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博访谈:安迪潘洗尘聊博客拍卖油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14:48 新浪博客 | ||||||||||||||||
新年前夕,著名网络波普艺术家安迪(blog)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发布告示,宣称从2007年起,将按照点击数出售他的网络油画作品。此举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告示刚刚贴出,就有人留言,预购油画《文学刺客叶匡政》。 2007年1月8日上午10时,安迪(blog)将和神秘买家——著名诗人潘洗尘(blog)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就网友们关心的网络艺术品价值及点击数销售问题畅所欲言。
以下为本次聊天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光临新浪网的嘉宾聊天室,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小枪。除了电脑参与,您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在移动中关注聊天全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sina.cn。 我们今天请来的两位嘉宾,一位是画家安迪,一位是诗人潘洗尘,跟网友打个招呼吧。 安迪:新浪网的朋友们,大家好! 潘洗尘:大家好! 主持人:先问一下安迪,你的名字据说和美国著名的波普艺术家有关系? 安迪:是,有很多圈内的或者艺术家朋友说过这个。跟那个有一些重叠,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巧遇,但毕竟还不是一个时代里头。因为毕竟我做的艺术是在网络上发生的,是跟互联网紧紧相扣的,所以他那个时代是上个世纪,应该是那种战后美国新浪潮复苏的时候,所以只是仅仅是名字的一种巧合吧。 主持人:后来我看到聊天预告,显示你的谶纬是网络波普艺术家? 安迪:应该是这样的。 主持人:大家熟知你肯定是通过你的油画作品,尤其是上传到博客上的一些作品,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这些网络油画? 安迪:是,这肯定是跟互联网时代我觉得是紧密相关的,因为最早以前像我们这个年代的,我想跟网络还是很陌生的,都是在一个传统的专业系统里做。 主持人:接触的比较少? 安迪:对,后来随着你观念的转变,你会发现当你的思考深入的时候,有时候这个路窄了,你有时候可能要拓展的时候互联网是一个契机,它会帮助你拓宽很多思路,会随着你思绪的不断深入,它的速度空间都发生了变化,和传统的不一样了。所以慢慢的我就随着我的思考,开始慢慢转型了。 主持人:我注意到你以前是在清华大学教书,后来在欧洲,然后回来又在美术学院,大家感觉,感觉你这是从一个传统艺术家转换的,因为之前那条路肯定是一个传统的画家,然后转换为网络艺术,你是怎么想的? 安迪:我觉得是这样,我本身是非常关注先锋艺术的,所以我觉得互联网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先锋的形态,无论从技术上,甚至可能最后从文化的概念上我觉得它是一种先锋状态。所以慢慢的,当你和互联网发生的时候它可能就要分泌出一种属于网络的这么一种性质的东西。 主持人:先以博客上这些油画来说,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幅作品? 安迪:这个还谈不上具体哪一张,因为我觉得刚开始我关注的还是一个解构我们大众明星的这么一种油画文本,实际上是一种大众流行文化,在这个层面上。 主持人:我对你的油画印象最深刻的应该说是李宇春和向鼎的“雌雄同体”,而且我关注了一下网友的留言,有很多不乏是李宇春的粉丝或者是向鼎的粉丝都在互相攻击,包括对你的一些攻击,当时在创作它之前有没有考虑到这些后果?