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瑜老板
瑜老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03,743
  • 关注人气:2,1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杂谈

德国

京剧

旅行

分类: 瑜艺
听说到了德国必须要做的几件事:买锅具,喝黑啤,吃猪手,看教堂。。锅具已经到手,接下来就是吃和玩了。姐姐酒量特海,一大缸子黑啤下肚,跟喝可乐感觉一样。我就不行,平时严重缺练,可惜了那啤酒的好,分给三位大姐一人一大口,剩个底闷下去,咱也就算喝过德国啤酒了。而作为一个素食主义者,猪手则是我此行最大的敌人。咱不是馋那猪手的肉,而是对这饮食文化心向往之。来趟欧洲不容易,再说那猪也不是特意为我死的,尝就尝吧,结果上来的它不是手,是巨大一肘子。我吃了块脆皮,把它们分切给了红梅和思娜二位姐,吃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总体来说,传说比实物更美妙一些。

这里的教堂特别多,光慕尼黑城区里的就几十个:圣母教堂,圣伯多禄教堂,圣神教堂,奥斯定会教堂,圣弥额尔教堂,铁阿提纳教堂,诸圣教堂,阿桑教堂,伯格塞尔教堂,天主圣三教堂,加尔默罗会教堂,圣雅各伯教堂(来源于百度)。。走马观花还是来不及一一看到。

欧洲人对动物的平等和尊重,体现在各种方面。超市、饭店、商场,狗狗都能跟着主人自由出入。所以极少在街上看到烦躁不安大吼大叫的狗狗,它们和人们一样淡定安逸。这一点见闻也是触动我回来以后抱养落落的重要理由。对待世间万物都一样,细心照料,精心耕耘,就会有不断的惊喜出来让我们心生欢喜。田慧在慕尼黑街上看着人家的狗狗,鼻子一酸,弱弱地对我说:哎,我们家coco作孽呀,见不着这种市面。。从此coco在圈子里声明大噪,成了"不见市面"的代名词了:)

未完待续。。

pic


pic'


pic


pic


pic
阅读    收藏 
标签:

杂谈

京剧

旅行

德国

分类: 瑜杂
2013年2月4日晚上23:55东航航班起程飞抵法兰克福。团体票不能选座,我们被提前集体安排在最中间最靠后的舱位。我和老唐(唐元才)、安平、史依弘坐在62排。一路将近12个小时,除了睡觉、看电影,就是吐槽SJ和DH。这吐槽不是抱怨,只是种纯交际。所以也相当欢愉。就这样蓬头垢面地到了法兰克福,当地时间6:10。

转机去慕尼黑,航班10:00起飞,意味着我们仍有大把时间可以找好吃的并且等待免税店的开张。在这段时间里,我的意外收获不是德式汉堡,更不是淘到什么奢侈品牌,而是络绎不绝的欧洲大帅哥从眼前走过。哪怕是海关的工作人员、咖啡店的服务生、到空乘,你便可以非常释怀在这种地方像贝克汉姆不过芸芸众生了。从法兰克福到慕尼黑的飞行时间一小时,在持续气流颠簸中死去活来意志全丧,借着酸话梅硬把上午的西红柿芝士汉堡压了下去。。

终于到达慕尼黑,这个有着BMW汽车公司和拜仁足球俱乐部的巴伐利亚传统的城市。出租车全线E级以上Benz,公路平稳,空气清澈,道路干净,人口密度适中,适中到对面走来的行人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可以冲你微笑。

我们下榻的是一个当地连锁的三星级客栈GHOTEL,没有洗漱用具、拖鞋和塑料垃圾袋以及一切国内酒店里你认为不环保的物品。头天没有排练任务,所以安顿好马上沐浴更衣,带着一本印有中文字的德国地图和肚子里不超过十个的英语单词出发了,不久途中遇到了史依弘,查思娜,高红梅三位大姐,我们便临时搭班,开始横行慕尼黑。。

德国和中国有七个小时时差,纬度和哈尔滨接近,所以站在室外感觉的确是在北方。没有雾霾的北方带雪的气候对我们而言,无疑是大开眼界。清冽,就是干净的清冽。到慕尼黑的时间是当地的中午,上海的晚上,都是该吃饭的时间,而第一餐是中餐,一盘蛋炒饭20欧元,吃得四人肝儿颤。后来也渐渐发现在这里的中餐厅都很难吃,而生意却很容易兴隆。舌尖上的中国啊,随便一哆嗦就让人叹为观止了。

