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云计算

落地

商业模式

it

云计算将催生哪些新贵?

 

“云计算”是当下一个热门词汇。全球知名的投行美林发布报告称,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到2011年预计将达到1600亿美元。虽然云计算业务仍将处在摸索阶段,但既然IBM、谷歌、微软全世界所有IT巨头都已经“云”集于此,没有理由不相信,一个“云计算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

 

从IBM、谷歌、微软推出的云计算模式看,本质上都是现有业务模式的延续。以IBM无锡云计算中心为例,是由IBM与无锡市政府部门合作建设,依靠政府号召力吸收无锡(国家)软件园内的企业成为客户。政府合作是IBM的强项。可以想见,IBM今后可以在中国复制出若干个这样的云计算中心,可以是针对一小片区域的,也可能是针对某个行业应用的,例如医疗行业。

 

谷歌走的是终端用户路线。谷歌建立了强大的基础平台、软件系统和信息资源,以信息搜索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从广告获得收益。此外,谷歌还开发了具有Office软件功能的在线文档工具,为用户提供在线内容创建和发布服务。

 

 

标签:

it

 

传闻已久的苹果平板电脑将于本月27日在美国发布,据说,这个产品是由乔布斯本人亲自监督开发,被不少消费者寄予厚望,不少人认为,该产品可能成为继iPODiPhone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甚至被认为是未来媒体行业的救星。那么,苹果平板电脑能否像它的“前任”iPODiPhone一样,获得消费者的追捧,同样让苹果赚得盆满钵满?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市场才是试金石。

 

 

标签:

软件

并购潮

规模效应

竞争力

it

不做大就没有竞争力 软件企业主动谋并购 

 

 李云杰

 

在资本市场沉寂已久亚信(Nasdaq:ASIA)近日因为一次大手笔运作掀起了投资者的热情: 12月6日晚,亚信宣布已与联创科技签署最终协议,合并成立亚信联创控股有限公司,交易总金额约为7.33亿美元。受此消息刺激,次日亚信股价大涨22.35%。

 

据高盛统计,亚信控股去年在中国电信行业IT服务市场的占有率为12%,联创科技的市场占有率为11%,而排在第一的是华为,市场占有率为14%。如果按照目前两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计算,合并后新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将遥遥领先于华为,成为国内电信软件行业的新领头羊。亚信控股总裁兼CEO张振清在谈到双方合并的原因时称:两家企业联合起来可以发挥规模优势,能够做得更大更好,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张振清还称,亚信和联创拥有互补性极高的客户基础,亚信的优势是与中国移动合作,而联创的优势客户是中国电信。亚信并购联创后,显然有利于拓展全电信运营商市场。

 

和以前中国软件企业间的并购多数是“大”吃“小”、交易金额较小、主要是为了拓展新业务新市场而进行的并购不

标签:

sap

用友

竞争

高端

调整

it

用友NC是怎样从SAP虎口夺食的

 

全球商业管理软件老大SAP进入中国十几年,一直以稳重、低调形象示人,而近一年来却发生样频繁的人事更迭和策略调整。SAP从竞争对手甲骨文引入纪秉盟担任北亚区ceo力推中国业务的调整。而引入纪秉盟和相应的调整,都与用友等本土厂商的崛起有关。SAP过去几年的增长速度落后于用友、金蝶、浪潮等本土ERP厂商,SAP总部不满于这样的增长速度。

 

回想十几年前,当财务软件还是用友营收的主体时,王文京就做出了“未来不会有独立的财务软件公司存在”的论断,坚决地带领用友从财务软件转型到管理软件。那时,中国管理软件市场被SAP等国外软件厂商所占领着。

 

如今,用友已经超越SAP成为中国管理软件的第一品牌。2009年,在SAP、甲骨文等国际软件巨头受累于金融危机,软件收入下滑或增幅放缓的背景下,用友旗舰型管理软件NC却在高端领域高歌猛进。2009年的前3个季度,用友NC营收增长了40%以上,斩获千万级以上大单20多个。2009年,用友NC的企业集团客户超过了4000家,这个数字是金融危机发生前的2007年的2倍。这些新增客户中,不乏SAP、Oracle的老客户

标签:

戴尔

手机

优势

低迷

it

戴尔做手机没啥优势 

 

戴尔真的进军手机市场了:本周戴尔在北京发布了其首款手机产品Mini 3i。自两年前戴尔空降前摩托罗拉执行副总裁罗恩•加里克斯负责其消费市场业务后,有关戴尔将开发智能手机的传闻就此起彼伏,而最终传闻变成现实,还是出乎笔者的意料。因为手机市场已经拥挤不堪了,而昔日PC老大要进入挤进这个市场,并没什么优势。

 

1、戴尔的消费市场资历浅,经验少。戴尔两年前才成立消费业务部门,进入零售市场。目前戴尔80%的收入还集中在企业客户上。戴尔是IT厂商,不是消费电子厂商。传统上的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及在直销渠道方面积累的经验,才是戴尔的优势,这些优势基本上不适合手机等消费电子业务。

 

2、缺乏品牌优势。戴尔长期在IT市场上树立的低价、高性价比品牌形象,不一定适用于手机用户。与企业用户注重的耐用、易用和性价比的偏理性的需要不同的是,个人消费者更注重个性张扬和感性需求,而戴尔却很朴实很平民——这可以打动在企业客户尤其是低端客户,但对大众消费者不灵光。戴尔手机的官方正式零售价格是3980元,也与平民形象的戴尔不符,难让消费者接

标签:

华为

优势

冬天

冷不冷

it

华为这个“冬天”为何不冷

 