而且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明星的粉丝力量都是非常大的,有没有考虑过这种骚扰,以及会遭到这种骚扰的程度? 安迪:骚扰可能都比较温柔了吧,直接就是攻击和谩骂。我觉得互联网是这种性质的,因为互联网它是一个夸张的,大家在网上他这种状态就像一个,怎么说呢?北京有一种叫鼻涕虫,这个空气湿度一大就开涨,然后湿度一小就蹩了,我觉得很正常。 主持人:就是说,你创作之前肯定考虑到有这个情况? 安迪:对,就是我知道这个空间有多大。 主持人:也有人会选择在遭到这种攻击以后回击,反击。 安迪:回击,我觉得这个…… 主持人:就是阐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安迪:我觉得先不回击吧。 主持人:我在潘老师的博客上看到他最新的一篇博客有一句话,就是说“浪费别人的时间是最大的犯罪”,你是否觉得你不说话、不回击是不是有这方面的考虑?不希望那些东西浪费自己的时间? 安迪:是。 主持人:因为你不停地跟网友这种“互动”,肯定会浪费很多的时间。 安迪:对,我觉得现在还没有必要,要有必要的时候,合适的时候要进行一下交流的,我不叫回击,我觉得是一种交流,沟通吧。 主持人:有没有想到过如果有一天被你恶搞过的名人来找你,不管说他是打官司还是什么,这种情况有没有想到过? 安迪:清算,这都属于我的艺术一部分,因为我已经把它放在这个框架里了。 主持人:打个比方,假如有一天真的有人来找你算帐,你怎么办? 安迪:那么我想这都属于我流行文化观念的框架里面,他可能会帮我作品更加完整。 主持人:潘老师,因为我之前知道你有一首诗,叫做九月初九的酒,在一个中学普通高中的读本里。一个诗人通过买一幅油画,而且是这种恶搞的题材或者类型的油画,是一个什么样的初衷? 潘洗尘:我首先说明我不是一个收藏家,我过去对艺术品市场,尤其是油画市场也没有给过丝毫的关注。为什么这次选择了安迪的一幅画,然后感觉好像一下子进入了书画交易市场呢?我理解这个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画交易,为什么选择买这样一幅画?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安迪的这幅《文学刺客叶匡政》是以我的朋友为原型画的,我更看中的是这幅画画的是我的朋友,应该说友情是无价的。我博客中也写到我心目中这幅画的价值,他画的是我的朋友,将来如果有机会朋友有什么重要的时刻,把它作为礼品作为朋友,仅仅是这样一个考虑。 另外呢,说心里话我也是,因为看了安迪挂出的那些画以后,我作为一个写诗的人非常喜欢这幅画的标题,叫刺客,文学刺客。因为刺客在我心里面是一个很崇高的词,它可以让你想到很多的那种,想到伟大的诗人很有豪情的东西。 主持人:我看过你的博客,我注意到你在以前写过一些文章里也提到过诗人的江湖这种感觉,你似乎很喜欢这种江湖或者是侠客的感觉? 潘洗尘:那倒不是,我原来在文章里提到的江湖,我是反对诗歌江湖化的,我希望诗人应该有一些小的圈子,但是我不希望把诗坛变成一个江湖。 主持人:你是不是觉得诗人应该一个人去斗争或者去奋斗? 潘洗尘:对,不应该把诗坛搞成一个江湖,尤其是一个我说现在把诗坛搞成江湖以后,武功都失传了,没有功夫的一个江湖,这个很可怕。 主持人:你购买的这幅画叫做《文学刺客叶匡政》,这是我们以前做的专题“文学死了”里面的一篇文章。你是否同意文学刺客所表现出来的这样一个意义?因为我们都知道文学刺客的感觉,就像一个人说出了大家都不愿意去面对的事情,或是觉得文学已经死了,已经到了一个危险的时刻。 潘洗尘:当时叶匡政抛出这个观点的时候我一直没有发言,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和叶匡政是有不同的想法的。其实我觉得叶匡政文学死了这个命题至少在我看来是一个不能够成立的命题,我倒同意那种低潮和低潮论。可能文学暂时处于一个相对低潮的阶段,或者是说文学的某些旧有的样式,它的旧有形式死了,然后它会用另外的一种形式又重生,但是文学本身并没有死,顶多是它有些不适合时代,包括不适合这种传媒特点等等这样一些存在形式死了,文学本身并没有死。 主持人:也是不可能死的。 潘洗尘: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