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燕杰:演说的激情需要智慧的滋润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15:25 新浪博客
![]() 李燕杰:一个人不应当总是说“我需要生活”,我要经常对自己说“生活需要的是我”。 精彩语录: 大演说家,第一场上台之前也紧张,我也是如此,怎么从紧张到不紧张了呢?不紧张,不紧张就是放松。因此我认为今天年轻人上台之前,第一,要思想与精神放松,第二,是肢体,胳膊、腿要放松。 如何让演讲充满激情 主持人:所以老师,您是很坚强的一个人,或者说很有毅力的一个人,我们发现李老师您在演讲的过程当中,总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从何而来的呢? 李燕杰:这个东西我要简单回答,从两种人那儿学来,一种人是古圣先贤,名人,因为前几年我在大上海,有个小孩问我,李教授,你喜欢哪些教授?我心想我是搞文学的人,喜欢的作家太多了。他又问我,你最敬佩哪些作家?中国的?我说中国的作家从历史上分解的话,我最欣赏的一个是屈原,一个是文天祥,现代文学史上两个,一个鲁迅,一个闻一多。他很惊讶,他说没听有人这么说过,我说这四个人有三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个,都爱国的志士,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他们都是很博学的学者,很有学问。第三条,应该是很热情的诗人,又是英雄,又是学者,又是诗人,而且他们给我们留下的都是哲理。所以这些东西我拿来以后就变成我的营养。所以每一次我讲到他们的时候都很激动,我说四座高耸入云的高峰耸立在土地上,从这儿我学到很多东西。 再一个方面,毕竟这些人我都见不到了,那些年当中我经常想,在我家里边有这么一串照片,第一个,我觉得应该好好地研究国学,尽管我小的时候跟着我父亲学国学,我读《易经》可不是在大学里老师教的,我在大学期间读书的时候,谁敢讲《易经》啊?没有人敢,我是两、三岁,三、四岁听着我父亲给外国朋友开家馆的时候,我坐在旁边听出来的。 主持人:要从他们的精神里面吸取力量,让自己往上走。 李燕杰:对,而且要想搞好演讲,我的演讲为什么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呢?从1977年1月25号走上讲台,现在已经讲了200多个题目,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中学生,大学生老给我起外号,一个说我是奔腾5,一个说我是F5,那证明了一条,我是天天向青年人学习,我的博客既有像刚才说的这些老先生,古代的仁人志士,更学习今天的青年人,你像现在我经常琢磨于丹为什么这么好,蒙曼为什么这么棒,方永刚同志很不容易,昨天、前天的电视上还说呢,他爱人怕他过不了这个春节,所以元旦的时候就给他做一身新衣服让他穿了一下,他也是癌症,我也是癌症。 主持人:所以这个精神的力量很重要。 李燕杰:对,所以我积极向他学,所以我家里那个博客里边既有于丹,方永刚,潘晓,还有黄帅,我觉得这些人对我都有启示,同时我那个博客里边,说起来你也不相信,有李宇春,有周笔畅,而且还有陈晓旭,我每个人把它写一写,整理整理,从他们身上我去感受感受,因此我最近还办了一件事,我写了一个《巾帼启示录》,上至宋美龄,邓颖超,下至陈晓旭,乃至于丹等等这些人,我写他们的目的,一则我向他们学习,二则,我也通过我的语言传导出去。我没病之前几乎三天两头在台上,哪怕病了,这两天很多单位要求我,清华大学要求我明后天又要上台,我把他们传导出去该多好啊?所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如何消除演讲中的紧张情绪 主持人:所以这是一种可以通过演讲传达给受众的,其实我们现在很多网友也特别对演讲感兴趣,特别喜欢,或者特别向往在很多人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一上台他就语无伦次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或者这个情况到底怎么来解决呢?