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陶弘景《真诰》:“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
“山有八重”:以海平面为台基,第一重即天台县城;第二重即桐柏宫所在的平畴;第三重为方瀛山;第四重即洞天宫所在的小桐柏;第五重在玉宵峰顶;第六重古称歇亭,现石梁镇所在及其东至双溪岢头为止的山阜;第七重为华顶寺所在地;第八重为华顶峰拜经台所在的地段及太白堂一带。
天台高速公路入城口,高18米动画形象小济公大型铜像彩色雕塑文化地标建设完成,济公一生扶危济困,是践行和合文化的典型代表。雕塑的建成,使天台县城的特色和温馨之感扑面而来。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27/39/17273977_461842.jpg
陆树栋 图文
《天台山赋》,有的版本作《游天台山赋》,为东晋文学家孙绰所作。是赋饱含了作者对名山胜景向往、赞美的激情,其景色描写和感情抒发浑然一体,言真意切、文情并茂,颇有情韵。孙绰视此赋为平生得意之作,赋成后,对友人范荣期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从此留下“掷地金声”成语。
对于是赋,天台县委书记李志坚认为:天台山因一赋而扬名,吸引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文人墨客接踵而来。新世纪、新时代、新状态下,如何运用新媒体、新载体、新方式传播《游天台山赋》,相关部门应该有所思考、有所作为。因此,近来在天台兴起一股书法秀《天台山赋》热,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纵观网上和现行各种《天台山赋》版本,或多或少总有一些差错,如网上“好搜百科”所载的《
很多领导同一个时间的话 级别高的排在前 级别一样的话职务高的排在前 同级别职务按照党、政、军、群 的顺序排 如果是同一系统同一职级别的领导 则看他们系统的网站 网站上列出的领导名字都有先后顺序的,实在不行打电话问该系统的办公室(厅)
单个领导的话 按照时间顺序排或者根据报道需要按照内容排
七佛塔,位于台州市天台县天台山国清寺,坐落在隋塔下、寒拾亭前。为当代重立佛塔。
七佛塔建设年代不详,或谓隋唐建。宋代亦有可能。俗称“七支塔”,也称迎宾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
建于隋唐时的七佛塔已不存在,1973年重建七佛塔。新七佛塔面临国清路一字排开;原七佛塔则伫立在万工池畔。万工池,始建于元至正元年。据《国清寺志》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