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古意

林逋

咏梅诗

暗香疏影

墨梅

分类: 茶后余香

    林逋(967-1028)的诗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见《山园小梅》(一))是众人皆称道的名句。此句好在哪里?元代郭豫亨《梅花字字香》提要中云:“《离骚》偏撷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自北宋林逋诸人递相矜重,暗香疏影,半树横枝之句,作者始别立品题。南宋以来,遂以咏梅为诗家一大公案。”这段文字说的是从古至宋,梅花诗意象的变更及其发展。宋代是咏梅文艺最为昌盛的时期。梅花,最终于诗歌中从单纯的景物寄意对象中脱离而出,发展成为人文意趣的品格化身,而整个咏梅文化也以审美的方式体现出宋人的道德情怀,这种美学价值的提升,林逋的咏梅诗可谓开辟了先导。

   在林逋的“孤山八梅”诗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除了以上的一联诗句之外,还有二联,即:“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见《梅花》);“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 见《梅花又二首》(一))。这三联有一个共性,都写到梅枝。所谓枝,当属有花之枝,而且这些花枝都是“横”“斜”之枝,枝蔓的姿态构成诗人独特的观照视角。再看,这三句亦都写了花枝与水影的关系

标签:

陶瓷物语

明青花

异域文字

图案

寓意

杂谈

分类: 茶后余香

    “文字的原型始终是图画”。(Georges Jean:《文字与书写——思想的符号》)几乎在所有的文明中,文字故事的开端都是相同的,最初创立的符号必定是图画。

 

    第一次看见那些造型奇特且带有异域文字的明青花时,除了猜测它们的用途之外,常常会对那些看不懂的文字产生好奇。那些异域文字往往有规律地排列组合着,并与其它装饰于器物上的纹饰一同构成完美又神奇的图案。这时,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图画来欣赏,而忽略文字本身的意思。

    清宫旧藏的明宣德青花蓝查体梵文岀戟盖罐以绝无仅有的造型成为稀世珍品。(图1)而清代宫廷画师曾将这一器物形象作为写生的对象描绘入画。(图2)画中的乾隆一改帝王威严,身着汉服,方巾道袍,一派儒雅。书房的案几、圆桌之上摆满各式古玩器物,其中醒目可见的就是屏风边的一只青花梵文出戟罐了。画中的罐子除口沿及足部辅助纹样与实物略有差异外,其敦厚高大的造型以及肩部平出的八个长方形岀戟与真实的盖罐如出一辙,以一种非凡的气势汇聚成画面视觉的焦点;而通身的蓝查体梵文(古印度佛教中的书面语言)让罐子又多了

标签:

kaya

离别

人生

第一次

成长记录

分类: kaya的麦田

孩子,你长大了,所以要接受离别……

——卡亚人生中的第一次离别

 

    还不到五周岁的小卡亚在吃完中饭后悄悄地把陈明燕阿姨拉到饭店的门口,搂着阿姨的脖子说:“阿姨,你能不能不走?你为什么要走?”是的,已和女儿朝夕相处了快四年的阿姨,在孩子心目中并不是保姆的概念,而是她的一位好朋友,甚至是家中的亲人。孩子哭了,陈明燕也哭着对卡亚说:“如果阿姨不是有不得不走的原因也不会离开你的。以后阿姨会回来看你的。”

    对于这次无法避免的离别,作母亲的我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把这件事情一点一点地渗透到孩子的心里,就是为了不让她对此感到突然,不让她在感情上有无法接受的遗憾,我甚至对孩子说:“长大了,总要接受和什么人分开的感觉。你说不定还会离开妈妈,到很远的地方去读书。但那不是意味着妈妈不要你了不再爱你了,而是因为你长大了。”(好在,孩子从小都是和我睡的,所以在这个方面我并不费劲。)

 

标签:

kaya

30个月

六一

闯祸

进幼儿园

近照

育儿

分类: kaya的麦田

因为种种原因又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博了。

反正博对我而言,早就是很随意的记录了。

不想记就不必强求,偷懒也可以!

 

看看文章的标题有点唬人,

但的确小家伙是闯了她出生以来最大的一次祸,

万幸的是kaya的人身没有任何伤害。

 

(2007-10-29 13:30)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育儿/亲子

住院

生病

kaya

秋季腹泻

胆囊切除

分类: 和风细雨
  一、意 外
 
   从九月中旬起,胆囊炎频繁发作,疼得我几次夜里不得不赶到医院挂点滴。发现自己有胆结石已经好多年了,从来没有这样发作过。九月底单位组织体检时被医生告之,结石快撑满胆囊了,要尽快动手术。
   可是女儿还只有十个月,我进了医院她怎么办?母亲大人说,把孩子交给她,让我安心治病养病;还帮我打听到省内实施胆囊切除微创手术最好的专家。10月16日下午,去省人民医院看了专家门诊,预约10月22日入院检查,然后动手术。等我将一切都安排妥当了,谁知女儿却出了意外……
  
(2007-08-07 19:57)
标签:

育儿/亲子

月嫂

纪阿姨

心悦母婴护理

分类: 妈妈的流水日志
    2月12日我曾在博文中写过一篇《再见了,纪阿姨!》。这是专门送给我家的月嫂纪玉珍的。她整整在我这里做了三个月的月嫂。我和她从相识到相知,以至于最终成为朋友。竟管我们之间有着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之间所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
 
 
 
  &
分类: 茶后余香

在本回中所费笔墨最多的恐怕是有关茶具的描绘,文中共写了七种茶碗及茶具。现摘录如下:

 

   ①“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奉与贾母。”

   ②“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瓜皮青描金的官窑新瓷盖碗,倒了茶来。”

   ③“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耳,杯上镌着‘(分瓜)爮斝’三个隶书,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赏于秘府’的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乔皿)’。妙玉斟了一(乔皿)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常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斟与宝玉。”

   ④“妙玉听

分类: 茶后余香

 
80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妙玉的扮演者姬培杰  
 

怀孕期间闲来无事又捧上《脂砚斋全评石头记》细细品味起来,对其中经典的情节反复琢磨,其中之一就是书中的第四十一回的前半部“贾宝玉品茶栊翠庵”。这一章回一向被“红学家”认作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妙玉的正传。其间仅用寥寥一千三百余字就将妙玉的个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了。而我最感兴趣的没过于其中的品茶细节了。最近,我逐步将当时写的一些随笔整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