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文化

当一个正确的决策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时机(石达开错在哪?)

 

“南漂”前的苦恼

北王韦昌辉被杀后,石达开回到了天京。

往日的翼王府,如今变成了阎王府,父母妻儿都成了鬼魂,石达开极为沮丧。

洪天王任命他为提理政务,这再一次激起了石达开重振太平天国的信心。

就在石达开上班的第一天,他发现,太平天国的政务除了他“提理”之外,洪秀全的大哥洪仁发、二哥洪仁达也在一起“提理”他。

即使是弱智也看得出来,这次洪天王是接受了自己不理朝政险些被东王与北王篡权的教训,派出他的两个哥哥来共理朝政。

石达开不是弱智。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1857年6月份,在这雨水越来越多的日子里,石达开离开这梅雨季节的天京,带领自己手下的那些人马,开始了“南漂”的生涯。

 

标签:

文化

 

与太平军作战的战场,一种全新的作战方式出现了。由外国军队直接参加的对太平军的战斗,在上海打响了。

这种民间出面、高层同意的中外军队合作的方式,成为了大清政府与英法部队最初的的合作方式。

我们有必须再次提到一下来自美国的流氓人物华尔先生。一般人能在我的书中出现的频率不是很多,在这场中外首次出现的中外军事大联合中,他的作用十分的特殊,我不得不让他再次带上一个外国流氓的身份上场。

流氓,这实在是一个贬义词,有点侮辱人的尊严,常常是指乱搞男女关系的人,而且搞了之后还不认账,还耍无赖的手段,在很多人的眼中,这种等同于嫖了妓女还不给钱的人渣。

华尔来到中国,并不是来耍这种乱搞男女关系式的流氓的,估计在美国或法国,也没有耍过这类的流氓。

标签:

《晚清大变局》

知识分子

文化

分类: 其它文章

为什么公务员考试制度变成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桎梏?

作者   罗建华

 

科举制度始创于隋唐两朝。

在此之前,比如说,汉朝、魏朝都是依靠门阀取士,就是看你的出身高低、门第高贵。国家政府选用人才,不凭学识,不凭能力,单单根据你家“门坎的高度”。

很多人知道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就是根据门第高低将人分为九个等级,即九品。无论哪个国家机关挑选人才,无不由他们的出身来做出决定。出身皇亲国戚、显赫世家、名门望族的,他将来的职业就是当官,出身农家的一律修理地球,甭管你知识有多深,能力有多大。“叫花子生儿做乞丐,老鼠生儿打地洞”,这就叫定律。

到隋唐时,门阀制度的劣根性充分地表现出来。世家子弟不学好,专学坏,这实在让皇帝们头痛。这一制度经过秦、汉、魏、晋的发展与实践检验,渐渐走到了它的尽头。

 

标签:

《洋务大业》

新书选摘

文化

分类: 其它文章

 

洋人对大清朝廷如何从敌人转成朋友?

作者:罗建华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大清与英、法、美各国订了“和约”,但是,并不意味着邻居之间就能和平相处。

这些个和约,以条约文本的形式,在形式上结束了双方之间的战争状态与敌对关系,但是,显而易见,邻居之间的关系还不和谐:你看不惯我,我更看不惯你。

在大清的眼中,那些和约,就叫强扭的瓜不甜。

那些和约,虽然其间用了大大的“和”字,但是,在大清人看来,那完全是被迫的。这样缔结的和约,在咱们大清,有一个专有名字,叫“城下之盟”。

 

 

大清官员与洋人的矛盾起始点在哪里?

作者:罗建华

 

现在,大清与各国之间,签了条约了,制定游戏规则了,邻里之间的关系应该和谐了吧?

照理讲,一切按条约行事,不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么。

对于大清的最高统治者来说,有一点似乎是可以百分之百放心的:这些个洋人,似乎不想仿照大清历史上那些夷族(居住在边疆的少数民族),他们是不会来弄“改朝换代”这样的故事的。

哎,只要你不整天想着把我从龙庭上弄下来,其它的什么A事、B事,咱不都能好好说吗?

