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 14:33)
25年的夏天,多水不多财。从6月开始一直断断续续不停地下雨,闷热潮湿得像南方,对胖子不够友好。不过这也赖不得天气,我自身体质就是脾虚多汗,上焦火下焦寒,气血不足。大概是遗传了我妈妈,略微活动一下,哪怕是吃个饭汗珠子也往下淌,据老人说这种体质的人发不了财(鼻尖出汗,一辈子白干)。我哥则遗传到了我爸截然相反的基因,再热也很少出汗,而他也没发财,迷信要不得。
几月前发生了一件诡异的事,一位前同事,他在七八年前就离开了公司,但他当初来公司是我面试招进来的,专业上是对口的,但性格偏木讷,缺少一点年轻人的冲劲,离职后跟我一直保持着联系,比如偶尔需要我帮忙推荐信之类的。前几年回了南方,总体上发展不算太好,现在岁数也不小了,没成家也没攒下什么钱(通过聊天判断)。3月的时候曾经给我打过一次电话,处于失业状态,问有没有合适的工作介绍给他,春节也没敢回老家等等,听着状态不是很好。当然我帮不上什么忙,简单宽慰了几句,还是聊了不短的时间。没过多久,4月份微信上就收到他几个奇怪的信息,再过了两天又接到他莫名其妙的语音电话,一听就不是正常状态,两三句就挂断了。或许是我过于敏感了,紧接着就报了警,担
(2025-04-22 09:26)
如果问我是否有最不喜欢的某个时间地点的话,我肯定会选择北京的春天,至少是之一。首先,北京基本没有春季,一是指春天的时间很短。二指即便有也不怎么不符合春天该有的素质和观感,没有微风细雨,却有西北风刮着沙尘和柳絮,没有惊雷却有咳声一片。其次,给这个最不喜欢再加一个限定条件的话,那就是上了一定岁数以后待在北京的春天,过敏性鼻炎、风疹、干眼症近几年全来了,让人很暴躁又虚弱。每天出门,除了手机钥匙,还有纸巾、湿纸巾、口罩、鼻炎喷雾剂、板蓝根和感冒冲剂、眼药水等等,走在路上就跟被人欺负了一样,眼红咳嗽泪涕横流。幸亏上周的一场风和一场雨来得很及时,来自蒙古大漠的狂风虽然有点虚张声势,但也把漫天的花粉柳絮全打残落地,紧跟着一场中雨又把整个城市清洗了一遍。今早出门,就没打喷嚏,舒服多了。
我的叔公,上个月离世了,享年95岁。因为他由于耳背严重没法听到声音,就算当面跟他喊话也听不见,也就渐渐失去了跟人交流的能力和意愿,在我印象中他一直是一个身体健朗又乐观的人,八十多了还能出去钓鱼,总是笑呵呵地。自从无法正常交流后,精神状态一下垮了,当然岁数也确实大了,虽然没有什么重病染身,但到了一个
昨晚或今早凌晨,据说北京有地震震感,我完全没有感觉到,虽然我是觉很轻的人。然后说华为、小米、VIVO等国产手机都有地震提示,而我也没有收到,因为用的是苹果。早上出门依旧有轻微鼻炎症状,近几年的春天大多都这样,到了公司先去社区医院抽个血,差不多每个季度一次,监测一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等指标。回到工位上,用Deepseek搜一些项目信息和宣传材料的组织,真厉害,虽然精准度稍差一些,但已经基本超过5、6个人的小组开两三次会的成果,反应快效率高,你不停它就不累。所以说,以后很多工作真的就没了,
比如:分别以李白和杜甫的风格,写一首关于北京春天圆柏花粉造成的过敏人群高发的7言绝句。
DS的回答:
李杜诗风差异显著,在表现同一主题时各有侧重。李诗善用夸张想象赋予自然现象以神话色彩,杜诗则更
(2025-02-14 09:52)
都说过了元宵节,春节也就彻底结束了。只是现在的城市里,丝毫没有元宵节的气氛,没有花灯、没有龙狮队、也没有烟花,吃俩元宵或汤圆看个晚会就潦草收场了,各单位连假都不放一天。小时候老家那边不仅有各地的舞龙队走街串巷,非常热闹,孩子们手拿小炮仗或烟花,追着龙队一路疯跑,姑娘们则多去赏花灯。大多地方上元宵节都有庙会或游园会或灯会,各种表演各种小吃,还有灯谜竞猜。我们中学就组织过,在一个显眼的教室里,挂一圈的小纸条,上面是各式谜语,答对了去门口领一个小奖品,大概率是糖或水果,当然都是自己学校的家属或学生们。相比春节窝在家里的团圆属性,元宵节是开放型的游园式节日,大家都会走上街道或公园,自古就如此,不过现在的社会状况,估计灯谜啥的就不会再搞了,人手一个智能手机,还猜啥谜?
