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财经报刊专访

    降低运作成本,提升竞争优势,以更好的业绩回报投资者,这是基金管理永恒的主题。数量化投资因其成本节约、绩效不俗的优势,正在海外市场流行开来。顺应这一趋势,联合证券日前主办了首届中国数量化投资论坛。围绕国内外数量化投资的最新发展趋势,证券时报专访了联合证券研究所所长吴寿康博士。
  数量化投资可提升收益
  证券时报:数量化投资对国内多数投资者来说比较陌生,请您简单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吴寿康:2005年股改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市值的迅速扩大、上市公司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QDII陆续出海,如何在众多的境内外上市公司中迅速、有效地选择投资目标,降低调研和投资的成本,更科学地分配规模庞大的资产,成为机构投资者面对的新问题。在此背景推动下,数量化投资目前在基金、保险资产、QFII、QDII等机构投资者中的应用大大增加,在基本面投资的基础上应用数量化策略正在成为基金经理共同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国外的数量化共同基金变得十分流行,客户对数量化基金的认可程度不断提高,基金公司也在加快步伐设计数量化基金产品,以丰富各自的产品线,满足客户对数量化基金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投
标签:

股票

    在市场低迷时,投资者通常会比较不同市场的估值水平,并选择估值低的品种进行投资,这种策略也被证明是熊市中比较有效的投资方式。在具体的估值指标选择上,通常有PE、PB、PS等,做的细致一些投资者还会根据不同的产业进行细化比较,但今年以来的股票下跌让这些指标都失去了效力,估值已经很低的股票仍然还会一跌再跌,有悲观的人甚至开始用上了股息率指标,并以此来解释下跌的原因及判断股价的底部。

    上市公司的股息率也称红利率,是企业每股分红现金和股价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给投资者的回报情况(投资股票获取回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即企业分红,二是从股票价格的波动中获得资本利得,这主要基于对企业未来的经营预期),以此作为投资的依据,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它完全依赖过去的经营业绩(分配的红利是企业过去已实现的经营业绩),而股票价值主要由未来来决定,所以股息率在反映股票价格上存在较大的偏差,也比引入动态概念后的其它估值指标存在更大的缺陷。

     较高的股息率说明企业给予投资者的即期回报较高,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股息率高的企业就一定具有

标签:

股票

财经

    还在不久前,投资者和媒体几乎一致呼吁和期盼政府救市,以至于“两会”期间有领导说“政府不承担救市职责”时遭受到了广泛的攻击。4月20日和23日管理层如愿连续出台了“限制大小非减持节奏”和“降印花税”两项政策,市场终于扭转下跌趋势,但同时我们又听到了有关“政府救市”的非议,对“政策市”的质疑有逐渐蔓延之势。

    客观地讲,每一个证券从业人员都希望市场能按其自身的规律运行,都希望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越少越好,但实际上这是很难做到的,即使在国外成熟市场,政府干预证券市场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金融研究权威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在《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一书中说:市场总体运行良好,但有时也会超负荷,需要帮助。我们现在就是处于这样一种情况,累积了近20年的大小非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释放,对市场形成了极其巨大的冲击,“超负荷”的市场急需政府的“帮助”!

    从更深层次看,中国证券市场今后较长时间内仍难以摆脱“政策市”的阴影,这主要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存在着市场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或困难,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国内

标签:

股票

    “一股民喜道:我终于抄到底了,这儿就是十八层地狱!阎王点点头,转身自言自语:幸亏通过再融资扩建到了36层;一旁的大小非却暗自偷笑:我还另建了十八层呢……”,这是我最近收到的一个短信笑话,但我却始终笑不起来,联想起2008年以来的股市下跌,心中反倒有一种疼痛的感觉。

 

标签:

电视专访

2008年4月6日《资本人物》首次播出:联合证券研究所所长吴寿康专访
标签:

股票

 

产业资本的定价影响力大幅提升

    大小非减持本质上是产业资本参与股权定价,它改变了证券市场既往的博弈结构。股改及2008年前,投资者以机构和普通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在证券定价上具有重要的话语权。今年以来的大小非减持,让大家看到一个新的产业资本群体在证券定价上的巨大影响,相比于金融资本投资者,产业资本有更深的产业背景和产业经验,虽然它们在股权价值的理解和判断上比不上金融资本,但其规模庞大,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其对股权定价的影响力将大大超过金融资本。长期看,控股股东由于集中持有大量股权,并能参与或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具备先天的优势,将逐渐取代机构投资者成为定价博弈的关键力量。

 

高估值时代渐成过去

    始于2005年底的股市上涨,在2007年顺利达到6100点,估值一度也突破60倍PE,虽然有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上升等多种基本因素支持,但我们也无法否定其小部分股权流通的背景(大小非限售)。小部分股权流通形成的高估值时代在产业资本介入后,可能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很多人过去在分析中国和欧美其他证券市场时,通常都以中国是新兴市场