 

标签:

《洋务大业》

新书出版

差不多每一个朝代都修史,而唐朝的贞观年间是个特别的例外,他们那时修史,就跟我们今天修高速公路、城市建住宅小区一样,热情高涨,盛况空前、成绩壮观。历代25 部“正史”中,居然有8部成于贞观年间。它一下子修了中国正史的三分之一。不佩服不行啊。

为什么朝廷如此花时间、花气力、花本钱玩修史呢?只能推测,可能与李世民同志的以史为鉴有关。

不但官家设馆修史,而且民间还有私家修史的,这玩法,怕是今天也少见的。(有点象今天农村里集资修乡村公路)

其中,《南史》、《北史》就是由李延寿父子私家花钱、花人工修撰的。

其余6 部,《北齐书》、《周书》、《梁书》、《陈书》、《隋书》、《晋书》, 由李世民诏令史馆,官修而成。

标签:

《大唐霸业》

李世民

文化

李世民长年在外作战,李建成长年在宫庭中跟官员们混在一起。这样一个简单的原因,在李渊的领导团队里,文官队伍中,差不多都多是李建成的支持者,武官都是李世民的粉丝(李世民是武官们的偶像)。

裴寂是最受高祖宠幸的宰相,也是太子的重要支持力量。

长年在官场打混,李建成还练熟了官场潜规则,不但在文官队伍中,混得如鱼得水,而且在李渊后宫的妃子里,下足了力气。

晚年的李渊,工作的劲头跟年轻时一样强劲,享受生活的劲头更是超越常人。越到晚年,他累积的妃子越多,而且很多。其中以以张婕妤、尹德妃最受宠幸。

对这两个人,李建成下足了力气,达到了一个目标:让她们在李渊面前,为自己吹枕头风。

李建成是一个很懂事、很会做事、很

标签:

《富有从人脉开始》

人情世故的学问

情感

 

看书是一件让人洽意的事,特别是当你吃过晚饭靠在床头时,特别是看看《红楼梦》这本书时。在我的眼中,它简直就是一部中国的百科全书,特别是一部中国人情世故的百科全书。

王熙凤没啥子文化,学历也不高,长相也就那样,为人还阴险着呢,毒辣这个词用在她身上也不为过。再往里看,她还弄权纳贿、徇私枉法,什么坏事都有她的份,就是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明处一把火暗处一把刀的人,却居然具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号召力。

她用巧嘴哄贾母,那才叫一个舒服;她每每整治下人,却总是有言在先,打了你还要你说“应该”;她不通诗书,却热情主动地当上了海棠诗社的“后勤部长”。说不服她还就真不行。

就连刘姥姥这样的穷婆子,在她手里,也玩得滚滑遛圆,大观园里笑声涟涟。

在贾

标签:

晚清大变局

知识分子

文化

   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我们一直把太平天国运动定性为“农民起义”。

从那些握刀拿枪的人的身上,可以看出,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农民,而且很多是渔民(太平天国与长江摁绑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

然而,它的领导层,是两种人组成。

一种是读书人(洪秀全、石达开),一种是深山老林里烧碳人(杨秀清)。

我认为,说太平军是读书人起兵也不为过,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战士是先洗脑(先参加拜上帝教会)再当兵。

只是杨秀清非常荒唐的做法破坏了读书人参加太平军的积极性。

每当杨秀清的手下抓到俘虏,先看手掌是否红润,一旦认为是读书人,那就推定为“妖”,必定斩杀。

(2013-04-26 07:18)
标签:

《大唐霸业》

李渊一家子

文化

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唐朝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这与老李家到底有什么关系?

我将研究的起始时间选在了598 年1月(开皇17年12月),在一个地名叫京兆武功的地方(现今陕西境内),有一李姓家族的大宅院,宅院的主人——刺史李渊先生正在兴奋头上,因为他的老婆之一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这是窦女士为他生下的第二个男孩。

对于李剌史来说,这个男孩的到来,除了象今天妇科医院的走廊上那些做爸爸们一样的欢喜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异样的感觉。他决不会意识到,这个男孩将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牛朝代的打造者。

现在小朋友正在他妈妈的怀里吃奶。

孩子吃奶的事没有什么好描述的,不过,正好有点时间来看一看围着他转的两个特殊人物。是两个女人,一位是他的独孤奶奶,隋文帝独孤皇后的亲姊妹;一位是他的母亲,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