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技术准备不足的大建设将埋下大隐患
在我们对于煤矿事故司空见惯、麻木不仁的时候,这些年关于建设工程的事故真不少见。北京地铁施工出现伤亡事故,上海地铁出现塌陷并导致人员伤亡。。。。最近,杭州地铁出现大事故,已经够多了,可能还有很多被隐瞒的、我们不知道的事故。按理说,地铁工程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国外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地铁工程屡屡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我想,要么是工程技术不过关,要么是管理水平与控制能力低下或者是两者兼有。这些年,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林立,立交桥遍布,如此巨大的成就在世界上引起惊叹,得到了很多赞扬。政府官员出于政绩考虑,屡屡策划规模宏大、投资巨大的工程,于是,一条条铁路、高速公路、地下铁路建起来了。这些巨大的、宏伟的政绩工程都是赶时间、争速度弄出来的,设计是否合理、工程质量是否优良、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始终是个疑问,因为是政府主导的工程,只要没有出现伤亡事故,不管出现多大问题,是不需要有人负责任的。不是我们不相信政府的能力与发展动机,而是在急功近利的指导思想下,加上技术的不成熟和整体管理能力与控制水平的低下,
标签:
房产 |
开发商年关难过
从年初开始讨论房地产行业是与自然季节一样春天来临还是进入冬天,到现在已经用不着再论了。随着自然季节中的冬天的到来,几乎所有房地产从业者都已经感受到了凛冽的寒风。大家现在关心的是如何熬过严冬,迎接春天。有些感觉灵敏的开发商早已经准备了过冬的“棉衣”和“食物”,如万科,有的还天真地等待政府进一步救市给自己“供暖”,还没有为冬天的严寒作好准备。冬天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冬天来的出人意料,更可怕的是许多开发商没有经历过冬天,不知道如何过冬,最可怕的是严冬伴随着年关一并来临。
寒冬到了,年关也临近了,让开发商雪上加霜的年终支付问题马上就要出现了。建筑商要结算,要给工人支付工资,材料商等供应商也会等钱过年,,平时亲如兄弟银行肯定也会加入要债大军的行列。要在平时,日子好过,银行也可能让贷款展期,帮苦难兄弟一把,可是,在当今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际,银行老大哥自身危机潜伏,不太可能发挥大公无私的精神,银行要是动了真格,会比一般的逼债人有办法,不必去爬吊塔,以死相威胁。
要在以往,开发商到了年关,绝对笑逐颜开,大把数着赚取的暴利,不但可轻松
标签:
房产 |
救市并不意味着房价不降
关于中央政府将会出台救市的传言被众多媒体披露。联想到近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城市出台了各式各样的救市政策,有些政策明显与有关调控部门的规定相抵触,而中央并没有制止,可以认为是默许。这些迹象表明,政府有可能放松一度从紧的调控政策,给予房地产业适当松绑,以避免房地产业下滑过度引起经济衰退。救市虽然让处于苦难之中的开发商看到了希望,暂时降低了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开发商还可以继续过以往过惯了的舒服日子,继续维持高房价、获取高额利润。
即使中央政府出手救市,其目的只是想保持房地产业的稳定、防止经济衰退而不是保护高房价,因为前几年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源于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扩张,如果房地产业急剧下滑,国民经济势必受到影响。在世界金融动荡、面临经济衰退,中国出口增长趋缓的形势下,作为经济增长动力之一的房地产业过于疲软,经济增长的目标将无法实现。虽然从长远来看,国民经济过分依赖于一个行业肯定是不正常的,中央政府出手救市有短期行为之嫌,但当前是不得已而为之。地方政府急于救市,就是因为财政收入受到很大影响。
政府出手
标签:
房产 |
降价是开发商最好的逃生办法
在市场内因和政府强有力调控措施的双重压力作用下,中国房地产业也结束了“黄金十年”,市场进入周期性的萧条期。由于市场观望情绪严重,交易量急剧下降,房地产开发商普遍销售不畅,陷入了资金困境,原先那种快速销售、快速开发、大量储备土地的大进大出模式难以为继。自从房贷新政开始至今不到一年时间,开发商已经经历了天堂地狱两重天,而且还在走向地狱的深处,还看不见也不知道何处是地狱的尽头。
开发商年初观望,年中的失望,到现在普遍出现了迷惘和恐慌的情绪。由于在前几年市道好时赚取了过多的暴利,足够支撑一阵子,所以还未到绝望的关头。但是,时间不等人,估计大多数购房者可以再等待两三年甚至三五年,而有些开发商可能连半年也等不起了。在不断萎缩的市场中,逃生的机会是有限的、稀缺的,不是所有的开发商都能抓住、也不是所有的开发商都能度过冬天,再从地狱回升到天堂。
对于开发商而言,最迫切需要的是资金,而能够获得资金的渠道少之又少,银行的大门早已关闭,即使关系再好,在中央银行的严密监督下,加上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前车之鉴,没有多少银行敢
标签:
房产 |
暂时不要买期房
在国际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都不容乐观的情势下,繁荣了十年的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基本面已经发生了逆转,不容讳言,房地产行业进入周期性下降通道,而不是什么所谓的调整。对于消费者而言,现在不是买房的时候,房价肯定会继续下降。万科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降价是非常明智的举动,说明万科对于房地产形势判断比较准确,对于市场的反应比较敏感,从这一点看,万科不愧是经历过风雨和磨难的优秀企业。万科不傻,它不惜损害自己的品牌与声誉、遭行业人士唾骂,被老业主砸办公室都要坚决降价出逃,表明它已经察觉出市场形势不妙,而且预期市场状况将会变得越来越糟,短期内不可能好转。在这种形势下,降价出逃,回收资金,保佑现金,可以度过难关。
面对越来越萎缩的市场交易量,能够逃生的企业一定是手中有现金流的,一般都是先降价的企业。现在不降价,等到所有企业都认识到危机降临,那时侯,在想出逃就已经失去机会了。现在许多企业还羞羞答答、遮遮掩掩,讳言说降价,采取各种花架子,如特价房、中秋国庆送礼行动等措施,注定不会有太大成效。有些企业担心老业主索赔或砸办公室而不敢明降,有的还抱有幻想,认
