年》的《逝去日子》里,BEYOND在《长城》留下《旧日的足迹》,在《大地》仍飘扬着《昔日舞曲》,他们《曾经拥有》《不可一世》的《光辉岁月》,《可知道》如今仍是我们挚爱的《唯一》。  
   家驹《无声的告别》,留给多少歌迷《无泪的遗憾》。多少个《冷雨夜》里,多少个《无尽空虚》的日子里,我《遥望》远方,不知你在那个《快乐王国》是否还《继续沉醉》;多少颗《相依的心》,多少个《想你》的人,仍然《坚持信念》《永远等待》。  
    没有了你,我们退进《午夜迷墙》,我们四周尽是《午夜怨曲》。《可否冲破》?没有了你,我们踏着《灰色轨迹》,我们《厌倦寂寞》。《冲开一切》!  
   《我早应该习惯》,虽然《爱你一切》,但你终究不会归来,但《喜欢你》的情绪,仍然《与你共行》。《我不信》这《荒谬世界》只剩下了《梦》,我相信《明日世界》里《全是爱》。《愿我能》《不再犹豫》《完全的拥有》,因为你是我们《走不开的快乐》。  
   《岁月无声》,我们《无语问苍天》。《冷雨没暂停》,那《早班火车

标签:

阿里

实名制

淘宝用户

黑手

隐私问题

职业差评师

中差评

杂谈

3招砍断伸往淘宝的黑手

不说废话,直上干货:

第一:淘宝买家实名制
可以有效阻止小号横行,让买家珍惜手中的评价权

第二:让中差评不能删除,取消中差评1个月内可以删除的功能。
可以有效砍断职业差评师和删差评师队伍的利益源头,让职业差评师和删差评者无利可图。

第三:给中差评有效的作用时间,例如一个月,一个月后,中差评继续保留,但取消该中差评的搜索权重(生效时间待定)
如果第二条实行的话,只能有阻止职业差评师的黑手,但不能有效防止同行的肆意抹黑,恶性竞争,所以不妨制定
中差评的生效时间长短。人犯错了,改了就好,总不能背负错误一辈子吧,更何况中差评是以买家主观的,相对的判读为主。如果买家觉得东西不好,现在不是有7天无理由退换吗?不是有运费险吗?现在淘宝政策对买家保护已经很完善了,是时候保护下卖家了。

 

这3点对卖家的作用:
第一点买家实名制,估计

标签:

杂谈

    淘宝1011事件还没完全平息,1123事件就又发生了,据网络和围脖消息,11月23日淘宝网总部又遭受上千的中小卖家的围困。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次淘宝围城,中小卖家提出了6点诉求:(6点诉求来源网络)
    1.改进不良评价系统;
    2.废除不合理的霸王条款;
    3.合理透明收费制度;
    4.重大规则制定需举办听证会;
    5.废除不合理的信用押金制度;
    6.淘宝网、淘宝商城彻底分开运行。

 

    针对这网络上显示的这6点诉求我有以下看法,仅代表我个人意见:
    淘宝1123事件是1011事件的延续、继续发酵并恶化的必然表现。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有果必有因。我认为1123淘宝围城是危机更是契机。

    何谓危机就不详细说了,如果不能妥善合理的解决好,那将会是两败俱伤,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种极大的伤害,淘宝将会背上不诚信和霸王的称号,给竞争对手很大的机会。

 

标签:

杂谈

    前两天刚写完上一篇有关分众传媒Q卡互联的文字,见链接对分众传媒新模式Q卡互联的思考

    昨天看到在楼下电梯口大屏幕上贴了个长条,说如果屏幕没有Q卡弹出,可以上Q.COM.CN里,免费领取。我按了按屏幕弹出键,虽然按键显示蓝色,但确实是没有Q卡弹出。看来分众开始在乎Q卡是否落在真正想消费的人手上了。
    回到办公室,忙完手头琐碎事情,打开Q.COM.CN,看到Q卡推出个性化卡了,截图如下:
http://s10/middle/4bd63f05hb15913cf8319&690


标签:

it

    分众传媒采用新的广告模式Q卡互联差不多一个月了,这段时间,每天上班都能在楼下大堂的电梯口看到新的液晶显示屏,在两端按键处轻轻一按,就能弹出Q卡。对这种崭新的商业模式,我有着自己的思索,优点方面很多名人和网站都已经着墨不少,我就不锦上添花了。以下文字是我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对这种新模式的联想,着重对新模式的不完善之处进行思考和探索。仅代表个人意见:(我拿过Q卡,但没激活)

    1.Q卡的发布不可控,粘性低,激活率低(激活率低,我没有数据支持,仅凭猜想)。
    Q卡的获得,只需轻轻一按,就能获得。而要使用Q卡就必须用手机编辑Q卡上的编号发送短信到特定号码,从而激活Q卡,获得优惠信息。估计分众会这估计每栋大厦大概多少人,外来人员流动比例,从而每隔一定时间添加一定量新的Q卡。但如何增加Q卡的粘性,这是分众必须解决的,不然只会让成本居高。我想分众Q卡现在一定不会采取一个手机只捆绑一个Q卡号码的做法,如果这样,那只会给Q卡的推广

标签:

杂谈

    马老师创办了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特别是淘宝,圆了一代人的创业梦,虽然创业需要付出同等的艰辛,但电商平台让创业的门槛降低了。这里对马老师说声谢谢!
    1011事件,集中反映了淘宝制度在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如果我是马云,我会马上做以下2点调整:

 

    1.给1年的缓冲期,1年后实行新的价格体制。
    1011事件,矛盾冲突集中反映在价格的突然上涨上。如果淘宝商城能给所有商城卖家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来缓冲,我想大多数的卖家是能理解的。例如,给个1年的缓冲期,一年后一定执行新的制度,我想,1年内,很多卖家能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好,并作出怎样过度的计划。突然而来的涨价,让很多对淘宝商城倾注了希望、信任和梦想的创业者措手不及。甚至让部分人和家庭绝望。
    因为制度的颁发和执行,不同技术漏洞需要立即修正。制度的颁发和执行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而导致这次冲突,可以说淘宝在体制改革和执

标签:

信念

日子

杂谈

    今天是3。17,是清の炫上线首发的日子,是一个必须记住的日子!
    刚从外面回来,想着刚才那孩子让我心痛得差点掉泪的一个回眸,我更加坚定了我的理想和信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