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 > 正文
精彩语录:
赵书:各种风俗习惯都有四个情感要求,我们再怎么变化,这四大情感不能动。
赵书:春节民俗文化可以进步但根基不能改变
主持人:您给我们找的几个原因很有说服力,很多网友非常想问两位民俗专家,过年有哪些风俗习惯,除了比较熟悉的包饺子,放爆竹,贴春联,还有一些什么样的习惯,老师帮我们梳理一下。
赵书:各种风俗习惯都有四个情感要求,我们再怎么变化,这四大情感不能动。第一个是伦理教育,过年的时候,爸爸、爷爷、儿子、孙子,要讲孝顺,伦理关系,我们过年过了半天,家庭团圆要孝顺父母,要孝顺爷爷奶奶,伦理教育。第二个生命教育,过去过年的时候晚上要记家谱,好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我的祖先对祖国有什么贡献,我该怎么办才对得起祖先,才对得起姓氏,我这个民族,为我的后代要传下什么,所以是生命教育。第三个审美教育,就是我们有生有色的春节,声音、风车、欢乐之声,空竹和谐之声,呵护喜庆之声,鞭炮也是喜庆之声,审美教育,包括楹联、对联,包括贴各种灯笼、年画都是审美教育,每个民族有自己的审美教育。第四个道德约束。什么是恶,什么是善,道德约束,宗教情怀,任何宗教对人们的道德约束在过年的时候,这节骨眼上这就叫过年,明确哪些我该做,哪些我不该做,这四个情感要求是不能动的,文化形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可以变化,但是孝顺要继往开来,这是不能动的。
岳永逸:南北方民俗文化差异较大应珍视民俗文化遗产
主持人:无论什么样的形式有情感诉求,这是支撑的点。岳老师南北方过年有什么样的差异?
岳永逸:不仅仅是南北方,因为这个概念很大,春节过年是相当富有地域色彩和民族色彩或者群体色彩的节日。我在北师大开民俗学科,刚好期末,有江苏卢奇县(音)一个小孩写了他们家怎么过年。因为在农村和城市的差异很大,而且一个家庭通常是老中青三代都有,老人肯定还是按照自己续小有的生活习惯,他们说一罐腊八开始,家里就说开始到了过年的日子,要置办年货,南方叫打阳尘,做屋里屋外的清洁。小年开始,到大年三十跟死去的亲人要上坟,这个事情必须做,最晚在30日的上晚就做了,26谐音就是样样有,27样样齐,28样样发,要把它置办齐。这些都是老人。小孩现在在外面求学,现在的生活尤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原则上讲老人以前都退居到幕后,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以前讲究春节必须回家团圆,这个时候在外工作的,读书的,我票不好买,工作很紧张,回来不了了,父母肯定原则上能接受的,而不是一定年年都回去。当下过年,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群体,同一个家庭,不同年龄段的人实际上有着自己过年的方式和习惯,是多元的,并不是单一的。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有不同的文明有并存的时期,现在春节过年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传统的老年的慢慢退居幕后,年轻人成为主体,现在过年,年轻人一定要看春晚,事实上看春晚的还只是部分人的事情,不是每个中国人都去看春晚。年轻的肯定习惯手机短信拜年,现在农村很多老人还是不习惯,还是习惯面对面拜年,刚才说农村先出嫁的女儿必须回家,带着自己的孩子,去自己的娘家给自己的父母拜年,而且在娘家住几天。这是很好玩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文化存在的空间,大家相互比较包容、理解,不像过去说相对在50、60年前,老人是有权威的,一声令下你回来,必须回来,我不得不会去。当然这个时候我们也注意一点,当下年轻人应该还是要理解父母的宽容之心、爱护之心,能回家还是要常回家。
赵书:千念万念不如见上一面
主持人:说更多的过年还是团聚,因为过年,所以大家在远方的亲人,在外一直漂泊的人可以借这个年回家和自己的父母亲人团聚在一起,幸福开心地生活。这就是过年最大的意义。我不知道赵老师您小时候怎么过年?
赵书:我小时候过年,第一个记忆过年,正好是八年抗战结束,全家搬到自己房子里。三十晚上,我父亲,民报的副经理,我们非常宠爱他,他带头向我祖父跪下磕头,把家谱挂在正中央,我祖父告诉他,八年抗战,你妻子不容易,你应该好好对待她。再给父亲磕头,再给爷爷磕头,爷爷给我们讲,家谱上哪一代人都做过什么事,哪一代人死在哪里的,为国家。我觉得是进行了一番伦理教育,生命教育,也是道德教育。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大人非常仔细地跟你说清楚。我特别主张,我们现在独生子女,我们平时在娇惯他,在三十晚上的时候,无论如何让他正经八百的向爸爸妈妈鞠上一躬,爸爸妈妈您辛苦了,爷爷奶奶您辛苦了,姥姥姥爷您辛苦了,在这个时候要有感恩之心。我幼年的春节,家庭教育,这叫感恩。感谢社会,感谢父母,也感谢这个家庭。
主持人:非常传统的一种过年方式。
赵书:很有震撼力。
主持人:家庭观念的灌输就是感恩。
岳永逸:给压岁钱,不像城里有钱的小孩,给钱是成百上千,甚至钱都拿不到手,给一张卡,我们小时候是5分、1毛,5毛,最多80年代晚期,已经快过工作了,我父母亲给我最多的是2元。但是那个钱很珍贵,因为农村的生活环境,你想去买炮,也买不到,(压岁钱)都集起来了,自己去交学费,偶尔自己跟小伙伴上集市买炮放一放,玩一玩。小时候过年有一个期盼能够有新衣服穿。通常过去肯定是农村的家庭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给孩子买一身新衣服。尤其大年初一的时候,左右邻里的孩子都会出来穿着新衣服,这个时候小孩会攀比一下。
主持人:很开心那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