李云杰

 

在去年这个时候,华为还是全球第四大电信设备商;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末,华为就首次超过了阿尔卡特-朗讯成为全球第三大电信设备商;而到今年第三季度末,华为又超过了排在原来排在第二的诺基亚西门子,成为跃居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商。市场排名的依据是权威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的统计数据。截止今年底三季度华为所占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1%上升至20%,仅次于老大爱立信——所占份额为32%。

 

相比之下,华为的几大对手中,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而老大爱立信的市场份额基本没变;华为曾在5月份公布的年报中预计2009年销售额将增长40% 左右——这样的增幅远高于整体市场和这几大对手。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增长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华为为何能一路高歌猛进?华为在扩张的国内市场和衰退的国外市场上左右逢源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华为正在成为中国3G大规模投资的最大受益者。今年初启动的中国3G市场成为全球电信市场的最大亮点。

标签:

华为

第二电信设备商

世界级

差距

杂谈

华为离爱立信近了,离思科远了

 

李云杰/文

 

在攀登世界级企业顶峰的道路上,华为又甩掉了一大对手。据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上,华为已经超越诺基亚西门子,成第二大电信设备供应商。截止今年底三季度华为所占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1%上升至20%,跃居第二;而爱立信继续占据头名位置,所占份额为32%。

 

现在,华为的目标直指实力派对手爱立信。在电信设备厂商中,爱立信不但在收入和市场份额上多年保持着老大的位置,而且它的盈利能力也是最强的。但是,从华为的发展势头看,华为从规模上超越爱立信也许指日可待。近几年华为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爱立信,使得华为销售收入不断逼近爱立信:华为2004年的销售收入为38.27亿美元,爱立信为1320亿瑞典克朗(按照2008年底汇率算约171.6亿美元),到2008年,华为的销售收入为183.3亿美元,爱立信的收入为2089亿瑞典克朗(约为271.6亿美元)。如果双方都按照目前增长速度,华为再需要两年时间就能在在收入规模上超过爱立信。

 

当然,爱立信也不会坐等华为的追赶,爱立信和华为的“拉锯战”会更加激烈。最近爱

标签:

惠普

ceo

直接

it

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赫德(Mark Hurd)是个直接了当的人,他不仅管理方式直接——数字说话、结果导向,而且他在公开场合讲话也直至问题的根本,从不拐弯抹角。在一次企业高管交流活动中,当他听到某个CEO向他抱怨公司的IT部门时,他的第一反应总是:“最大的问题多半出在这个公司CEO本身。”

 

在上周举行的Gartner Symposium大会上,赫德接受了一次采访,并就IT与业务过程相互作用的广泛问题做了一些解答。惠普应该把信息目标放在那些注重业务成效的CEO们身上,还是那些注重技术的IT领导者身上?

 

 “我将在这里阐述我的观点,我不知道在座的听众中有多少是CEO,当人们向我抱怨公司糟糕的IT时——我曾在不少CEO面前发表过演讲——很多CIO向我抱怨公司糟糕的IT时,我的第一个反映,非常诚恳的说:糟糕的可能是公司的CEO,而不仅仅是IT而已。”赫德回答说。

 

笔者以前从没有听到过别人用如此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这种看法:在99%的IT问题案例中,大多数人会把罪责归结为CIO的失败,不是么?IT管理是CIO的职责,所以IT的失败就是CIO的失败。CIO的失败就意味着他将被革职,而CEO只是一个根除无能CIO的狡猾

标签:

惠普

思科并购

跨领域

杂谈

惠普并购3COM: 网络与计算的“混战”

 

李云杰

 

11月12日,惠普宣布以27亿美元现金溢价收购3Com,将与思科在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电信设备市场展开正面竞争。

 

以前,IBM、惠普、戴尔作为计算厂商,思科、华为等作为网络通信厂商,它们之间界限较为清晰,由于服务于很多共同的客户——无论路由器等网络产品还是服务器等计算产品都是企业数据中心的必需产品,思科、华为与惠普、IBM和戴尔结成了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协助销售对方的产品:惠普、IBM等在销售自己的服务器和解决方案时,也会协助销售思科的网络产品;同时,思科在为运营商提供电信解决方案时也会大量采购IBM、惠普等服务器产品,并为之购买原厂商服务。现在,这两大阵营的厂商,无论是IT巨头惠普,还是网络巨头思科都不再甘于这样的“分食”合作模式,而意欲“全盘通吃”,从对方口中夺食。

 

 

(2009-11-05 16:37)
标签:

高端

服务器

突围

浪潮

王恩东的坚持与坚守

 

王恩东没有变化。当他出现在10月28日举行的浪潮第10000台四路服务器交付暨多路高端战略发布会上时,我发现他还是八九年前刚认识他时的样子,不仅外表没什么变化,风格也如一:儒雅、谦和,皮肤白皙、架着一副眼镜的他,常常会给人一些 “书卷气”。而了解他的人,知道他骨子里是个很坚持、坚韧的人。

 

从1991年从清华毕业后,加盟浪潮,王恩东始终如一服务一个东家——浪潮;从早期参与浪潮SMP2000系列小型机的开发工作,到担任服务器事业部负责人,王恩东的事业重心就是服务器。多年前,在低端PC服务器卖得火热,国产服务器厂商日子很好过的时候,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大谈挺进高端的战略思路,进军IBM、惠普等巨头长期盘踞的高端服务器市场。几年来,市场在变,而浪潮服务器的挺进高端路线没变,高端产品和技术研发始终是王恩东关注的重点,也是低调的王恩东公开场合必谈的话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