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今天,在中经网上刊登了一篇<上海工商界被指用英语过度专家指纯属盲从心态>的文章。文章阐述了在上海很多领域尤其在工商界,能不能说英语已经到了“一票否决”的地步。对毕业生最有吸引力的招聘单位,各种英语证书成了起码的敲门砖,而在进入这些公司后,英语更是几乎变成了唯一的交流方式。关键一点就是,这些人群中几乎不讲汉语,在某些外企的中层会议上,即便参加的全部都是中国人,但仍然被要求一律讲英语。而所有上海职员彼此的书面往来也都要求用英语写作。对英语的过度使用和崇拜也渗透到了沪上工商界人士的日常生活中,例如,聚会不说聚会改叫派对(party)。
    对我们从事外语服务的人士来讲,学外语、讲外语、用外语是我们服务于社会的重大责任。其实外语热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外语毕竟只是我们与国外的世界沟通的桥梁,如果一旦陷入了盲目就过了火。国外很多国家都在拯救本国的语言,俄罗斯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对外来语的问题上,总统普京多次强调,日益充斥俄罗斯各个领域的外来语永远不能代替俄语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的地位。这就说明,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捍卫本国语言的地位是
     提高英语口语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但是,我们往往因为需要以及临时的变动而经常调换工作。现在用到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多,它已经成为您涉足外企的敲门砖。但大多数人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尤其是原来没有学过英语的朋友,更是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准备一些什么。有的人会异常紧张,失去了很多提升自己的机会。
     要想在短期内提高英语口语,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通常,应该建议学生先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逐渐把感觉找回来。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短期内,重要的是要把熟悉的已知词汇掌握好。有的白领觉得自己的英语不够好,对于自己掌握的词汇量还不满足,冲进书店就把词汇书买回家猛背单词。其实,这样的方法很不可取。中国学生大学毕业后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单词,但是大部分学生却总是满脑子单词,真到开口说的时候,一句句子都说不完整。据统计,外国(特指说英语的国家)人每天日常使用的词汇量约在800-1000个之间。因此,只要我们把握好平时最常用的词汇,日常交流就能得心应手。
     二、要学会
   国内流行词语的英文表达(下)
   101.“开放”: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102.“联防”:community/teampolicing(一种由警察和辖区居民共同参与的治安管理)
  103.“三陪服务”:escort services(陪伴服务)。
  104.“五讲四美”:five stresses and four points of beauty
  105.“暴利”:excessive/extravagant/exorbitant/sudden huge profit (windfall profit也好)
  106.“暴发户”:upstart,parvenu,noov(e),nouveau riche(new rich),jumped-up people(口语)
  107.“快餐”:snack(food),quick meal,fast(food,meal),takeaway,carryout,MRE(meals ready to eat)“一次(性/用)”
  108.一次处理:single/primary treatment;
  109.一次污染:primary pollution;
  110.一次冻透:straight;freez-ing;
  111.一次空气:fresh/primary air;
  112.一次爆破:onepull;
  113.一次付清:pay in full;
  114.一次消费:one-time-consumption;
  115.一次误差:first-order error;
  116.一次成像照片:a P
你是一个制造news新闻的人吗?
 
    现在满世界都是奇事怪事,说不准你也会碰上,也许你根本就没有亲眼所见,但是通过朋友活灵活现的介绍,你也许也就当了真。事情往往都是这样,很多事情说的人多了也就仿佛成为了事实。其实,我不是在这里让你去扑风捉影,关键你要有一个能分辨是非的大脑,这样你才能在每天的生活中不会迷失方向。
 