有传言要把5天工作制改成上四歇三,其实不如在一些传统节日或节气上多放几天,春节、元宵、立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寒食、冬至等,少数民族还有三月三、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开斋节等等,再加国庆节、劳动节、妇女节、儿童节,都放全了,这一年得多喜庆啊。这个春节假期加年假前后16天,除去路程两天杭州逛了三天,在老家
北京这个冬天貌似比较温和,城内不见一片雪花,河面大多也未上冻,不说都不知已进入三九天。事出反常必有妖,所以这边有地震,那边有大火,开年不利的还有大A,这波跨年行情很伤人,都懒得骂了。
前天还有一个噩耗,我的大堂哥病逝了。从血缘来说比较近的亲戚,我爸妈各自有一个弟弟。叔叔下面有2个堂哥两个堂妹,而舅舅那边有三个表哥。他是我亲叔叔的大儿子,算是这一辈人中的大哥,比我大五六岁,还不到60。叔叔和舅舅都生活在老家农村,几个兄弟姐妹也都在家务农,小时候奶奶和外公外婆在世的时候,我们每年都会在春节前回家探亲,我在几个孩子中算最小的一个,所以他们都带着我玩。后来老人相继离世,我也离开浙江来到北方,就少有联系,差不多三五年才见上一面。不过这位大哥印象还是挺深的,他自小发育不好,有严重的罗圈腿,小个子大脑袋,说身有残疾也不为过。但他一直都是乐呵呵地很开朗,从不跟人红脸人缘极好。他的身体状况不太适合重体力劳动,但他早在80年代就出去打工了,有闯劲、不服输,挺励志的,不像我舅舅家的几个表哥,一直就窝在农村里无所事事,有两位一直也没娶上媳妇。在我初三暑假的时候,去杭州参加一次田径比赛,没想到
还有几天就要跟2024年说再见了,没什么值得纪念或感慨的,非要总结的话,大致就一句话:又挺过一年!公司还在,工资还在,人还在。心酸啊,往前倒5、6年绝对难以想象,困难来得如此迅猛。说到底还是家底薄啊,不论是个人还是更大的集体,一路过来原本就是颤颤巍巍,脆弱的产品、脆弱的管理、脆弱的市场,脆弱的各个环节。想起广智的说过一段:我们厂只有百十人,我们工厂是造汽车的,所以每道工序只能有一个人,造成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但凡有一个岗位出问题,整个工厂就瘫痪了。就是那种很容易有连锁反应的脆弱,主打一个全方位的提心吊胆。放眼世界也差不多,以前啊,总觉得咱们落后,别人一定很先进,很强大,很固若金汤。可这几年看看,老毛子和二毛子干了三年也没准信,而伊利亚几小时就变天了;南韩总统把戒严当儿戏而老百姓把总统搞死当儿戏;而对岸的大统领的事儿就更没谱了,今天说为加拿大可以在星条旗上加一颗星,明天说要买格陵兰岛,等等等等,都是什么草台班子啊。
邪门的事也发生在身边,最近北京一好哥们开始练功了,天天站桩混元功,咔咔地切砖,隔空灭蜡烛。说过段时间打通大小周天就可以帮我治膝盖的伤了,哭笑不得。而另一个老
(2024-11-28 14:17)
一晃又入冬了,昨天最低气温到了-5左右,今天也有大风,很冷。我经历过最冷的气温是-26至-30,在呼伦贝尔和兴安盟。其实东北的冬天在室内很舒服,暖气很足基本都在25度以上,很多饭馆里吃饭喝酒的客人都只穿一件单衣甚至光膀子,即便如此,现在冬季去东北那边出个差什么,基本都躲了。因为你根本不可能出去,只能在屋里待着,-20多度大概是什么感受呢,一句话形容:这个世界被冻上了。仿佛空气、阳光、声音、所有的花花草草和活物,甚至连思维,都被冻上了。如果地上有积雪,鞋子踩出“咔哧、咔哧”的声音,都觉得很美妙,因为周围就剩下寂静。如果没有雪,北方的冬天景色就更显得破败不堪,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大都市,北京也一样。光秃秃、灰蒙蒙是主色调。有些地方的冬季又特别地漫长,5-6个月的时间几乎没有什么户外活动,在家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就已经是非常健康了,最舒坦的活动是去大澡堂子泡澡蒸桑拿,除此之外,大多时间都花在打麻将加喝酒上了。所以,虽然东北人普遍体格强壮,但往往老年之后病患也很多,都是喝酒喝的,要不就是冬季太长抑郁的。唯一的好处可能是那边的土壤更肥沃、河流更清澈、草原更广阔、森林更茂密,因为一年中有大约一半时间,无人打扰。
(2024-10-25 08:31)
24年9月底一直到10月,几乎都是好消息,大概有这么几条:
1.
