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到香港
1996年,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门前立起了香港回归倒计时的牌子。情侣们在这里合影,感受着自己瞬间的幸福与浩荡历史之间短暂的交汇。10年之后,很多当年牌下合影的年轻人,已经成了香港每年两次购物节的常客。他们与香港之间,不再是前景与背景的关系。
10年来,这种经济纽带的吸引力远远超越了购物天堂的诱惑。内地公司不断走进香港资本市场,为联交所提供大量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走了丰厚的发展资金。
面对最自由的市场、最容易创办公司的环境、最活跃的国际资本,为什么不去香港?
市场宠儿
律师孔鑫最近把自己的捷达车换成了宝马5。近几年,这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经常奔忙于香港与北京之间,他所在的通商律师事务所承担了中远、中海油等红筹公司香港上市的工作。香港上市,让一切于此相关的行业如日中天,不论投行、会计师还是律师。
在香港中环金融区,“懂中国”或者有“内地北京”成为投资银行家们一项必备素质。出身内地且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毕业生大量进入,“中国投资银行家”成为市场新宠。
1997年,中国电信(现中国移动)香
一道数学题:如果10年后实现收入增长10倍,每年的平均增长率是多少?运用复利计算公式查一下对数表,就可以得出答案是25.89%的答案。
回到2004
春节前, 孙博士来我家闲谈。我们是多年的同学。他老婆在500强外企做工程师,他自己在一所大学教书。按成分说,是典型的城市中产阶级了。
以前我们的话题是电影、独立制片、小说和女人,而现在则是房子、基金和汽车。孙博士一家住在五环以外,北京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区域天通苑还要向北。他们两年前买的房子,贷款还没还完。去年,他们最大的决策是在三环附近投资了一套小户型。买房的过程颇为离奇。房价开盘大概每平米
上海有一处房子,打着豪宅的名义索价十几万/平米。其中一个理由就是,每两户5部电梯,两户的佣人都有一部专属电梯,而主人绝对不会在电梯里遇见别人。按照这个思路,下一代豪宅要为狗设计一部专用电梯了。
电视里一直在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