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微课网

在线学习

高考

教师

教育

补习

培训

辅导

清华梅贻琦先生有言:大学之大,非谓大楼之谓,而谓大师也。我们暂不谈所谓大师,只问这个时代,所谓的好老师有多少?一个人品正直、能力出众的好苗子也需要至少十年历练的时间才有可能成为一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而且只是有可能,这期间还需要很多外部正面因素的引导和催化,这就注定了在教育培训领域中,优质师资将始终会是稀缺资源,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切身体会,从小学到高中,真正能让我们印象深刻、受益匪浅甚至敬仰膜拜的老师能有几人?凤毛麟角。想想那些两鬓斑白却仍在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老教师,再看看现在很多培训机构中二十几岁就自封名师的轻狂之人,我经常不自觉的替他们汗颜,自己做人尚不端正,何以教人?

标签:

北京高考

高考

高中新课标

新东方

新东方铭师堂

马永刚

中国教育

微课网

    如果给我国现阶段教育做一个评价的话,我觉得基本属于外家拳法,换句话说是“硬的更硬,软的更软”。这里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指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可否认,随着政府在教育上投资的不断加大,今天的学生受教育的条件已远非十年前可比,但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和资源配置差距依然巨大,甚至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第二是过度重视硬件投入,环境建设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在涉及教育本质的软环境的建设改革推进极为缓慢。这两点对下一代成长的伤害都是显而易见的,在全球竞争合作日益开放透明平等的今天,数以千万计的孩子却无法获得相对平等的教育服务和成长的机会,短时间影响的是学习的进步,长远来看将严重挫伤

标签:

就业

考研

高招

高校

高考

新东方

新东方铭师堂

铭师堂

教育

                    由2009高校专业调整说志愿填报

 

2009北京高招录取中关于高校专业设置有两个基本亮点,一是更多院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二是各高校根据社会需求纷纷调整专业设置,推出新专业。我认为,这些措施与去年高招录取的平行志愿改革一样,都体教育服务向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的回归。

更多院校今年实行分大类专业招生,这是今年的一大亮点,主要集中在理科专业,比如中国农业大学,今年共有32个专业按学科大类招生,分为9大类,已经占到了中国农业大学一半以上的专业。

在选择志愿时,多数人难免对专业的了解和选择都是相对盲目的,未必真正清楚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甚至连自己是否对这个专业感兴趣都不清楚,很多考生因此而错选专业,白白浪费黄金时光。今年

标签:

教育

高中新课标

2010年高考

高考

新东方

新东方铭师堂

北京高考

稳定与微调是主旋律

——谈2010年新高考与2009复读

 

    北京市从2007新学年开学开始,高一年级新生全面使用新课程标准及与之配套的新教材,并将于2010年高考时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考试大纲》命题(以下简称“新高考”)。

    新高考与旧高考有什么不同?2009年的应届毕业生中由于各种原因未参加高考,或未能被理想的大学录取的考生,能否通过复读再参加2010年的高考?这是不少学子与家长非常关心的话题,也在相当程度上在应届考生心中造成恐慌,反倒不利于备考复习。在此我谈一些看法,供关心此事的诸位参考。

    

标签:

励志

感恩

新东方

新东方铭师堂

铭师堂

高考复读

复读

教育

    经常有朋友问我,你这样年复一年的与高考落榜的孩子打交道到底有什么意思?对于界外之人,我早已懒得再理,我知道他们体会不到我的收获,那就是如清泉一般流淌的浸润心脾的感动,质朴却又如此清澈,平和舒缓而又于阻挡中迸发激情,这就是我们可爱可敬的复读学子,没有绝地的沮丧,只有勃发的斗志,没有激昂的话语,只有坚实的脚步,当你感动于这些蓬勃的生命,当你知道你的工作正是在为他们的梦想插上翅膀时,还有什么事能让你更加快乐呢?此次蒙《北京青年报》厚爱,整版刊发我们复读学子的几篇随笔,虽点滴雨露,亦可见星月之光,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关注他们,分享我的快乐。

 

    (编者序)复读生是高考学生大军中特殊的一群。他们大多数是名落孙山者,也有一小部分是为自己理想的大学而再次奋斗的人。相比同龄人,他们在人生的关节点率先尝到了挫折,这种挫折曾使他们沮丧、消沉,最终在他们的自我调适中化作前进的动力。可喜的是,他们对亲情、师恩、成功以及周围的事物有了不同于同龄人的体会和感悟。

(2009-04-12 14:35)
标签:

新东方

新东方铭师堂

励志

教育

一模

高考

心理疾病

北京高考

             

                        2009高考最后50天再谈成长

                           ——铭师堂一模总结会上的发言(节选)

 

                           北京新东方铭师堂高考复读学校 校长 马永刚

 

    一模后是高三以及复读等高考备考学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个高原期,而且很多学生会感觉是个突发的高原期,作为高考前的第一次全仿真的重要考查,几乎所有学生和家长都视其为高考的预演和彩

标签:

教育

留学

高考复读

考生

北京高考

高考

新东方铭师堂

国家对复读考生的政策究竟如何?

