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卫平
陈卫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88
  • 关注人气:1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分类: 论文书摘

 

孔子为政以德的理论内涵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陈卫平


[摘要]道德建设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讲话杂谈
  《论语》中孔子那段“三十而立”的名言是大家很熟悉的,但要给出确定的解释并不容易。古往今来,注释《论语》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对于这段话的释义不尽相同,除了您在信中所举出的《〈论语〉批注》和当下流行的《于丹〈论语〉心得》之外,很多著名学者也是各有己见。这里列出几位当代名家的注解以见一斑:

  杨伯峻“对《论语》的每一字、每一词做过研究”,“尽可能地弄清《论语》本文每字每词的涵义”,在此基础上著有《〈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第2版)。其译文是: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对此译文他有些说明:关于“而立”,《泰伯篇》说:“立于礼。”《季氏篇》又说:“不学礼,无以立。”因之译文添了“懂得礼仪”几个字。“立”是站立的意思,这里是“站得住”的意思,为求上下文的流畅,意译为“遇事有把握”。

  冯友兰著有三部中国哲学史,最后一部《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是其晚年呕心沥血11年之

标签:

休谟

僧肇

哲学家

冯契

中国

分类: 序跋前言

  20世纪末,有一位新中国的哲学家受到了国际哲学界的关注。1997年在韩国汉城举行的国际中国哲学会第10届年会,专场讨论了这位哲学家的思想,并对他在2年前的去世表示沉痛的哀悼。自1995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已发表了近50篇研究他的哲学思想的论文。这位哲学家就是冯契。冯契于1915年11月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农民家庭。从普通的农家子弟到著名的哲学家,冯契在这条人生道路上,终身与书相伴。

冯契之所以引起国内外哲学界的重视,是因为他的智慧说理论,对于20世纪以来困扰人们的科学和人文的冲突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作出了创造性的回答。哲学理论的创造,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前人的思想资料,而这是离不开读书的。冯契建立智慧说理论的过程,正是与他从书中汲取智慧相联系的。冯契曾引用明代哲学家王心斋写的《乐学歌》来表达他读书的快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认为王心斋把学和乐视为一物,是很好的见解,虽然“学习不限于读书,但读书确是人生乐事”,“读书的乐趣有许多方面,或增进知识,或提高思想,或陶冶性情,乃至猎取片言只语作谈资,偶获令人莞尔的笑语,都会使读者感到心有所得”。

读书能给人以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