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 > 正文
2月12日(周四)下午1点,“北大醉侠”、中文系教授孔庆东(blog)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畅谈最新力作《脍炙英雄》,妙语文革轶事,针砭时弊,评人论世,缅怀先辈英雄,笑论武侠风云。
精彩语录:
知识分子要把握两点才能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就是知识分子要有勇气,有担当,不管什么场合要坚持说真话;但是同时有自我反思,有自我怀疑,能做到这两点的话,我觉得是做的比较到位。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孔庆东:新书为何取名《脍炙英雄》
主持人:亲爱的新浪网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新浪视频,我是主持人王莹(blog)。现在是“网上大讲堂”时间,我们今天特别荣幸请到“北大醉侠”孔庆东老师,来分享他的新书《脍炙英雄》,欢迎孔老师。
孔庆东:网友们大家好,大家久等了。
主持人:孔老师,这应该是去年12月底出的新书吧?
孔庆东:实际上应该算今年1月份,09年的第一本书。
主持人:为什么起这个名字?我看前面一部分内容似乎跟英雄有点远。
孔庆东:这要看什么是英雄,英雄不一定是战斗英雄,会打架的人,文化界一样有英雄,有文化英雄,其实各界各行都是有英雄的。英雄的定义可能有很多,在我看来英雄应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个是思想境界层面的,就是从“英”这个角度来理解,另外一个从感情意志层面来理解,就是这个“雄”,英在我看来就是英明,英明是什么意思呢?是你知道为什么而做事,为什么而活着,讲得白一点,就是为正义的事业去奋不顾身,这就叫英雄,一个要为正义的事业,第二个能够挺身而出,挺身而出就是这个雄。
主持人:这就是您对英雄的解读。
孔庆东:对,所以英雄不必会武功,不必是军人,他可以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能够表现出来,也都能够遇到。
孔庆东:博客实现了个体之间的平等交流
主持人:那孔老师,您之前写了很多书,后来为什么选择写这样一本书呢?
孔庆东:其实这并不是我专门要写一本书,网友们知道,这其实就是我去年一年的博客选,是从我的博客里面选出来的文章,我大概现在一年出这么一本博客的书,博客好像大部分很难出书,但是我很幸运,我已经出了三本博客书了(笑)
主持人:而且我觉得您博客好生动啊,还有各种各样的图画。
孔庆东:对对对,我也在探索博客应该怎么写,博客是一个崭新的文体,在这个文体上中国和全世界都是同步的,我们不敢说中国领先,但起码中国不落后。那么我也在探索博客可不可以成为文学,博客在我们的当代文学史上将留下怎么样的一笔,博客文体跟以前的文体比,它有什么得天独厚的地方。
主持人:孔老师,您探索的结果能告诉我们吗?
孔庆东:结果还没有,但是正像你已经意识到了,博客它显然更灵活,第一,更灵活多变,第二个,它更能够与读者互动。
主持人:而且我觉得风格可以不统一。
孔庆东:对,风格不要统一,不要一本书里边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章,第四章,不要这样的,博客可能不适合于这种高头讲章式的写法,博客我说就是一个博采众长的客厅,一个客厅里边大家都可以来谈,所以我的博客叫“东博书院”。这里面是有主体的,但是这个主体和其他的主体之间是充分交流的,是充分的平等交流的。
主持人:那成书的博客文章是不是又有它不同的样式或者主题呢?
孔庆东:当然要注意它的系统性,可能这本书里边跟英雄的话题相关的文章比较多,另外呢,又考虑到去年涌现出很多英雄。
主持人:而且孔老师,我们看到您每一小节都用七字标题来概括,这是不是有一个特别的用意呢?
孔庆东:这只是为了大概的整齐吧,虽然是七个字,但是它并不像一首诗一样的,也不押韵,这只是从文章中摘出这么一句,能够代表这一个栏目,代表这一集意思的这样一句话。
梁漱溟与毛泽东在会场上起冲突的往事
主持人: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网上也有网友在进行评论。
网友:孔老师出的这本书和自己以往的风格是一样的,还是那么的幽默和辛辣。
孔庆东:人的风格不可能经常变的,人的风格是有一个基本的稳定性。像这里边文化的英雄,文化界一样有英雄,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梁漱溟先生,他就是文化英雄,第一,他是正义,他坚持自己的真理,他不管你是谁,你是毛泽东也好,你是孔夫子也好,你是耶稣也好,他坚持自己的正义,梁漱溟先生就敢于这样。特别你想在建国之初,那时候共产党特别伟大光荣,那时候全国人民都拥护共产党,觉得共产党还有什么想不到的吗?他觉得毛主席有没想到的地方,毛主席要不让我发言就是压制民主(笑)所以他有一次很著名的跟毛泽东的冲突,现在很多学者都从政治角度看这个事情,我更多是从人性看这个事情,我觉得这个挺好玩的,这两个人都没有什么架子,两个人都不顾自己的身份去“吵”,两个人都不顾自己的身份,就是两个人都弄得比较下不来台,我觉得这个时候人的真性情出来了。
主持人:就事论事。
孔庆东:他俩都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或者为了个人面子,其实个人面子都受损害了,要讲身份的话两个人面子都受损害了,但是两个人不顾那个,梁漱溟一定要把自己的那套说出来。最后大会通过举手的方式不让他说了,但是毛泽东还让他说,所以过后梁漱溟总结这次冲突,他总结的比较好,我觉得也是这样。
我在看这个事情的时候就觉得第一,知识分子要有勇气,有担当,不管什么场合要坚持说真话,但是呢另一方面,不要认为自己就是真理了,你不要认为我侠肝义胆,你看你当领导的就得听我的,我们都是学者专家,不能这么固执,这个时候不要太主观,你认为领导有错误你可以提出来,但是你可能也有错的,首先你要有自我质疑,而我觉得梁漱溟了不起是在这一点,他事后觉得我当时的意见并不是正确的。所以我觉得知识分子要把握这两点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就是敢于挺身而出,但是同时有自我反思,有自我怀疑,不要搞两个凡是,我们不能说政府说的都是对的,但是也不要认为政府说的全是错的,能做到这一点的话,我觉得是做的比较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