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太平猴魁
弦歌如水
日常饮食
文化
|
分类:
闲情雅致
|
得朋友赠饮,最近喝了不少猴魁,其中包括市面少见的白毛猴,还有猴村正坑里名气最大的那户茶农家的精品,之后再喝别处产的猴魁,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怎么喝都觉得其他猴魁毛病怎么那么多……回首当年被人拿理尖当野魁糊弄的时候,哪能知道有这样的今天啊!感慨。
本篇文字里贴的图片全部是凤家18号(4月)出的猴魁,简称就叫它凤18了的。这一张,是凤18的干茶全貌。任意拈了几根出来而已。

猴坑山上正坑也就二十多户人家,每年4月中上开园,开园头采基本是最贵的,然后一天一个价。猴坑开园期间的猴魁基本都是几千元一斤的级别了,要不然这个村怎么可能做到人均收入几十万,就靠这短短的一个春茶季!不过这里其实也有一个数学上的花招,村里人均收入是几十万,但其实干
吴哥哥是熟人,从小一块长大的,那时他和我在同一个小学读书,比我高几个年级而已。
吴哥哥的生活经历比较坎坷,年幼丧父,高二的时候被狠心的继父找茬赶出家门,之后就一直寄住在关系很好的同学家里。他的母亲个性比较软弱,再也没把儿子接回来,而是任由儿子一直在外,这事令我们都觉得很心痛过。这事对吴哥哥的影响估计也是挺大的,反正他高考没考太好,虽然不至于没书读,但没考上想要去的大学,于是打算复读一年。但正好开始征兵,就应征入伍了。他离开长沙前一晚,我们几个熟人一起在街上走着,边走边聊天,那一晚的月亮是个很漂亮的月牙,弯弯的尖尖的,月亮边的云都亮亮的。过去这么多年,我都还记得很清楚。
吴哥哥在部队里非常认真刻苦,新兵的时候也经历过大家都要经历的那些折磨。后来他会轻描淡写的说,新兵被老兵整的方法太多了,老兵命令新兵做各种事情,如果稍微有做得不够好的就会处罚新兵,比如罚到特别特别脏的厕所里才准吃饭等。因为吴哥哥其实是那种内向认真,安静沉稳的人,所以他就被部队里送去参加学习考试,让他考军校。第一次他考得非常好,好像是那一年的前几名
茶友一二三之周弟弟
周弟弟于我本来差不多算是陌生人——见过一次,但不算熟悉。
会在这里写到他,是因为于一般生活而言,我们的喝茶只是一种对生活的享受,轻松悠哉。可是对周弟弟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茶是他生活中重要的一个内容,非关生产或者经营,而是,基于生活态度方面的内容。是不是有点不好理解?那么,请安静的坐下来,泡上一杯茶。一边喝茶,一边听我细细说关于周弟弟的故事吧。
第一次见到周弟弟是在朋友的公司里,那次我是去青海环青海湖来着,归途到西宁停留游玩,免不了要和朋友们聚聚吃吃喝喝,正好朋友那时在做一个文化项目,因为是第一次开始做,很多往来协议文书什么的,比较让人头疼,就让我抽空帮着也看看或者修改一下。
拎着笔记本电脑到了朋友的公司里,在朋友办公室里靠着办公桌坐下,刚打开电脑,走过来一个小伙子,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个QQ号码,我抬头看了看那个人,是个很年轻的小伙子,头发有点乱,对我不好意思的笑笑,说“这是我的Q号,我就坐在那边角落的位置。麻烦你加我的Q,老总让我把有关文件传给
茶友一二三之李哥哥
第一次看到李哥哥是很多年前了,那时我正在广东境内漫游,顺便在到过的城市里和老朋友们见见面吃个饭聊聊天什么的。
当时是在深圳,我是湖南人,要见的闺蜜是四川人,而在闺蜜家遇到了一大群朋友,天南地北的几乎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省份,其中就有李哥哥和他的弟子,李哥哥不是汉人,而是藏人。准确的说,是一个藏传佛教的僧侣。
第一次相见时,我还几乎不喝茶,于是我们都是饭聚,因为大家都知道我喜欢下厨也乐意下厨,费了点心思,至少还是能捣鼓出一桌十多人的饭菜来。回想当年也知道那时我做得挺粗糙一般的,好在人情味浓厚,大家都不嫌弃我做得一般,而是笑着吃着一扫而光,也许就是这种方式的肯定带来了极大的自信和力量,让我坚定的在烹饪道路上勇往直前的飞奔下去了。
那时的李哥哥汉语还不纯熟,应该说是初通,说汉语的速度比较慢,有时遇到什么词卡住了,还会歪着头想一想,使劲的想,想到合适的词了就会笑眯眯的继续往下说,不然就会歉意的一笑,跳过卡住的部分换个说法说下去。
再见李哥哥是在
茶友一二三之孙哥哥
提笔不知道怎么写这个茶友才好,我想了很久,但总是想记住他的,如果再不写下来,恐怕时间长了我也就忘记了。
之前那些姐姐们都是见过的,在生活中也常来往,而孙哥哥,却是个素未谋面的网友而已。
我也会混很多论坛,到处看到合适的话题都会唠唠嗑交流一下,吃喝玩乐一类,基本都是我乐意看到的。有次好像是一个说茶的主题里,大家说起了各自爱喝的茶,我就说我非常钟爱坦洋工夫红茶。有人就说正在做红茶,到时可以一起分享。我当时留下的印象就是觉得那应该是个自家生产销售红茶的人家吧,俗称茶贩子了。