    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人会经常这样讲:'You'll never believe what happened to me today?'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绝对想不到今天发生了什么。”一般的说来,说这句话的人一般是遇到了天大的好事,比如说,公司给他加薪了、升职了等,或者干脆是买彩票中了大奖什么的。一般人会'be all ears'竖起耳朵来听个究竟。这时候你要留一个心思,是不是又在制造新闻了,因为有人还会制造一些善意的恶作
    中国人学习外语往往过于羞涩,这与东方人的性格有关。经验证明,学习外语的人群中,成绩好的大多数都是性格外向性的,也就是说不太害羞的那些人。要知道,害羞可是学习语言的大忌,他可能成为你止步不前的最大障碍。尽管西方人较东方人外向一些,但是他们有时候也会因害羞难以启齿。但是,为了学习,为了流利的交流,你必须有足够的胆量,要有中国人“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在交流的时候,但你担心别人听不懂的话的时候,你可以问'You know what I mean?',“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当你听不懂时你可以说'Sorry,I did not quite catch that.'“对不起,我还没有完全明白”。或者说:“Could you run that by me again?'也可以这样表达:“So what you are trying to say is....'”那么你的意思是....”这样就能举一反三,避免误解和误会,才能真正学到你要学的东西。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转眼就到,又是一个狂欢的节日。Where is the best spot in town to hang out?在你不打算远行的时候,这可能是你最先想起的问题。什么意思呢?“城里最消遣的地方在哪儿?”你的朋友们给你出了若干个主意,要么就爆撮一顿,要么就干脆冲到市郊去潇洒。情绪上来,你可以这样对大家说:'Let's go out and paint the town red.'够厉害吧,把这个城市都染红了,这是直译,实际上是:'让我们出去狂欢吧!'或者“让我们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吧!”也可以说:'Go out and do the town.'这样一表达,过年的气氛不就有了吗?够火的。
    过年中你或者你的亲朋好友会收到很多礼物。当我正写这篇blog的时候,物业的员工送来贺年水果表示对业主的谢意。我不住地感谢:'You don’t have to give me anything.'这句话的意思是:“您真是太客气啦,由衷感谢!”然后,按照外国人的礼节赞扬了一番。如果全部按照外国人的礼节,应该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但是我们的国情不是这样,是在人走后才打开礼物的,您可别弄错了!您要是回敬别人礼物,您可以说:'I’ve got something special for you.'客人听到这句话,会

E-learning在线学习或者网上学习的大趋势

   

 

    生活方式的多种多样,让你我为这丰富多彩的世界而感慨。变换的人生有滋有味,你可能还要称其为“流行”和“时尚”。但当你被这些生活方式所困扰时,你是否已经察觉你可能已经犯了某种综合症,一种怪癖。处理得当尚好,如果恶性循环,你可能要身心疲惫,透支了你的神经和体魄。
    “周一综合症”、“mobile phone依赖综合症”、“抑郁症”、“职业枯竭综合症”等等,这些你追逐时尚带来的隐患正悄悄向你靠近。我不谈如何克服这些症状的出现,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的生活原则,相信会通过适当的改变和修正,重新走上品质生活的路,找回健康的你。当我昨天看了一个电视采访,我才大惊失色。电视台利用记者的隐蔽身份搞了一次调查,主要是调查社会服务行业的外语水平。要知道离2008年奥运会开幕的日子已屈指可数,按我得考虑,类似的调查搞得还不够,应该如火如荼地搞下去。
    当外国记者打开一辆辆出租汽车的门,问上同一句问路的话“How can I go to the Zoo?'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出租车司机的回答都令问路者非常失望,“说什么呢,您?”。我此时不禁惘然,这还了得?这样一句简单的英语竟
(2006-01-03 11:44)
    “公社”一词如今已成为一种时尚,有文化公社、音乐公社、宠物公社等等,从事外语的人往往称所谓的“外语公社”,我把它理解成是一种交流的平台,或者叫做club俱乐部,人们在其中享受着外语带来的无穷乐趣。
    新年到了,每个人几乎都在内心里Make a wish,对未来作种种的畅想。我想学习外语,应该从身边的感动积少成多,积腋成裘。我们称其为娱乐学习也好,快乐学习也罢,这种轻松的学习精神能为你减轻诸多的学习压力。前不久,五个漂亮的福娃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然而可能到现在为止,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福娃的英文译法。我也从其他的媒体学到了一个原来我几乎不可能接触到的词汇--mascots(福神,福娃的英译)。
   还有一些朋友说,外语学习应该show,就是说让外语插上表演的翅膀,在表演的欢笑感受到外语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人文背景。
   感动也好,表演也好,无外乎于外语公社的种种形式,我们只有不断丰富它,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甘甜。
   一些新词藻,看看你见过吗?
    Encore!--再来一次  
(2005-12-26 14:13)
学会奔跑
 
    题目是不是太好玩了,奔跑难道还需要学吗?人天生下来尽管不会,但经过岁月的洗礼这种能力就会自然拥有,这也许是您的答案。经过短暂的思考,您会发现,其实不然。
   《无极》里面奴隶的奔跑出神入化,他把雪国人的敏捷与原始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莽牛的追杀,由无助变成对自己超能惊喜的发现,那就是对整个战事的掌控。也正因为他努力地狂奔,才造就了大将军光明的伟岸,造就了3000之兵战胜20000之众的奇迹。当人们欢呼雀跃之时,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大将军的雄伟英姿,而把幕后努力的伟迹忘得一干二净。
    从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奔跑这一原始的冲动成就了许多奇迹的出现,尽管其归于原始的本能,但那种对信念的执著和对爱情的向往,成为奴隶奔跑的核动力,这种动力已不亚于超人的能力。
    因而,在我们几乎每天都陷于寻求走向成功的捷径时,那种基于原始的那些基础环节是不是被我们给遗忘或者忽略了?要知道,那些才是我们做好事业的力量源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