大A股平地一声雷,炸了一礼拜,后来虽有反复,但总体向上的慢牛趋势,一血前耻。“等了三年,不是为了证明我了不起。。。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自己在股市也只能是一颗小韭菜,账户的三瓜两枣也上不得台面,但一辈子不过人财两字,哪怕每天就赚一块钱,也是红、也心暖。大学宿舍的聚会账户也差不多翻倍了,大家心潮澎拜,明年迪拜翘首以待,哈哈。
2.
闺女的小学生涯到了末期,居然有一点点开挂的苗头,上半年KET考试达到卓越,两个月后PET居然也卡着分一次过了。上学期成绩全班第一,连续两年区三好学生,这学期又选上了大队委三道杠,上周六年级体测全班第二女生第一,一系列的成绩碾碎了我对她诸多的小挑剔。
3.
爸妈身体都还好,爸爸做了眼科手术,恢复不错。妈妈终于去了心心念的大理玩了一趟,没带我爸,这“出走的决心”值得表扬。一辈子照顾家里老的小的,还有小小的,还不能自由飞翔一次吗?
4.
由于膝盖损伤把羽毛球给停了,去医院看看再说。骨科的大夫捏了捏说没大事,髌骨和半月板以及副韧带都只是普通劳损,不用太纠结,好好养着就可以。眼睛视力也下降
(2024-09-13 10:26)
像今年9月初的北京很少见,温度一下降到18-28之间,隔三岔五来场小雨,燥热一洗了之,以往的经验北京通常要到中秋以后才会凉爽一点。而南方大部分区域还持续高温,两三个月了也不见颓势,引发延期开学、电力紧张,包括老家浙江山区,我妈说这个夏天每月电费都近千元了。龙年必有妖,上半年的水患加台风就没少折腾人,消费成本一路飙升,什么都涨,工资却要降。再看大A一路疲软,像是一盘大棋,这一轮美元疯狂加息貌似在全球没有收割到啥,是不是在这谋划点啥?股市是灾,房市是难,就业是坎,放眼全球,都是坑。身边倒是有好消息,侄女历经四年终于考上教师编制了,9月正式上岗,成了家里第四位老师,祖孙三代了。虽然她之前在美术培训机构里也做得相当不错,但还是学校更稳定有保障吧。
今早嫂子发来几张照片,她陪着爸妈去了趟隔壁县城探望叔公一家,叔公的岁数至少九十二三了吧,身体还硬朗就是耳朵不太好使,电话交流几乎是不可能了,只能当着面凑近了说话。我大概也有十几年没见到他了,他是我外公的弟弟,只是岁数上差了不少,从小就是我外公带着长大。他十几岁就参加了游击队,解放后在县政府任职,可惜文化程度不高,要不然是可能做大官的,
奥运结束,北京将迎来一波雨季,温度也慢慢降到三十一二度左右,再熬几天吧,这个火热的夏天也差不多过去了。
今年是中国参加奥运整40年,然后在巴黎正好就拿了40金,就这么巧。作为体育迷,我也整整看了40年11届的奥运,看着前苏联(俄罗斯)的消失,东德(德国)的落寞,美国的遥遥领先,当然还有中国的异军突起。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有几个,84年的李宁,体操王子。88年汉城的开幕式那首Hand
in
hand,另外就是加拿大飞人约翰逊事件。92年巴塞罗那伏明霞在露天跳台的惊艳。96年亚特兰大,阿里颤抖的双手点燃奥运圣火。00年悉尼奥运,占旭刚的绝地反击以及刘国正在男团半决赛中挽救7个赛点击溃韩国。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110米栏夺冠,牛逼。08年北京奥运就不用提了,恢弘的开幕式,中国军团的成绩也完全放飞,只是我身在北京却没怎么去现场观赛,摇旗呐喊不太适合我,还是看电视更舒服。12年伦敦奥运孙杨横空出世,羽毛球包揽五金。16年里约奥运开始,基本就不怎么太关注成绩,也没记住什么印象深刻的瞬间,东京奥运和巴黎奥运差不多,一是时间相隔近了,二是真有点审美疲劳,大多的夺金项目都雷同,换了一拨人而已。不过24年潘展乐是个惊喜,有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