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兰干村 |
---|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03:07 天山网 高磊 |
记者们在兰干村采访。后面能看见的建筑就是兰干村新盖的村委会 6月28日上午,在库车县采访第四届新疆国际旅游节暨第四届龟兹文化旅游节的“2007全国网络媒体新疆行”的记者们,来到了库车县阿格乡兰干村。这就是73岁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卡德尔·巴克所在的村,兰干村也是因为这位老人而有了知名度。 兰干村位于库车县以北18公里处,与佛教遗址苏巴什古城相邻2公里。该村东西长560米,南北长3200米,有耕地354亩,全村只有62户人家,是一个精致的小村。 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卡德尔·巴克 汽车驶进兰干村新修的大门,就是一条干净的水泥路面。路两边是村民的庭院,大门、院墙和住房都是一个颜色、一个样式,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路两边。这些都是去年才盖起的抗震安居房,62户村民都搬进了新居,用上了沼气。村里还新建了村委会办公室、文化活动中心、医疗室…… 路边长着一些桑树,还有熟透的桑葚挂在树上,诱得记者们不停地向树上张望。小渠里还流淌着清凉的水,水声汩汩,使空气里充满了湿润的味道。 兰干村耕地贫瘠,小麦亩产在200公斤左右,玉米亩产在350公斤左右,复播玉米亩产150公斤,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仅有1200元,属于库车县比较贫困的村之一。 上世纪60年代末,部队来到了兰干村。30多年来,兰干村的群众与部队官兵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凝结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只要是部队的事情,就是村里的事情。1996年12月,部队铺设通信线路,要经过村里的麦地,乡亲们不但没有一句怨言,不要一分赔款,还自发走上工地,冒着摄氏零下20度的严寒,100多名男女老少与官兵并肩作战。阿不都是村里的木匠,看到由于铁锹、十字镐柄粗糙,许多战士的手磨出了大大小小的血泡,主动拿出刨子,开着拖拉机,沿着工地跑,挨个把战士们的劳动工具刨光滑,还要亲自握柄,自己感觉满意后,才交给战士。 村民站在新搬入的抗震安居房的门口 每逢八一、十一、新兵入伍、老兵退伍等时机,村民都要杀牛宰羊慰问部队;每年的小白杏、葡萄、核桃、石榴成熟后,家家户户提着大筐小筐送到部队,让官兵先尝。 2001年4月,部队驻地遭遇几十年不遇的风暴,营区围墙被刮倒400多米,砖头倒在了群众的庄稼地里,乡亲们谁也没说啥,还将地里的砖头在墙根堆好,摆放整齐,一块砖也不拿。 兰干村的村民 感动于这些事迹,村民卡德尔·巴克在39年的时间,用日记记录了兰干村与部队之间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 卡德尔·巴克是兰干村的骄傲,是库车县的骄傲,更是全疆各族人民的骄傲。兰干村也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编辑:MoA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