米饭进肚,人顿时落了地。出国演出是最名正言顺挥霍时间和金钱的机会,我们开始漫无目的的闲逛,下午五点开始下起了雪,我们正路过一家双立人标志的锅具店,便开始了第一单shopping。老板是一对韩国夫妇,营业员是个能说会道的上海女人,所以老板只需要负责收钱和打包,连一点笑容和谢意都懒得敷衍生意照样辣好。几个女人一人几套锅,几套刀,几套指甲钳,疯狂刷卡,满意离开。雪下大了,雪飘落在手心里都能清晰可见造型,又大开了眼界。之后的一周每天如此,傍晚下清晨止,每天清早踩着雪遛弯就忍不住哼唱"饥食毡渴饮雪衷心耿耿",绝对的浪漫。

接着第二天就是排练了,慕尼黑交响乐团当底包,京剧乐队基本配置,王永吉老师指挥,首席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黑管都是我们请去的上海爱乐的首席。这席阵容的确算是豪华,吹拉弹唱各路翘楚。后来听说慕尼黑交响乐团也从未进过金色大厅演出,因为在欧洲好的乐团实在太多了。承蒙抬举,我一人分饰两角,上半场徽剧下半场京剧,贫了吧唧的左练又练,搞得上京最近全民哼哼"是何人"。

未完待续。。


pic


pic


pic


pic



pic


pic


pic


pic


pic
阅读    收藏 
标签:

京剧

戏剧梅花奖

杂谈

分类: 瑜艺

“梅花”台风来袭前,上海剧协专门为第25届梅花奖的三位上海获奖演员召开了专家座谈会。到会的均是上海戏剧界的专家和前辈。有老校长王梦云,大编剧罗怀臻,剧评家翁思再,越剧院长李莉,越剧编剧吴兆芬,老局长马博敏,戏剧学院荣广润院长,还有毛时安老师,沈鸿鑫老师,端木复老师,王涌石老师等等。围绕着梅花奖,大家展开讨论了关于“创新”“责任”“发展”“戏剧生态”等主题。记录中有一些印象深刻的观点,值得分享。

 

罗怀臻先生:“如何处理好内行评价和时代审美之间的平衡关系,将决定你的艺术高度”。这个命题通也就是如何做到“雅俗共赏”。罗先生对我坚持传统的态度抱以赞赏,同时对我迟迟不动新戏亦表示担忧。和他一起担忧的还大有人在,会后总结时我向大家的殷切期望表达了歉意。很多年来在京剧界(戏剧界)中,有关于行当和流派的传承发展方向的争论不绝于耳。一说要规避行当,弱化流派;另一说要在京剧的规范中以流派基础来进行创作。结论自然没有高下胜负,最后大家各自寻找属于自己的舞台去歌唱或喝彩去了,倒也百花齐放。我要说,罗先生别担心我没有作品,作品总是会有的。与其为了拔高自己在业界的地位而人工受精,不如大量积累传统在市场呼声中自然受孕,似乎更合乎艺术发展规律也更容易产出好作品。

 

翁思再先生:“在获奖的里程碑前一句话总结,今后就要用自己的脑子演戏了”。他举例马长礼先生曾经说过很多流派宗师不一定是大家都喜欢的,但却是成功的,因为他们尊重了自己心里觉得最美的东西,并用生命去实现了这个美好。所以才能打动观众。流派宗师们都做到了:如何解决艺术与技巧的关系;如何解决自己和人物的关系。显然他们都是动脑子、下苦功、且最了解自己的人。旁人的意见要听要消化,但当然也可以不听。张伯驹先生曾说:“固执是老天爷赋予艺术家最宝贵的财富”。。这个我赞成。固执有时甚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走到最后,看看那些各个领域里的顶尖人物们,哪个不是坚持自己的立场几近偏执的地步?当然偏执地坚持是需要超乎常人更多的努力作为底气的。在京剧传统的审美情趣方面,我与翁师将一如既往地固执下去了。

 

毛时安先生:“要珍惜艺术才华;尽可能地延长艺术生命;发挥艺术的主观能动性”。主题挺大,毛先生阐述时激情万丈,手舞足蹈,语言毛糙却情真意切。很多年来的国家剧团体制,养成了演员们“要、靠、等”的习惯。这次的三位获奖演员,都是多多少少在经历了坎坷和折腾以后,自主参与剧目的编排和制作,乃至营销。所以获奖也是对你们自身努力的一次回报。。我细想,王志萍曾离开越剧七年远赴日本,回来便自行制作了《蝴蝶梦》;安平辗转津京沪,从一个愣头热血青年蜕变成融汇了铜锤架子并成功塑造新人物的艺术家;我虽说资历浅,个头小,但出道挺早算是养尊处优,历经了碰壁并全盘推翻自己的艰苦期,现在苦尽甘来,所以懂得脚踏实地低调做人的道理了。

