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 11:03
半渡雪痕半夜消,半堤烟柳半湖桥。半山诗画半船酒,半里枯荷半线潮。(冬雨游湖即吟)
2022-11-26 11:44
宁将白发付倾城,雁阵无痕鸂鶒争。虚腹有容吞戟剑,大功无计辨峥嵘。云台星冷堪披豁,阶下霜威忍峻声。漫岸西风不肯绿,千山初月照江明。(观圈有感)
2022-10-16 13:04
蔓径藤墙似旧寻,万方寂寂降梵音。三山松竹千阶影,无所住是不老心。(登北高峰有感)
2022-9-25 12:44
造化江东称宇寰,数中最叹此湖山。天狼可惜踞西北,纵是秦关一样闲。(苏堤偶得)
2022-9-25 09:00
万花飞下叶纷纷,自是人间第一伦。兰竹满园生静气,残荷犹不染秋尘。(过曲院)
2022-9-25 08:25
油壁香车不复逢,六朝金粉久随风。上邦自有才情在,湖畔柳花秋更红。(过苏小小墓)
贾谊《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史记·始皇本纪》中引用了这段话。但《史记·陈涉世家》中引“过秦论”,却作“执敲朴”(据中华整理版《史记》)。这里的差别,似当是传抄过程中的讹误,未必是太史公原文如此。
我以为贾氏原文,当以“据棰拊”为是。
《正字通》:“棰,同箠。”《说文》:“箠,击马也。”箠,指马鞭。《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夫武臣、张耳陈余杖马箠下赵数十城”,即其例。
汉代“棰”通“箠”,例见山东嘉祥武梁祠汉画像石。桂馥《札朴》引其辞:“子骞衣寒,御车失棰。”这里的“失棰”,就是指子骞穿的衣服少,驾车时手冻不慎把马鞭搞掉了。
拊,在这里指器物的把。《礼记》:“弓则以左手屈韣执拊。”孔疏:“韣,弓衣。拊,弓把也。”郑注:“拊,谓把
秋夕燕誉堂话旧事有感
钱谦益
东虏游魂三十年,老夫双鬓更皤然。
追思贳酒论兵日,恰是凉风细雨前。
埋没英雄芳草地,耗磨岁序夕阳天。
洞房清夜秋灯里,共检庄周说剑篇。
牧斋此诗,陈公寅恪甚为嘉许,并引入《柳如是别传》开篇以为缘起。此诗作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即明亡之前三年。此年钱柳结缡。柳如是虽曾不幸为烟花中人,交游中却不乏陈子龙这样的热血文士,周游松江期间,尤受陈氏及其好友若夏允彝等之浸染(陈子龙后抗清被俘投水死,夏允彝及其子夏完淳则俱为著名抗清烈士),故本是女中豪杰;而钱谦益此时虽已年近花甲,毕竟是文章李杜,一代雄才,天启年间也曾以谈兵说阵名动京师。故二人洞房花烛夜,不谈情说爱而要检辨庄周说剑篇,也就不足为奇了。
&
送交者: 苕之华 于
2007-03-14 01:03:23
忠、恕,是孔子仁道在实践中的两个核心概念,用曾子的话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对于“忠恕”的含义,按照程子的说法,是“忠者天理,恕者人道”;一言“忠恕”,天理、人道尽含其中。朱子《中庸章句》曰:“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或说出自程明道),其说甚的。“忠”
即“己欲立”、“己欲达”,“恕”即“立人”、“达人”,“忠恕”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推己而及人”。
有些人以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忠恕之道,是错误的。此句所言的有所不为,只是对“推己及人”之“恕道”的补充,避免多事者借此将己之所欲强加于人而已。强调立己立人达己达人在先,再对其进行的约束制约,才是有意义的。若只强调后者,不讲“立己”和“推己及人”,那就是舍本逐末、也是十分消极的人生态度了,那样又怎能是孔子的思想呢?
送交者: 远山 于 2005-10-04
09:57:18
李敖去北大,提了个“人书俱老”,据说被一个教授指了下,说
CG,2005-06-12
10:17:32
近日得闲,读了一些敦煌文字,尤其关注了下我所喜好的敦煌舞蹈、飞天舞的东西,颇觉有趣。其中最让我倾心的,大概就是这个反弹琵琶了。
方广錩撰“《敦煌之恋》也荒唐”一文中称:“尤其可笑的是,1909年8月。陈寅恪还只有20岁,根本不是什么‘学界巨子’。当年夏天,陈先生从上海复旦公学毕业;同年秋,赴德国留学,开始其多年的留学生涯。而‘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这句话,也根本不是陈寅恪先生讲的,且恰恰是被陈先生批评的一种说法,事见陈先生1930年所撰《敦煌劫馀录序》。当然,在敦煌学界,把这句话挂在陈先生名下由来已久,《敦煌之恋》的作者想必只是人云亦云、未加深考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