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十七大走进新赣州 在可持续发展中谋划长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21:18 中国江西网
如果说,我市的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启动了三大矿产业集群良性循环的阀门的话,那么,发展精深加工,延伸矿产业链条,则是带动三大矿产业集群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回望2006年我市矿业经济取得的骄人业绩,在为之感到自豪的同时,其实更应看到业绩的另一面——目前我市很多矿山企业还是依靠卖原矿,依靠矿产品价格的持续走高。价格是市场中最活跃的因素,常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而矿业经济发展如果建立在产品价格走高上,一旦遇到价格波动,过去的成绩也许又只是昙花一现。 南康的探索给人以启发。那里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不多,但有色金属加工冶炼企业达28家,涉及到的矿种有钨、钼、铜、铌、稀土、铋、锡等,门类比较齐全,而且有的矿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如铋锭产量就已占了全国的1/3。这些加工企业的发展,使得南康已成为吸引外地矿产资源来料加工经营的洼地,省外、国外的资源纷纷向该市聚集。据不完全统计,该市每年加工生产有色金属15万吨左右,原矿80%以上从全国各地甚至国外调入。南康市的矿业经济运行实际上是以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为龙头,大力引入外地资源到本地加工集散。实践证明,以有色金属加工集散为主的矿业经济,不仅推动了南康经济的发展,而且能较好地保障本地矿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抑制来自于矿产品价格波动产生的影响。 实际上,近几年来,赣州的三大矿产业发展过程,也是矿山企业从初级产品到深加工产品的一个转变过程。以政策引导推动,着力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的工作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执行着。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对原矿分配实行扶优扶强、扶持和引导深加工,资源供给向精深加工企业倾斜,对钨新增资源包括共伴生钨矿的其他矿山,依法配置给高品质硬质合金、钨材加工企业;稀土原矿定向配置给深加工项目和企业,以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 ——出台专项政策措施,在税收、用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关,项目研发合作。 ——举办中国(赣州)钨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国稀土学会四届二次理事会暨中国(赣州)稀土发展战略研讨会等全国性的专业学术会议和活动,组团参加世界钨业大会,举办一系列技术创新讲座和培训,加强企业人才培训,助推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延伸精深加工链条。 一条条促进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的措施,给我市三大矿产业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如今的赣南矿业已由原来简单粗放的采掘冶炼,改为利用科技之手精耕细作:在稀土开采上淘汰了落后的池浸工艺,而采用原地浸矿工艺,使稀土矿综合回收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以上,最高浸取率可达到100%。在钨精深加工上开始了探索,章源钨业公司设立了技术创新中心,并首开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我省民营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先河,聘请法国专家为技术顾问。几年的时间内,该公司便创造了利税以3位数增长的奇迹,其中科技贡献率超过80%。 走过一年又一年,我市钨、稀土产业由矿业经济全面转向加工领域,产品结构从初级转向中级并不断延伸。目前,超细APT制备纳米钨粉、纳米碳化钨粉、纳米晶掺钇硬质合金复合粉末等产品已开发和生产,钨钛固溶体产品已填补省内空白,钨粉、硬质合金产量成倍增长,今后几年还将有更大的跨越和提升。稀土在永磁材料、荧光材料、陶瓷功能材料等稀土深度加工和应用领域也有较大发展,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时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是全国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最多、产量最大的集散地。 赣州的决策者决不会就此止步。聘请专家重新编制赣州钨、稀土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要素环境,推出一批深加工项目,引导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建设国家钨、稀土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钨、稀土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全国重要的钨、稀土为主的有色金属原矿、再生金属以及制品交易物流中心,推动钨、稀土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5年内力争形成10个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中钨产业200亿元,稀土产业150亿元……谋求赣州三大矿产业长远发展的思路已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赣南百姓的眼前!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