北京市近三年每年复读考生都在一万四至一万六千名左右,占到参考总人数的15%,引得众多媒体、专家的纷纷指责——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对应届考生也是一种不公平,甚至有要求往届考生降分录取的呼声。而在我们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看来,这是很狭隘很片面的认识,在现今社会中,人与人的发展基础和外部条件相差悬殊,社会无法为全体学生创造一个完全平等的竞争和发展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充分尊重和鼓励个性的发展,赋予每个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力,就是对个体发展最大的公平。同时,随着国民终生教育体系的建立,社会也不再象以往那样苛求学生高中毕业必须升学,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允许他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深造的时间,既满足了社会多层次的人才需求,也体现着对个体发展充分的尊重。

 

从近年来国家高考政策的发展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趋势,从年龄到身份要求等方面愈来愈宽松,可以肯定的说,那种对往届考生作出种种限制

标签:

逆境

印记

挫折

先者

勇者

新东方铭师堂

铭师堂

杂谈

    当天上飘落的锦衣轻轻挟裹了大地,疏疏密密的爆竹声阵阵回响在山林之中,不经意间,又到了一年的岁末。揉揉有些疲倦的双眼,深深地呼吸,依旧料峭的寒风中分明已经有了春的气息。

    2008年,将在我们的一生中留下印记,就在这个夏天,挫折陷我们于逆境,在我们心中打下烙印,可能永远也无法磨灭。我们愧疚,懊恼,悔恨,悲怆,但却没有倒下。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对懦弱者,一次的失败才意味着一生的逃避和沉沦。对于勇者,有挫折的人生才有力度,有挫折才能称为丰富,它时刻提醒我们,下一步应如何迈出,才能走得更加坚实。老师很欣慰,我们的同学做到了。从炎炎烈日到瑞雪临门,铭师堂的日子已度过四月有余,回望来路,留下的是一百三十个日夜伏案苦读的身影,是逆境中相互激励相互搀扶的足迹。这不正是勇者的成长之路吗?
    经过这一年,我想我们的人生经历可能会厚重许多,未来,也许我们的前进路上仍有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总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果真那样,我们也将会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

标签:

教育

师道

责任心

高考复读

新东方

铭师堂

新东方铭师堂

高考

           教育不是商业,办学立足点和目标必须是人的发展,这是教育者起码的良知

      教育不是商业,学生不是产品,这是每一个教育者必须明确的道理,让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教育者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孩子的发展历程也是不可重来的,一点失误或不测都将导致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生弯曲,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充分的发展自己,少走弯路。如果说教育也有赢利的话,那么这也是育人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副产品,事实证明,任何将教育作为谋利手段的“教育商人”最终都将遭到鄙视和遗弃。
         复读不同于高中教育,学生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者必须具有更强烈的责任心

    高考不同于期中期末考试,高考复读也不是高三重来,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他们面对的是人生第一次真实的挫折和逆境,现实要求他们必须

标签:

教育

考研

学习资源

班风

同学

新东方铭师堂

铭师堂

学习方法

高考

    很多同学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只要自己刻苦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而事实如何呢?那种孤立于集体之外、闭门造车的同学能够最后成功的几率极小。学习,并非是一项个人行为,它离不开集体的作用,成功可以说是自身与周边环境共同努力协调互动的结果。在我们身边,有着很多可以利用或者发掘的学习资源,为什么不让他发挥作用呢?

    一、勤于思考,不耻下问。学海无涯,已知的越多,未知也的越多,没有人敢说自己的知识能力足够用了。任何成功都是由未知向已知不断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借助他人的智慧,不仅能大大提高你的学习效率,还可借鉴到更多更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何乐不为?人们喜欢嘲弄能力不如己之人,却没有人敢对孜孜上进者嗤之以鼻。

    二、树立榜样,自我激励。在周围的同学中寻找优秀的同学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或者榜样,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主动请教,用真实可近的人物激励自己不断前行、赶超,比虚无缥缈的理想来得真实,更容易激发自己的潜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