 

笔记本满满记了四页,满是大家对我们的各种期望。得个奖没什么,但跃上了一个新起点,可以开始一段新旅程,是我在梅花奖以来的收获。

阅读    收藏 
(2011-07-23 15:00)
标签:

京剧

程派

吕洋

杂谈

分类: 瑜友

吕洋来上海办过几次专场,都极成功。

2006年第一次来,那时我坐台下,

举着佳能傻瓜等候薛湘灵撩开轿帘,

摄下了她羞涩而熟悉的模样。

 

一晃五年,再度登上这个舞台,

吕洋的表现大有脱胎涅槃的风采,

色艺双绝的她征服了上海这个码头。


先说色。

吕洋的私下,算不得惊艳,

扮上了戏那是真心的动人。

以至于我坐在金殿上总恍神,

觉得她才应该是代战而不是苦哈哈的宝钏。

一般来说,后娶的小老婆总要更美更辣。


再说艺,也才是我真想说的。

天津这方水土,

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合格且忠诚的京剧守卫者。

吕洋在一个戏迷家庭里成长起来,

她自己首先就是个戏迷。

许多年来的投师访友,程门立雪,

做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执着的有心人。

 

和她一起演戏,总是会有惊喜。

长得过分水灵的旦角演员容易被归类到花瓶,

吕洋却有真货色。

唱念做表,都极扎实。

因此,她的美貌给她加了分而不是拖了后腿。


程派戏近十年风靡盛行,

大批青年演员在程派大旗下茁壮崛起。

连年将七旬的老母也爱听爱看甚至票程派戏,其乐融融。

吕洋无疑已成为新一代程派传承者里的翘楚。

 

总觉我们在传承的同时,

还要心系着更广阔的艺术发展。

研究学习流派宗师们的创新法则,

也许可以支持我们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阅读    收藏 
(2011-06-06 14:42)
标签:

旅行

四川

九寨沟

杂谈

分类: 瑜好


 

终于可以背包一族,漫不经心地托举相机,行走在美山美水间。海拔两千,其实并不高,可是下了飞机还是呼呼地喘上了。来接机的是个羌族帅哥,人很好,脸很红,口音很重,朴实得很。

 

到九寨已是傍晚,晚上唯一的节目便是看表演,票价比看我们唱戏贵。不过贵得也有理:杨丽萍导演。演员特多,还都是男的帅女的美呢,灯光特抢眼,音响很大声,唱的完全没有话筒的电声,真是原生态。

 

第二天清早进沟,果然已是人山人海,旅游团居多。人挤着人排队上车,拿着地图一站一站往下溜达,每到一站便微博。每次举起手机和相机,心里便暗骂自己庸俗。明知最美的画面和感觉都不在镜头里。

 

自己从来看不到自己的背影,这次可以看到了,各种慵懒颓废和装。

 




阅读    收藏 
(2011-04-29 13:47)
标签:

照片

杂谈

分类: 瑜好

 


 

初春时节。

背着相机拍了不少公园里的桃花、樱花、海棠花。

挑出了一些来,都不满意。

不过也总算在有限的水平下没有辜负了春色。

回想去年四月在嘉兴,

只留下了那唯一的一张《嘉兴春色》,

却甚是喜欢,念念不忘。

现在,照片多了,

感觉却少了。

 


 

 

乌镇,还是乌镇。

和香格里拉一样,

去过,还是会想再去。

阅读    收藏 
标签:

京剧

墨本丹青版

赵氏孤儿

分类: 新版京剧《赵氏孤儿》

2010年6月创意,历时4个月的反复斟酌,10月建组,11月完成剧本整理和编曲,12月启动宣传,2011年1月正式下地排练,1月15日公开响排,25、26日在大剧院首演,3月7日回到逸夫。演出之后,综合了大部分观演者的意见、提议,启示很多。

 

关于“墨本丹青”的概念和这个戏的关系,不少人费解。这需要从2008年在京津两地混搭演出“墨壳原态”《乌盆记》的成功开始说起。那时纯粹无心插柳,少马爷爱票京戏,我们爷俩在马骞的鼓捣下拴在一起唱了出原汁原味的骨子老戏《乌盆记》。“墨壳”一词从墨壳老本衍生出来,大意是指遵循规范传承;“原态”顾名思义,就是原生态,以最本原的表演方式展示京剧和曲艺。当时演出场面之火爆,至今记忆犹新。这个概念也就随之延续了下来。

 

