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22-07-10 11:34)
标签:

生活记录

分类: 心情日记
各位亲友端午安康!
我呢,谢天谢地,也还安康!
为什么说也还安康呢,亲听我说您就知道了!
早上(也不能说早上),起床想到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楼到厨房把燃气灶打开,把我昨天晚上熬夜包的粽子再煮一会,等我收拾好别的这段时间,粽子会煮得更烂一些,到时就可以美美地吃上自己包的白米粽了。没想到下楼下到最后三个台阶的时候,脚下一滑,一个屁股蹲儿,整个人就摔下去了!
最近不是连日阴雨吗?一楼就像发了大水一样,地面湿漉漉的,冰箱、墙壁瓷砖上面都是水往下滴,拖也拖不干,所以楼梯口也是湿的。而我是从卧室直接下楼,没顾上换鞋,也忘了扶楼梯扶手,最主要还是大意了(没睡醒吧?)!
昨晚上睡觉前看仙子发来的微信,她告诉我桐荫里就是去朋友那吃饭在酒店摔了一跤,把髋关节摔坏了,要动手术,现在还躺在医院里,要等过完端午节才能够动手术。她叮嘱我注意,老年人千万别摔跤!因为太晚了我没回她,没想到今天就在自己身上兑现了!
还好,屁股上的肉厚嘛!所以胖一点也还是有好处的,如果我是一个瘦骨伶仃的人,这一下摔下去,估计会是粉碎性的骨折也不一定呀!爬起来,除了
(2022-04-10 12:52)

成长,也许是一辈子的事情?

因为成长也需要机遇、时间、空间!

如果都没有,很难成长。

一辈子不长?一辈子很长?

不管怎样,都要一直成长,老了,也要慢慢成长,长成一棵老树,在风中舒展,在土地上挺拔![憨笑][憨笑][憨笑]

(2022-04-08 12:29)

伤过了,痛过了,你现在还能好好的活着,就是你最大的幸运!

继续好好的活吧!

不要辜负所有爱你的人,不要辜负所有帮助你的人,不要辜负自己。

(2022-04-03 02:29)

蹭 戏

我8-18岁是在醴陵渡过的。

醴陵有一个剧院,剧院经常会有外地来的各种各样的剧团来演出。但凡有剧团来演出,总会有赠票分送各大单位。爸爸属于有资格享受这种待遇的,但他一般不会去看,这就好了我,京剧和各种各样的地方戏我都是看过的。所以我应该是在我的同龄人中间看戏看得多的人。

看多了,上瘾了,有时碰上没有票又想看戏又没钱买票怎么办?好在我知道戏院有一条没有公开的规矩:戏到中场,就不再收票,想看戏的尽管大大方方地走进去看你想吧,能够等到中场的人也不会多,每次也就那么几个,最多十几个吧!是否是老戏院子留下的专为奖励戏迷的一种举措呢?这真是一个好规矩!

于是我就会耐心地站在门外等呀等,听着里面的锣鼓丁子热热闹闹地响和透过门缝传出来的依依呀呀地唱腔(听不清的),尽管看不见台上的人,却可以展开想象,想着台上的是老爷?相公?小姐?丫鬟?还是什么什么人,在怎样怎样的动作。只等到中场一到,门一开,麻溜地钻进去,在后面找个没人的位子坐下,安安心心地享受舞台

(2022-03-24 17:37)
分类: 心情日记

 

说说这个仙人鞭:大概五、六年前,我养的几盆仙人鞭都长得非常好,每到夏季,每一盆都打满花苞,开花时简直能让人也心花怒放。朋友喜欢,各送一盆。

谁料自家的仙人鞭却从此一蹶不振,别说开花,还差点从我家的“花”名册上消失:不是烂掉就是被虫子蛀了。这东西本来是很好养的,几年过去,却一直没长好,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说来这仙人鞭在我家恐非有二十年以上的历史了,还是妈妈在世时我从她那里引过来的。也算是跟随我碾转多年吧。草木是否有情我不知道,但我对它们从来都是认真呵护并喜爱的。这次,我也只能小心翼翼地给发现的哪怕是一个小球、一个小截以更多的关注和养护,指望它们有朝一日能恢复到往昔生气勃勃的样子。这几张是今天拍到的(除了第一张),看来状态很不错。

希望今年的夏天,它们能开花!

(2022-03-18 17:47)

七十了!!![笑脸][呲牙][憨笑]

感恩母亲![合十]感恩亲人![合十]感恩朋友![合十]感恩生活给予我的一切、一切,让我成为今天的自己和明天的我![合十]

也感谢我自己活到现在还好好的!!![笑脸][憨笑][呲牙]

从今往后,更要过好每一天!珍惜每一刻![强][强][强]

相信明天更美好!!![玫瑰][玫瑰][玫瑰]

(2022-03-18 17:45)
分类: 心情日记

生日快乐!

(2012-08-06 23:46)
标签:

南岳

松树

杂谈

分类: 那一片风景

    南岳的松树是最美的!

    每当看到它们挺拔、伟岸、婀娜的身姿,总会从心底发出由衷的赞叹,引发我无限的遐想、、、、、、

http://s5/middle/45b29fc7xc69a4e018964&690


http://s14/middle/45b29fc7xc69a4e1a535d&690

(2010-04-07 14:27)
标签:

生活记录

轻描淡写

美食

分类: 轻描淡写

双蒸饭

       在我的记忆词典里有一个名词叫做“双蒸饭”,那也是“过苦日子”时候的事情。

  “吃不饱”是那一段时间里最刻骨铭心的记忆,童年的很多故事都和这有关:“米豆腐”、“米粉子”、“健康饼”、“李伯伯的魔术”……。

      那时所有的人都吃食堂,爸爸妈妈在机关里面吃食堂,外婆带着我们姐弟四人在外面吃居委会办的食堂。

       记忆里,那时我们每人每餐按定量分别是小孩二两米,大人三两米(十六两秤)。一个小小的陶缽,钵子里的饭永远是那么的少——浅浅的、薄薄的一层。

  居委会的食堂我们是不准进到里面去的,只能站在窗口排队端饭,有时看到别人从厨房里面端出来的饭满满的、高高的,刹是羡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