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文化

分类: 江南之盛

钉住“王气”的龙城

据说,贸然踏进龙门的生人,多半会迷路。我也不例外。一步入浙江富阳近郊的这座古镇,长街、短巷、深弄、暗道迎面而来,鹅卵石铺就的道路在脚下魔幻般地分岔,我瞬间便陷入到密如蛛网一般的迷阵中,茫然不知所措。

午后的阳光斜照进弯弯曲曲的小巷,马头墙、马鞍墙、山墙、门楼的身影层层叠叠而来,形成绵长的阴影带,暗影与玻璃的反光交错出复杂的层次,整个龙门犹如一座深不可测的迷宫。比起诸葛八卦村来,龙门巷弄的数量更为密集,巷弄更加逼仄,道路也更为纠缠不清。

标签:

星座

文化

分类: 江南秘境——松阳传统村镇

    松阳县位于浙西南,隐藏着一百多座保存完整的传统村落,其中50座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位居华东首位!它们外表大多不甚惹眼,其实个个暗藏乾坤大象。在山水构架的蓝图中,迷踪一般的道路、重重叠叠的马头墙、瑰丽壮观的宗祠、威仪赫赫的大门、惟妙惟肖的雕刻……它们密布风水的痕迹,如同一道道暗语,是解开人居方式、建筑格局、宗族观念等古村落文化的密钥。 

松阳村落,神秘的风水试验场

    南宋建炎三年(1129),北宋最后一个状元沈晦调任处州知府(浙江省丽水市)。在处州下辖的松阳县,兴致勃发的状元写下了一首五绝:“寒流穿曲岸,支径入翠微。山深古木合,林静珍禽飞。”诗歌描述了松阴溪两岸的迷人景色。由于眷恋这里的美景,他在致仕后最终定居在松阳。与宋代时期相比,松阴溪的景观并无太多变化。作为瓯江上游最长的支流,松阴溪还有30余条小支流,数以

标签:

文化

分类: 中国廊桥
http://s12/mw690/001q3Bpvgy6Qwc0gD2P4b&690
花桥
地点:福建省政和县杨源乡坂头村
建造时间:明代
形制:石拱廊桥
拍摄时间:2002年10月
步入政和县杨源乡坂头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横卧于蟠溪之上的一座楼阁式风雨桥,那层叠错落的翘檐,宛如一群展翅欲飞的金凤凰。花桥是由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陈桓衣锦还乡时建造的。花桥不仅以其结构独特著称,而且以其浓郁的文化色彩吸引着八方游客:桥上正中有5层镂花斗拱,精美绝伦;桥上还有壁画96幅,画面内容有历史故事、有花鸟百兽,可谓是桥梁中的“画库”。花桥的特色之一是桥庙结合,桥廊上有9个神龛,正中主神龛是观音大士,左边是魏虞真仙,右边为许马将军,左右依次为林公天王、福德正神、真武大帝
标签:

文化

分类: 江南秘境——松阳传统村镇

    在江南文化的核心地带——苏杭地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日渐消亡。然而,有着1800余年历史的浙西南松阳县,却隐藏着百余座格局保存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其中有50座“中国传统村落”,位居华东首位,也是国内拥有“中国传统村落”最多的县之一。880多年前,北宋状元沈晦在松阴溪畔吟唱出了这样一首诗:“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

标签:

文化

分类: 江南秘境——松阳传统村镇

    清朝咸丰二年的一天,一个叫宋斤的人背着手在杨家堂一户宅院中来回踱步,过了许久,宋斤爬上梯子,提起饱蘸浓墨的毛笔,举笔向墙,只见他轻抖腕力,一排轻盈的行书落在了白粉墙上:“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才……”

    宋斤写的相当轻巧,露出几许得意,跳着几分惊艳,或许在今后的日子里,让他重新再抄写百遍,再不见得可以重现眼前的经典。

    洋洋洒洒,落笔生风,一气呵成,落款宋斤二字,方寸大小,简洁有力,没有一丝的拖泥带水,也没有一丝的娇柔造作。时间是“次岁壬子”,也就是1852年。161年后,这段文字还保留在杨家堂4号民居的门墙上。关于宋斤的记载寥寥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