“墨本”是指传承余《搜》和马《赵》之精华,“丹青”则双关了程婴说破一场以水墨丹青说故事,并以津门山水画派大家申世辉先生创作的三幅主丹青作为天幕。当然这些无非是为了营造京剧表演的写意环境。马骞的最强项,是营造观演环境,而不是一味干涉表演技术。这样也就给我和伙伴们大大提供了二度创作的自由。

 

我和马骞在某些方面有惊人相似的个人情结。所以才有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八义图拓片、明检场、乐队着长衫,这样的整体效果。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的旧,我们却认为这才时髦简练。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个人喜好,有时固执地没什么道理,可还是要坚持。

 

说来说去,这些还都是外围的包装。在核心问题上,我们必须要丢掉很多固有的见地和习惯。毕竟在京剧传统的审美标准下,这个版本确实火候不足,青涩有余。一张张青春洋溢的新脸,很难刻画出这个大悲剧的况味。不过,味道还是可以通过技术的不断磨练日渐呈现的。这就得好好庆幸我们有着赖以支撑的四功五法,一切的内心活动和情绪表达,都能以唱念做表一一外化。观众叫好,谁能知道是为了技术过硬还是感情到位?实践屡屡告诉我们,闭门造车的谨慎,绝对比不了千锤百炼的鲁莽。不见观众,永远不知道真问题在哪里,不拉开大幕,永远是在自说自话。还有一点:经验主义害死人。

 

有人提议,分饰韩厥和赵武二角的郝帅,前后两次僵尸,有卖弄技巧之嫌。过去马版是两个演员演,我们的版本由他一个人分演,摔两次僵尸就十分明显。仔细想来,我们是尊重了原本面貌,而忽略了合理性。这个提议是专业并且严格的。今天已经讨论了修改方案。郝帅同学十分欢欣,因为不需要一个半小时内连续摔两次了。

 

最后那一段新创作的“瑜式咏叹调”,在一次次的不败战绩中得到了永生。这是我万万没料想的。说实话,真没觉得自己唱得有多美妙,每到那个前奏响起,心里就打鼓:不要忘记了唱腔和唱词,不要唱破了音。结果却是喝彩满满。回家闷头总结过原因,有二。其一:高一鸣老师的唱腔写得实在好,易于我发挥特长;其二:后半出剧情比较沉闷,观众虽然没有尿点,好像也没有HIGH点。这段唱非常适时地让观众一吐为快,全盘宣泄了。如果一定要让这出戏留下点什么,最后这段唱应该是个不容忽视的亮点。(后附唱词)

 

《反二黄慢板》

肃风乍起秋叶降,零落尘泥觅魂乡。

吞污含垢十五载,莫道喋血岁月长。

白头老翁何怅惘,人间终究换沧桑。

今朝一旦天日朗,叹只叹丹青暮至草木荒。

阅读    收藏 
标签:

京剧

墨本丹青版

赵氏孤儿

杂谈

分类: 新版京剧《赵氏孤儿》

摘自东方早报 第B08版:文化·焦点:

 

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下周加演

早报记者 潘妤 

 

 



记者近日从上海京剧院获悉,一月底曾在上海大剧院成功上演的墨本丹青版京剧《赵氏孤儿》,将于3月7日星期一晚在天蟾逸夫舞台加演一场。担任制作人并领衔主演的著名女老生王珮瑜介绍说,由于首轮演出一票难求,很多未能亲临现场的戏迷近来多次询问再演日程,为回报戏迷热情,特别安排了这次加演。又适逢余派创始人余叔岩先生诞辰120周年,作为余派第四代传人的王珮瑜,也希望以这部“为老传统注入新生命”的心血之作向先贤致敬。

 

去年年末,一部同名电影掀起了“赵氏孤儿热”,唤起不少观众重温京剧经典的渴望。上海京剧院推出的这部整理自传统老戏的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为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近京剧,首轮演出打破常规,没有放在传统京剧剧场逸夫舞台,而是选择了沪上文化地标上海大剧院。作为今年大剧院“京昆群英会”系列的开幕演出,两场《赵孤》的戏票在演出开始前一周便销售一空,场面十分火爆。

 

这版《赵孤》根据马连良先生半个世纪之前的剧本整理改编,融入了余(叔岩)派《搜孤救孤》的经典唱段。出演程婴的王珮瑜本身是著名的余派须生传人,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位可以熟练演绎马、余两版程婴的京剧演员。将余派的唱念神韵结合马派的叙事表演,打造一出“马余兼美”的《赵氏孤儿》是她多年来的艺术理想。“我们希望集中两个版本的优点,把传统老戏中最精华的部分呈献给今天的观众。”王珮瑜表示。

