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维吾尔传统民居博物馆:喀什高台民居 |
---|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04:59 大众网 孙国栋 |
6月30日,2007全国网络媒体新疆行采访团来到位于喀什市老城东北端、已有600年历史的高台民居参观,体验传统维吾尔民居建筑和日常生活。 高台民居维吾尔名为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位于喀什老城内地势最高的一条长达数百米的高崖,在历史上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己存在。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迹。公元九世纪中期喀什拉汗王朝时,就把王宫建在这个高崖的北面,高崖的南面与北面原来都是连在一起的,分南北两端。 住在高台民居的94岁高龄土陶艺人买买提阿西木讲述,高崖分成现在两个互不相连的南崖和北崖的来历。据说在数百年前一次从帕米尔高原突如其来的大山洪把高崖地带冲出一个大缺口,从此南北割断,分成各自独立的两个高坡,现在高台民居就建在南坡上,已经有600年历史了,是喀什展示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 走进民居入口,映入眼帘的售票处和导游小姐提醒我们,这里已经是经过开发的旅游景点,导游介绍说,目前共有近600户人家居住在此。按照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的习俗,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挤挤挨挨。这些房屋大多是用泥巴和杨木搭建而成的。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甚至还出现了“过街楼”,从二楼能直接跨街过巷到路的对面。在这些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之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50多条小巷,没有本地人带路,外来人一定会迷路。 走进小巷,就犹如走进了维吾尔族的风情画中。那些并未经过规划的、随意建造的、根据住宿要求和在原住地向四周延伸,向高随意加层楼上楼、楼外楼,民居错落有致的排列出幽深却四通八达的小巷。小巷幽幽,小巷深深,初进小巷的人都会认为走进了迷宫;七绕八弯,左转右拐,爬上爬下,从一个小巷口走进去,可走大半天还出不来。 导游介绍说,高台民居没有经过设计和规划,房屋结构很不合理,更重要的是没有地基可言,一旦遇到地震等外力影响就有可能倒塌,不久前就曾发生过路面坍塌的事故。而且由于年代久远,高台民居的泥巴已经脱落,露出了木头,加上房屋都连成一片,一旦发生火灾整个民居将会在几个小时之内化为灰烬,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编辑:MoA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