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英雄蝙蝠侠

  8月27日,科幻动作大片《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内地公映,这也是名导克里斯托弗-诺兰蝙蝠侠系列的最终章。起初,蝙蝠侠作为伸张正义打击犯罪的超级英雄,只是美国连载漫画中多个虚拟形象之一,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已然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以多种媒体形式改编呈现,如电影、电视、动画、游戏等,成为广为人知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本期悦博带你走近超级英雄蝙蝠侠。

来历

VISION ORIGIN

英雄漫画中的领袖人物

“形象”来源

  蝙蝠侠的创造灵感来自于佐罗和蝙蝠,一个家喻户晓的大英雄,一个充满神秘感的生物,二者的完美结合诞生了蝙蝠侠这个角色。1939年,在美国《侦探漫画》第27期中,蝙蝠侠首度亮相,由鲍勃·凯恩与比尔·芬格共同创造。起初他与恶人交手曾经开枪杀人,后来成为绝不杀生的正义之士。同期的很多漫画都是讲一些超自然力量,而蝙蝠侠漫画将超能力同侦探能力结合,利用智慧和科技去对付罪恶,成就了蝙蝠侠这一经典漫画形象……[博客全文]

“真实身份”的设定

  比尔·芬格为蝙蝠侠设计了秘密身份:“布鲁斯·韦恩的名字来自于苏格兰爱国者罗柏特·布鲁斯。韦恩是个花花公子,来自贵族世家,因此我想找一个有殖民时代气息的名字,最后我想到了疯狂的安东尼·韦恩。”韦恩表面上是一位富有的企业家、花花公子及慈善家,他儿时亲眼目睹了父母被谋杀,于是立志锻炼肉体与心智,并穿上以蝙蝠为灵感来源的服装打击犯罪。


漫画形象

蝙蝠侠形象的演变

  1943年的《蝙蝠侠和罗宾》系列剧应该是最早的《蝙蝠侠》系列影片,制作条件的简陋使得这部剧十分粗糙,现在来看简直是一场灾难。在一次失败的改编之后,蝙蝠侠又回归到漫画作品上来,经过十年的调整后,蝙蝠侠的着装已经基本成型,也更加合理。从1969年开始,蝙蝠侠的编剧丹尼尔·奥尼尔和画家尼尔·亚当斯深思熟虑后决定,把电视剧中蝙蝠侠经常出没的背景由白天改到了之前《蝙蝠侠》故事最为经典的夜晚。蒂姆·波顿为《蝙蝠侠》系列带来了翻天覆的地变化,影片的票房也获得了相当高的成绩,不过票房随后的逐渐滑落也让这位超级英雄的前景遭到了人们的怀疑,而弗兰克·米勒的《暗黑骑士归来》以及一系列黑暗的故事重塑了人们对蝙蝠侠的信心。新世纪,《蝙蝠侠》系列回归了最初,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蝙蝠侠前传》让我们看到了这个长着翅膀的警察如何对抗罪犯的雄姿……[博客全文]


电影中的蝙蝠侠

电影

VISION MOVIE

蝙蝠侠系列电影


十大不同风格的蝙蝠侠

蒂姆-波顿、乔-舒马赫蝙蝠侠系列

  蒂姆·波顿执导的两部:1989年的《蝙蝠侠》和1992年的《蝙蝠侠归来》;乔·舒马赫执导的两部:1995年的《永远的蝙蝠侠》和1997年的《蝙蝠侠与罗宾》。
  蒂姆·波顿执导的《蝙蝠侠》(1989)和《蝙蝠侠归来》(1992)都有着强烈的哥特风格和歌剧特色,影片有种诡异气氛,看起来是另个风情的邪典童话。由于蒂姆·波顿的导演风格愈发诡异,华纳最终放弃了波顿,找到了乔·舒马赫。乔·舒马赫则有把平淡的故事讲得出神入化的能耐,他的《永远的蝙蝠侠》(1995)和《蝙蝠侠与罗宾》(1997)明显华丽了许多,影片去除了诡异的惊悚气息。可惜的是,舒马赫执导的版本尽管票房还好,却在影迷心中口碑甚差。因此,华纳在2000年后,漫画改编的影片大行其道的时候迟迟不肯再做《蝙蝠侠》系列的续集。影迷与《蝙蝠侠》一别就是八年…… [博客全文]