 

原本长达三小时四十分钟的演出被精简到两小时,删去了闹朝扑犬等铺垫段落,直接由程婴盗孤出场,而诸如盘门、白虎堂、打婴、说破等最经典、最为观众耳熟能详的场次都保留下来。编排更紧凑,剧情冲突更集中,一改传统戏给人拖沓冗长的印象。不少观众连看两场,大呼过瘾,而尾声中一段新创作的反二黄慢板高亢唱腔,被戏迷誉为“瑜老板式的咏叹调”,已经开始通过网络在年轻戏迷间流传。

 

此外,这版《赵孤》在舞台呈现上也力求回归传统。3月7号加演的这场演出,将延续首演的舞美风格,不采用任何华丽铺张的布景道具,而以巨幅国画天幕和八义图古拓片,衬托着京剧舞台上最古老的一桌二椅,传递出古朴简约的写意之美。

 

2011年3月4日东方早报原文链接: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1-03/04/content_454728.htm

 

阅读    收藏 
标签:

文化

京剧

杂谈

分类: 瑜艺

自打有了博客,官网和论坛就被搁置;

自打有了微博,博客就浮上了灰尘。

这是不对的。

 

说说我的2010,再展望一下2011吧:

2010,该怎么形容?

有平静,有激越,有欢喜,有惆怅;

时而低落,时而奋发,时而欢笑,时而有泪。

年初的动荡,伴随了将近一年的居无定所,

在年尾终于得到最大的安慰,身心都回了家。

做了一套自主的唱片,发行数量少得只够卖给知音;

推出了“瑜音绕梁”演唱会,首次把吉他手鼓的合作搬上舞台;

排演了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身份从主演同时兼顾制作人。

有人说我爱折腾,能折腾,说不定还能再往上蹦一蹦。

我是个总有梦想的人,什么困难都拦不住奔向那个美而远的梦。

 

2011,该如何呢?

把欠了自己计划里的两个戏《桑园寄子》和《卖马耍锏》学好排出来;

带着墨版《赵氏孤儿》、《吉他+手鼓演唱会》北上或南下。

新戏的筹划也会随之提上议事日程,但愿再也不是狼来了。

上了几岁年纪,懂了人间疾苦,心态慢慢平和,

不愿意多讲多吹,只愿意多做多想。

这个做和想,也远远不止对自己,

关于贡献自己和履行承诺,也将是今年个人努力的主旋律。

就像在上海元宵节晚会上的发言里说的那样:

这个时代赋予了我们这代人更多的自信和自由,

我热爱京剧艺术,会尽自己的力量用更多年轻的方式来推广和传播。

当然,除了京剧,也还有舞台下面的自己。

 

我想说:能这样活着,真(此处略去三个字)好!

阅读    收藏 
标签:

墨本丹青版

赵氏孤儿

京剧明星公开课

杂谈

分类: 新版京剧《赵氏孤儿》

 

此次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特邀天津美院山水画家申世辉先生担任美术顾问并创作主丹青、题字。延续之前在京津两地演出受到热烈欢迎的的墨壳原态《乌盆记》的舞美格调,这次我们依然古朴简约,修旧如旧。

 



 

互动环节相当踊跃,大叔演程婴,姑娘演韩厥,还用上海话对白,气氛热烈。

 

 

 

这个叫贝贝的小女孩,从头到尾参加了我三次公开课。多日不见,长大许多。12月19日当天上午开课,贝贝本想赖床,妈妈说你到底要不要去看王珮瑜啦?贝贝一轱辘就起来了。可爱的宝宝,我们都会小心翼翼呵护你艺术灵性的成长,不论你长大唱不唱戏,京剧都将成为你人生的重要符号。

 

 

 

每次开课,都会多不少年轻的新面孔。这几位可爱男生,一位是我京昆跟我学的学生员,一位是我微博的粉丝,还有一位看上去已经很有戏龄。

 



 

学余派,最重要是提溜劲儿!

 

 

 

明明是个走秀的T台,让我这把老骨头在上面如何自处?惭愧不已!

 

 

 

全部由青年演员加盟的墨版《赵孤》,将最大化保存经典的表演和唱段,董洪松出演忠臣魏绛。一段“我魏绛闻此言如梦方醒”,曾经打动了几代人。这个冬天,将再次打动我们。

 



 

老老少少济济一堂,一起来念一念这段面对韩厥盘问时的念白。我每次演到此处,都会哽咽。贝贝你还小,不是老师故意不给你唱词单页,等你识字了,你就不孤单了。

 

照片全部来自严肃先生,感谢!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