标签:
房产 |
选择“断供”是短视行为
最近,关于深圳的“断供”问题闹得沸沸扬扬。“断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近期深圳的房价下跌幅度过大,造成高峰时期部分购房者的资产缩水甚至资产为负,这些购房者为了减少损失,选择了停止给银行还款。据权威媒体报道,“断供”并没有“近千亿”,只是个别现象,最引人关注的是某个楼盘68位业主联合起来“断供”。对于深圳几十万购房者而言,68个人占微乎其微的比例,只是极少数,但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本人以为,不管是在深圳还是其他城市,自住或小量投资的购房者选择“断供”是一种短视行为,是不可取的,这样做既要挟不了开发商,更要挟不了银行,也不会得到政府的支持,最后受损失的是自己。购房者在买房时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以及按揭合同都是有效合同,不能轻易毁约,否则,自己在法律上就先站不住脚。选择“断供”等于单方面违反了自己与银行订立的合同,可以遇见的违约后果至少有三方面:首先,自己付出的购房首付款明摆着损失了,永远拿不回来;其次,在银行的信用记录中流下一个永远抹不去的污点,对自己今后的借贷不利;最后,如果断供,房子被银行收回,拍卖后所得的钱不足以偿还银行的欠款
标签:
房产 |
住房体制改革后政府的四大失误
1998年7月3日颁布的23号文被认为是住房体制改革的里程碑式的文件,是新旧两种住房体制的分界线。到今年7月,正好是中国住房体制改革十周年,这十年被认为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十年来,房地产业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如极大地改变了城市面貌、改善了许多人的住房条件,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有一定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和富豪,让数以千万计的市民成为有产阶层等。在为成绩鼓掌的同时,也应该反思这十年来房地产领域产生和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可能是行业法制建设滞后、政府有关部门管理水平落后,也有政府发展理念和思路的偏差等方面的原因。管理水平落后、发展理念和思路偏差必然会导致政策选择失误。细数起来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数以千计,虽然对建立市场规则有重要作用,但大大小小的失误也不少。中国住房体制改革后影响面大且时间长久的失误至少有四个方面。这四大方面失误导致了比较严重的后果,包括增加了社会成本,导致社会不公平,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等,而且纠正的成本非常高。
一、制度准
标签:
房产 |
徐滇庆先生输掉的是尊严
最近,在地产市道冷清的情况下,北大教授徐滇庆先生和一位叫牛刀的先生关于深圳房价涨跌的打赌一事却将舆论搞得颇为热闹。关于这个赌局的报道占据了许多媒体的头条,引起了广泛关注。此事最后以徐教授公开承认赌输了并登报道歉了结。本来他们有闲心、有时间和精力打他们的赌,大家当作热闹瞧罢了,与我扯不上边,但是徐滇庆先生作为学者的特殊身份,我还是忍不住要多几句嘴。虽然没有人也没有任何法律禁止学者不能公开与人打赌,但我总觉得此事有些别扭,感觉有些象一个一贯演英雄的演员突然演小丑一样。学者虽然不是做人楷模和道德楷模,但是也应该符合社会对这个身份的正常定位。徐教授打这个赌从开始注定就会失败,这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赢了不光彩,输了大丢脸面。作为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大张旗鼓地打这种无聊的赌,不管最后对房价预测得准与不准,都可能误导舆论和公众。看看那网上几乎是一边倒的漫骂,就知道徐教授这次举动有多么愚蠢,赔了金钱又折名。
舆论几乎一致认为,徐教授打这种赌是做了一件与其身份极不相符的事情,因此,他输掉的不仅仅是这个赌局本身,而是自身的尊
标签:
房产 |
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缺陷
政府经过几年的宏观调控都没有解决房价过快上涨的问题,迫使他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政策和行为,最大的进步在于他们承认了自己的调控政策存在问题和住房保障力度不足,而不是象以前那样把责任推给社会。2007年被认为是住房保障年,各级政府都加强了对住房保障问题的重视,但离建立良好的住房保障制度目标还差的很远。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能够缓解现在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对抑制房价有一定作用,但是要说号准了楼市的病脉,那还远远没有。楼市的病脉不在住房保障方面而在于土地制度和房地产金融制度。中国的住房政策与住房保障制度也没有根本性变化,而只是落实程度提高。现行的保障性住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限价房,有关这些住房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构成住房保障制度的基础。其中的经济适用房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问题很多,得到的肯定远远少于批评之声,要求废除它的声音不绝于耳。限价房制度虽然推出的时间不长,执行力度有限,但是反对之声要盖过赞成之声,许多业内人士担心,在目前的监管体系下,限价房制度很可能重蹈经济适用房制度的覆辙,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却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
经济适用房制度
标签:
房产 |
走下神坛的王石先生
捐款本凭自愿,多少都是爱心,不用说是10元,哪怕只是一元也代表一份爱心。王石先生的问题在于为万科员工规定了捐款的上限,而且这个上限相对于万科的社会地位和万科员工的收入而言有些离谱。我们不能说王石先生将捐款限于10元就是规定了爱心的上限,至少是限制了员工的爱心,据说万科员工捐款没有低于100元的,从这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