这好像是很多人都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了。 李燕杰:对,这个东西说来也简单,现在西方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无论如何,人们上台都是容易紧张的。那些大演说家,第一场上台之前也紧张,我也是如此,怎么从紧张到不紧张了呢?那不紧张,或者叫紧张的对立面是什么呢?不紧张,不紧张就是放松。因此我认为今天年轻人上台之前,第一,要思想与精神放松,第二,是肢体,胳膊、腿要放松。 主持人:四肢要放松。 李燕杰:四肢放松,你像我上台的时候,我开始有意识的,比如怎么摆茶杯,怎么跟大家打招呼,怎么写一首诗,这个既是演讲的需要,也是放松的需要,精神思想放松了,肢体放松了,然后自己更为重要的是眼神要放松。你看群众的时候,群众喜欢你,你也喜欢群众,这一瞬间你就变了样儿了,做到这一点关键有三条,第一条,你得把讲的内容跟你平常学习的东西要结合,我为什么成了北京市藏书状元,因为每天每天要前进,每天每天要学习,每天每天要补充,所以第一条,得增长学问。第二,向社会学,每天见了青年人,我是不大容易看人家缺点的,我总是看人优点,你老是看人家缺点就找不到好人了,而今天青年人,你像老头子们看了都很顺眼,你也不现实,就像我父亲对我这一代人看法一样,我记得我参加革命的时候去当兵了,父亲不太高兴,那叫好人不当兵,那时候也有代沟,那今天有没有呢?肯定是有,但怎么样打破代沟?我觉得非常非常重要。 所以怎么打破?我经常向青年学习,不仅向中国青年学习,而且向外国青年学习,我这儿有一个复印件,这是我在美国认识的一个美国的张海迪,叫金史密斯凯文,所以我说她跟我聊天的时候,聊到很多哲理,她给我的启发教育真是很大的,确实非常有启示作用。 主持人:她也是一个残疾人? 李燕杰:他是个盲人,所以她跟我讲了这么几条,她说我这一生当中不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残疾人,而且我千方百计地让人们感觉到我不是残疾人,我帮助了你,目的不是让你回报我,因为我懂得,我帮助了你以后你还可以帮助别人。你说这话多棒!所以这个女孩儿,当然现在岁数大了,我认识她也就二十多岁,现在可能得四十多岁了,而且她也讲了这么一个道理,她说我帮助我的学生,我教他一百次没有把他教会,我要教他第一百零一次,学生错了,首先检讨老师的责任,学生都对了,还要老师干什么呢?所以我觉得美国的青年人要学张海迪,那么中国大陆我也遇到过,你比方说一个叫石洪的女青年,这话讲的太深刻了,我觉得将来都可以打成字幕,你如果把我当残疾人,那你对我的许多想像要求都会降低标准的,耳聋对我来讲是微不足道的,我从来不把自己当一个残疾人,这不是自我安慰,是自我激励。太棒了,还说一句话,我认为一个人不应当总是说我需要生活,我经常对自己说,生活需要的是我。所以我每次交谈的时候,为什么都能记下来呢?因为我们彼此之间不是用声音说话,她写在纸上,我也写在纸上,用文字交流,所以她东西记了很多,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在咱们博客上多公布一些,对大家是不是也受激励?所以残疾人有的人说是弱势群体,我说也不见得。 还有比如说张志新,可能年轻人不记得了,张志新堪称为一个烈士,他女儿我也很熟,他女儿说这么一段话,文革以后,十多年以来的逆境生活永远使我难以忘怀的原因,使我懂得了要正确看待逆境,逆境固然不好,但压力会使人在屈辱中树立自尊,在强权面前保持人格,它能促人向上,使人坚定。现在我上大学了,身处顺境,当然也有压力,处理不好也会搁浅的,妈妈是烈士,可我不是,我只是烈士的女儿,更要做的好一些,绝不给烈士脸上抹黑。所以我说每天我在搜集材料,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学习,如果每天把这些资料集中起来,在演讲当中一展示,对同志们是不是也有启发作用呢? ![]() 清华大学出版社:总有一种方式让你脱颖而出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