论坛里基本现在都是可以站内短信私下联系了的,大概几个月后我突然收到一个用户发来的信息,问我要我的收件地址,说红茶已经出来了,让我感受下。地址发了过去。第二天一大早顺丰就送来了一个很大的箱子,看着箱子我就傻眼了……这么大的箱子,到底里面装了什么啊?打开一看,一个很长的大纸筒里是某种台湾包种茶,两个原装小铁罐的台湾高山茶,然后数个密封的直筒小铁罐,没有罐身任何文字,拿在手上仔细查看,罐底分别贴了纸标签
茶友一二三之钱姐姐
钱姐姐看上去通身大户人家的做派——富贵安宁。在北京这种移民众多,而过去的大户已经为我等小民无法企及的时候,她的这种风度,让人感觉有些意外。后来才知道,钱姐姐其实早年是学昆曲的,后来转到娱乐传媒行业圈子。偶尔也见到了一些她的剧照,戏台上和戏台下的她,面容有着相似的大气。我对地方曲艺的兴趣很淡,接触特少,见着钱姐姐也和曲艺无关,纯粹是为了去蹭茶喝。
钱姐姐以前的家客厅挺大的,周周正正,靠墙的一侧被高高的立柜所占据,柜子里全部是各种茶叶,三分之一是普洱类,三分之一是各种台湾高山茶,还有很多单枞,绿茶,红茶等。相对的另一面墙就是个矮一点的展柜,里面一格一格是各种壶,有少量杯子和珠宝。中间的位置就是茶几和椅子,大家可以围坐谈笑品茶,或者听听音乐赏赏古珠子什么的。在这片静置的物品中,流动的是几只猫,白色的是老扎西,三花的名字我忘了,黄色的蔷蔷娇美得一塌糊涂,还有一只巨肥的糖糖总是躲在储藏室的角落里不出来见人。靠近落地窗的位置,楼层太高所以窗户是关上的,沿窗台摆着几盆绿植,疏疏淡淡的吊兰,弯弯曲曲的长春藤。
茶友一二三之赵姐姐
赵姐姐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我之所以会记得她,不但因为在她家蹭喝过一款蜜香调子的普洱,还因为她的生日和我是同月同日。因为我对星盘很有兴趣,所以对于具有同月同日这种生日的人,都会特别留意上。
赵姐姐头发很长,乌黑的,看着很有光泽。她家主要做普洱,具体产地山头之类她都说过,可是我忘了。见到我们过去,她总是笑得很开心,我是吃“伴片”的,一般就会安静的做壁花陪衬,看着他们说笑,专心的自己喝茶。
在赵姐姐的店里喝到过一款蜜香的生普,这是我一直都特别难忘的。应该说就是那款生普造就了我对生普的初步印象,也就是那款生普,让我以后很少再能喝到期待中所希望的味道了。泡完茶过了一阵,赵姐姐让我们闻一下公道杯,空杯子里流荡着一种有点厚有点甜的香气,萦绕不散。我真的再也没找到过那样的茶,没有闻到过那样的香。所以我想我也不会忘记赵姐姐家的茶。
赵姐姐非常热忱,她应该是外冷内热的那种。因为我们一群人中间有好几个都是做过义工的,有时会聊起一些慈善方面的事儿,赵姐姐在各种慈善拍卖中都捐过不少茶饼,
这段文章里所用到的图片其实是取自我制作在微信公众账号的一期内容,文字为另外书写的,以便不和微信内容重复。重复的事儿做着没意思。
首先卖个广告,请看到这里的各位,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扫一扫下面我的公众账号收听,谢谢:)
或者直接添加中文“弦歌眼里的自然世界”
英文“xiange_world”
添加好之后,如果对过往内容有兴趣,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来收看往期内容。
至今猴魁还算是被保护得不错的一个品种,从制作手法到原叶种植上,当地政府部门都进行了很适当的引导,使得制作猴魁的茶农们,尤其是源产地正猴坑那个村子,比较好的保留了正常的手工做法。同时因为等级较高的好猴魁茶叶市场价格也还算是令人满意的,所以
标签:
太平猴魁
弦歌如水
日常饮食
休闲
|
分类:
闲情雅致
|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这个完整的词,其实对我来说,真正了解的时间不超过一周。之前我的认识里,猴魁就是猴魁,而“太平”则是我所知道的一个地名,在安徽黄山一带。当时所见的太平湖,那片湖光山色给我留下过深刻印象的,所以我会知道“太平”这个地名。

猴魁这种茶叶,真正接触的时间也不长,顶多三年吧。好像是前两年有次去帮人买绿茶,在玉泉路那边某个茶叶店里,顺手收了几个杯子盖碗等,可能店家看我好说话,就给我泡了猴魁品尝,觉
春遊寶蓋寺
寶蓋寺在瀏陽的一個很旮旯的地方,非常偏僻,因為是個新廟,就連谷歌地圖上都找不到,能找到最相近的地址不過是寶蓋洞村,還沒具體顯示。然後我在谷歌衛星圖上根據水庫的位置才能估算出寶蓋寺的大概位置來。圖片是我找的谷歌衛星圖,然後從道路和方位兩個因素結合去判斷寶蓋寺的具體所在,應該就是紅圈部位了。判斷理由第一是靠近鄉村公路邊,現在的公路從寶蓋寺的範圍內正好當中通過,等寶蓋寺修好之後,應該會在廟外另行開闢公路了,目前也就是為了運輸建築材料方便。寶蓋寺是在過去一個小破廟的基礎上重修的。住持是佛光,大家都叫他佛光師,今年71了,雖然形容老邁,身姿卻很靈活,牙齒看起來也非常好,整齊潔白,我就差點沒抑制住好奇心去問他是不是做的假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