标签:

股票

 

    很多人将大小非减持的原因归结于其巨额的盈利,一块钱买的东西现在十块钱可以卖出去,当然会有很多人要卖,但这并不是全部,回头看看这两年多来大小非的行为变化,我们只能说盈利是其减持的基础。如果大家都预期这个东西能进一步涨到15块,大部分人都将理性地选择持有;如果大家预期将会从10元下跌,而且无法预测能跌到什么价位,这个时候相信大部分人都将选择尽快抛出,这才是大小非2008年之前可以减持而减持者寥寥、今年股票下跌后一跌再跌的最重要原因!大小非股东对证券市场的预期变化后,其继续持股的信心发生了动摇,并相继抛售。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再一次改变大小非股东对市场的预期,还要等待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紧缩,以及次贷风险扩散等的松绑,但不管如何,象06、07年的大小非几乎一致预期情况将不复存在了,经历了市场波动及可流通股票比例增加后,高估值将会成为以大小非为代表的产业资本最主要的减持动力。

    除了主动减持行为外,大小非减持中也有一些被动的动机。今年的货币从紧政策既加大了企业融资的成本,更加大了融资的难度,许多大小非股东只好通过减持股权来

标签:

股票

 

    一般的投资者都知道股票涨多了要跌、跌多要涨,但始于次贷危机和宏调的这次股市调整,在进入2008年后呈现出单边持续的下跌态势,中间几乎都没有出现象样的反弹,这种“违反常识”的走势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专业投资者们在惊悸之余众口一辞地将原因归结于大小非减持。

    事实上,“大小非”问题不是今年才有,2007年就已经出现小非集中解禁的高峰,但在2007年的牛市环境中,“大小非”股东普遍都有惜售的心态,真正在二级市场减持的只占少数;而进入2008年后,在通货膨胀加剧、货币政策紧缩,以及次贷危机的持续蔓延和扩散情况下,许多人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盈利产生了担忧和疑虑,进而对股票市场的未来走势失去了信心,大小非筹码迅速松动,抛股套现也几乎成为大小非的一致选择。

    大小非减持在估值较高的背景下应该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但其减持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也严重地冲击了证券市场,作为产业资本的大小非,其对资本市场的股权定价缺乏足够的认知,在长时间的锁定解除并有巨额盈利的情况下,“夺路狂跑”的情况屡屡出现;而且由于大小非的减持,给普通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心理

标签:

财经

 

    近期市场持续下跌,“印花税将下调或单边征收”的传言也不胫而走,很多人甚至将此视为A股市场扭转颓势的“救命稻草”!半年多前,财政部将印花税率由1‰上调为3‰,直接导致了“5.30”的大跌。往事历历,调升印花税市场跌,调降印花税有理由让人相信市场将上涨!

    道理似乎很充分,那么,我们是否真的能期待下调印花税率会带来市场的大幅上涨呢?印花税和市场涨跌之间有一定内在的关系,但简单地将其一一对应,并给出相应的答案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回顾一下印花税的起源是有益的。印花税其实是一个很古老的税种,它是以经济活动中签立的各种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帐簿、权利许可证照等应税凭证文件为对象所课征的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则是从普通印花税中发展而来的,依据每一笔股票交易成交金额计征的税种。

    人们普遍有这样一种心理,认为凭证单据上由政府盖个印,就成为合法凭证,在诉讼时可以有法律保障,因而对交纳印花税也乐于接受。英国的哥尔柏(Kolebe)曾说:“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印花税就是具有“听最少鹅叫”的

(2008-02-27 16:38)
标签:

财经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研究和研究员更快地进步和成长,但过去基本局限在所长的角度去考虑,最近从研究员角度去看,还是有一些新的体会。
    我是草根出身,从事证券研究10多年,从最早对证券行业、对研究一窍不通到现在,自己摸索过,也看过很多人的成长经历,我体会研究员的成长应该要经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跃升既有赖于研究员自身的努力和悟性,也有赖于研究团队的思路和帮助。
   对没有研究经验的研究员来讲,虽然对证券行业认识的程度有差异,但对研究基本上是陌生的,证券研究有其特殊的“行业语言”要学,我们要表达看法和观点就必须要用这样的“语言”,而且还要符合一定的专业要求,要完成从财务、产业、估值等多方面的知识及研究方法学习,这是第一阶段-----新手上路,这个阶段的研究员尚不能形成自己明确的观点,独立分析判断的能力不强,研究报告以“仿制”和数据资料的堆积为主。
    随着对研究方法及自己研究领域了解的加深,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研究员开始有自己的独立观点,并且经常会不断强化自己的看法,但自信心不足,怯于与外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