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卢中强十三月张北杂谈 |
标签:
卢中强十三月杰克逊娱乐 |
标签:
卢中强超级女生我型我秀名师高徒节节高声那一夜我们搞音乐选秀杂谈 |
被称为中国首部摇滚话剧的《那一夜,我们搞音乐》即将于6月17-20日在解放军歌剧院上演,剧组日前征集了一个叫做“寻找被音乐伤害的人”的活动。
提到“被音乐伤害的人”,该剧出品人、快女评委卢中强有话说。
卢中强是第一届《超级女声》的第一个北京评委,这几年,他曾经参与《我型我秀》、《名师高徒》、《节节高声》等各种音乐类选秀节目的评委。今年,卢中强再次受邀担任《快女》的北京腾讯赛区的评委。
可以说,卢中强目睹、关注并经历了选秀节目从起步到风光的全过程,并且作为十三月唱片的掌门人、资深音乐制作人卢中强也在此过程中跟众多的选秀选手有过密切的接触。
毫无疑问,经历过前几年异乎寻常的在风光,选秀节目在今年开始遭遇受冷的尴尬现状。再次深入选秀节目中,同时在与前几届选手接触的过程中,卢中强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这些热衷选秀的孩子们面对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尤其是那些曾经受到过关注如今无人问津的选秀选手,谁来关怀他们?
“我在这个行业十几年,看过不计其数被音乐伤害的人,但确实,这批涉世未深的孩子才是
标签:
十三月唱片话剧产业资本那一夜我们搞音乐杂谈 |
4年以前,随着彩铃这一音乐怪胎的兴起(之所以称它为音乐怪胎,是因为它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品质极低的音乐片段),资本突然开始关注起音乐行业。一时间形成了口水大战。
行业精英们认为彩铃成交量大的歌曲大多为低端口水歌,而彩铃音乐制作者们回应行业精英们的则是:“我们赚到钱了,资本关注我们了” 。存在即合理。再往后,流行音乐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精英们和草根们都颓了。按高晓松的说法,这个行业只剩一些
标签:
谢天笑川子黄国伦节节高声杂谈 |
尊敬的黄国伦先生:
标签:
节节高声品冠川子 |
自小柯、张亚东之后,高晓松与90后的论战掀起了湖南卫视节节高声的新一轮收视高潮。毕竟高晓松近几年一直待在美国,早就久疏战阵,对新的革命形势、行业情况未作缜密的分析,殊不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时代早已过去,倚老卖老惨遭90后群殴,在此深表同情。随之而来的品冠,深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之道,加上较之前三位首席执行官,无论从资历、华语乐坛的地位都大逊,倒是捧红了又一个助理音乐官。在停掉川子和与非门下一轮晋级资格的过程中,此人的发言所展现出的素质、常识和音乐认知很有独到之处。这从另外一面也反映出,华语乐坛受台湾模式化情歌毒害之深。
经过深入比较,现在的网络、彩铃大热歌都有上世纪末台湾主流情歌的影子,无非是一些不知所云、撕心裂肺的歌词,顺口溜似的调式,极为矫情的演唱方式,这几大元素构成了歌曲的主干。我有幸在节目录制现场,通过品冠的演唱,又找到了熟悉的记忆。不可否认的是,台湾地区的唱片业、从业人员、操盘人员依托着“四大”,一直控制着华语乐坛。但他们永远只会研究台湾本地的产品,对真正意义上的大陆流行音乐却冷漠、缺乏热情,所以我们现在只有流行,没有音乐;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所谓的
标签:
杂谈 |
暂且不说这四张专辑到底能做成什么,在社会的反馈如何,能否盈利,但就目前而言,主办方显然还没明白自己应当如何操作。一方面,到会的从业人员、媒体等表示对此举支持,大可以将其看成对音乐的反哺事业,甚至打趣到这是一个音乐基金会;另一方面,主办方究竟该如何执行这一行动是个难题。究竟是民间参与投票,短信淘汰的类选秀模式呢,还是通过组织一个评委大会,按照评委的口味或者不同身份排列。然而,无论哪种方式必定得罪一部分人,民意取向的方式很可能会演变成亲友团和粉丝团的拉票行动;而专家的口味又未必贴切大众要求。因此,如何权衡其中的微妙关系,使其既要符合行业标准,又要看齐大众审美,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标签:
娱乐 |
矫枉过正是中国人的一个特点,比如说一些河南人做出不德行径,就要所有河南人跟着一起买单,群起否认。
在唱片产业也一样。如果出现了一个不靠谱的演而优则唱的人,那么演而优则唱就会被贴上骗钱和不务正业的标签,谁碰演而优则唱似乎都是骗钱和不靠谱的。
去年,十三月在签约小宋佳时就顶着各界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大家觉得小宋佳这样一位主流艺人不合符十三月唱片的属性;另一方面,就是大家对演而优则唱普遍表示怀疑。好在最后小宋佳用自己的第一张音乐专辑打消了大家的顾虑,交上了一份还算不错的答卷。
还是去年跟王京花女士商量小宋佳专辑时,她同时向我推荐了另一位演员朱雨辰,跟小宋佳一样,他也是早年学音乐出身,中途改为演员拍戏的。
唱歌这个事儿,基本上是天赋占八成,后天的努力占两成。天赋来自于父母的基因,后天则是歌手自己的努力与修行。第一次接触小宋佳时,她的嗓音就给我留下的比较深刻的印象,声音条件不错,唱歌能力一流,乐感极好。
朱雨辰
标签:
娱乐 |
最近忙了些,一直没更新博客。今天偶得闲一小会儿,博一下。
岁末年初经济危机,唱片产业,连续狂颓数年的唱片产业仍旧风雨飘摇。大环境不好,让从业人员,创作者也失去了更多稳定的创作环境,从而整体的创造能力下降,好作品少之又少,精英流失,票友越来越多,继而,对音乐本身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力。
不久前香港歌星谢霆锋从十三月唱片买歌,买走了《悬崖》,小林原唱,时剑波词曲,并把这首歌用于新片《证人》(主题歌)和最新专辑中(专辑主打曲),虽然从唱功的角度讲,跟原唱小林比谢霆锋略有逊色,但是谢霆锋对音乐敏锐的辨别力和鉴赏力还是相当值得赞赏的。
此外,英皇在本次单曲收购中表现出的良好职业素养,对版权方,对创作者,对法律行规的尊重,每一个细节都做得非常到位。相比之下,同一时期,我十三月唱片旗下另一位歌手万晓利的单曲《陀螺》,也遭到了“翻唱”,一位叫李健的同志在翻唱前既没通知十三月唱片也没告诉万晓利,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唱了……我们当然希望得到一个合情合理更合法的解释,我们也没有放弃对此事的追究,期望通过法律手段获得一个满意的答复。
标签:
音乐盛典cctvmtv组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