蝙蝠侠系列反派角色分析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系列

  诺兰的蝙蝠侠系列包括:2005年的《蝙蝠侠:侠影之谜》、2008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2012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截止到1997年的《蝙蝠侠与罗宾》,蝙蝠侠系列作品进入冷冻期。蝙蝠侠系列的延伸和改编,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电影公司不敢冒失开机,编剧压力增大,由于前几集的差劲表现,观众对它的期待形成一种残酷的阻碍,“蝙蝠侠”拍摄计划被无限期地后延。直到八年后,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担纲编剧、导演的蝙蝠侠新作《蝙蝠侠:侠影之谜》的成功上映,为我们久违的这一英雄注入一针强心剂,并使它活了起来。而2008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是继《侠影之谜》的成功力作。从影片的市场效应上说,它实现了商业和艺术上完美融合;从影片本身的结构上说,它在《侠影之谜》上对社会意识的探索更深一步……[博客全文]

争议

VISION FOCUS

蝙蝠侠首映枪击案引发“暴力文化”探讨热


枪击案发生地点

新闻事件回放

  2012年7月20日,当地时间零点30分左右,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蝙蝠侠3》首映礼现场发生一起严重的枪击案,造成12人死亡,59人受伤。嫌疑人为24岁的科罗拉多州大学丹佛分校正在办理退学的神经学博士生詹姆斯·霍尔姆斯,霍尔姆斯被拘捕时并未抵抗,声称自己就是“小丑”——蝙蝠侠系列电影中曾制造多起恐怖事件的大反派。

美国主流媒体:不应就枪击案指责蝙蝠侠电影

  美国时代周刊撰文指出,对于有人质疑电影是否应为枪击事件负责,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大片的暴力倾向使人们认为暴力娱乐会导致现实暴力。但根据美国特工处2002年报告,并无明显证据证明杀人犯会购买更多暴力影像。与其对电影横加指责,不如……[博客全文]


真正的法治社会不需要蝙蝠侠

好莱坞是否该为暴力犯罪买单?

  在蝙蝠侠系列电影中,有一句台词震撼了许多人:“疯狂有时就像地心引力,而你要做的只是轻轻一推。”有人认为,这“轻轻一推”的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手——影视媒体美化暴力。为了追逐票房,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中的暴力镜头越来越多,所谓的“暴力美学”更是受到不少制片方和导演的追捧。事实上除了电影, 美国的电视、游戏、音乐等领域都充斥着暴力元素。这些暴力元素或许不会对每个人产生现实影响,但对一些人来说会像火星一样点燃他们内心的火药桶。
  于是,除了严惩凶手和控枪话题的老调重弹,很多人开始反思美国当代流行文化,尤其是好莱坞大片在此类枪击案中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英国萨里大学社会心理学学者萨曼莎说,“蝙蝠侠”枪击案的发生说明,一些好莱坞电影的确在情节上有煽动民众通过暴力行为报复社会的倾向……[博客全文]

 经济大萧条和战乱催生了一系列超级英雄漫画,蝙蝠侠成为最著名的漫画形象之一。从这一特色文化形式的流行程度,不难看出超级英雄所蕴涵的典型的美国社会审美观和文化特征:个人英雄主义、救世主义、霸权主义等等。蝙蝠侠等超级英雄形象均经历过从黄金期、衰退期到重生的轮回,而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中,来自社会和政界的压力不容忽略,也多次引发对影视暴力元素与现实世界恶性案件频发关系的探讨,将个别暴力事件的发生归罪于某一电影显然是不够冷静客观的,但愈演愈烈的票房大战、为追求感官刺激突破底线的行为,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出品:新浪博客频道 本期责编:meave 微博:http://weibo.com/meave版权声明:新浪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往期回顾
悦博主场

  不知从何时起,“暴力美学”成为电影世界的重要景观,越来越多知名影人对暴力的风格化探索在世界影坛掀起暴力美学热潮,当暴力衍变为一种文化时,我们应该适时的反思。

29,874
VS
28,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