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梁跃文说佛
梁跃文说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1,861
  • 关注人气:1,8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一法一念,是六祖在《坛经》机缘品中,指导僧人智常时,为人们开示的成佛道理。一法一念的一,是无分别的意思。无分别即是本性的显现。在这里,一法指一切事物本质都是无分别的,这是客观实在;一念指符合无分别客观实在的思想和观念。         
       僧人智常参拜六祖时说道:大通和尚说本性就像虚空,没一物可见,叫正见(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没一物可知,叫真知(了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只要见到这个清净本源,就是见性成佛。可是我听了之后还是不知道什么是本性?                      
       六祖说,大通和尚还有空见,所以使你不明白本性是什么。我现在送你一偈: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
       常与无常是佛教用语,佛教把无生灭、无垢净、无增减概括为常,把有生灭、有垢净、有增减概括为无常。
       六祖在《坛经》顿渐品中,对常与无常作出了与佛经相反的解释:佛经说佛性是常,六祖说是无常;佛经说善恶诸法分别心是无常,六祖说是常。如果单从字面上看,二者是矛盾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六祖与佛经说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佛经说:佛性即空,善恶诸法分别心即五蕴;空相是常,即无生灭、无垢净、无增减;五蕴相是无常,即有生灭、有垢净、有增减。佛经这是单从空相、单从五蕴相上讲的。
       六祖说:佛性是无常、善恶诸法分别心是常。从逻辑关系上讲就是“常是无常、无常是常”;从色空关系上讲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从宇宙人生实相讲就是,佛性是善恶诸法分别心,善恶诸法分别心是佛性,或者说佛性是一切事物,一切事物是佛性。六祖这是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是六祖在《坛经》般若品中提出的佛学命题。我个人观点,可从分数原理、全息理论和佛学色空关系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一佛学命题:
       1.从分数原理看。百分之百等于一,一等于百分之百。“百分之百”是全部的、所有的,即是“一切”,所以“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数学原理,实际是对宇宙万物所蕴含的客观规律的抽象。                        
       2.从全息理论看。全息理论告诉我们,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间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着宇宙整体的信息,与宇宙全息对应。如一张全息人像照片,不管你把它撕成多少小的碎片,我们仍能从每块小碎片中看到原先完整的人像,亦即部分所含信息与整体所含信息完全相同。完整的全息像片是整体,整体是一切,撕成的小碎片,是部分,部分是一,所以“一切即
       据《坛经》记载,六祖要圆寂时,对弟子说了最后四句遗偈:“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这是六祖最想留给后人的真言。 
       而令人遗憾的是,此前一些讲解《坛经》的师者们,对六祖这四句遗偈,要不是一语带过不加解释,要不是人云亦云相互抄袭,如:                                    星云法师的解释:“静止不动不修善,悠闲自在不造恶,断绝见闻心安静,心无拘束无所着。”(《六祖坛经讲话》424页)                                         《大话六祖坛经》作者苏树华的解释:“岿然不动连善也不追求,逍遥自在却从不把恶作。寂静中既无见来也无闻,胸中坦荡什么也不执著。”(《大话六祖坛经》20
       一提起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烧香、拜佛、念经、打坐......感到很神秘,一提起成佛,更是高不可攀难以想象的。其实佛就是生活中一些很平常的正能量的事,都做到了你就成佛了!比如:        
       1.勇于自我批评、自我剖析......                      
       2.不攀比,不跟风,不追潮流......                                   
       3.胜不骄败不馁,荣辱不惊......                                        
  &nbs
(2022-03-26 05:26)
       人们一提到佛,首先想到的是佛保佑。一些人烧香拜佛也是为了求得佛的保佑。人们为什么会把佛和保佑联系到一起呢?就是因为人们把佛当神了。进而认为佛是有神论,而事实恰恰相反,佛是无神论。为什么说佛是无神论呢?下面我就从六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1.佛祖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佛祖是生活在古印度的一个人,他姓乔达摩,名字叫悉达多,因为他是释迦族人,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佛祖生活在约公元前6世纪中叶,当时我国正处在春秋时代,佛祖与孔子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公元7世纪时,我国的玄奘法师曾到过佛的诞生地蓝毗尼。据玄奘记述,他曾看到在他之前八百多年的阿育王在那里建立的标志佛祖诞生之处的石柱已被雷击破,柱头倒在了地下,佛祖坐在其下成道的那棵菩提树,也早没了踪影。
       2.佛祖只是一个导师。佛祖没有创造真理,他只是发现了真理,然后用一生向人们宣讲他所发现的真理——缘起性空以及如何使我们的言行与缘
       偶一日,二姐家大外甥姚振兴向我推荐中科院朱清时院士《客观世界很有可能并不存在》的文章。朱院士用量子力学理论解释佛理,有理有据,深入浅出,阅后畅快无比!于是我便到百度上搜“朱清时”。跃入眼帘的除有关一些文章外还有许多“朱清时院士迷信事件”、“朱清时院士宣扬迷信”等文字。何谓迷信?《辞海》解:“相信占星术、占卜、风水、命相、鬼神等。也指盲目信仰或崇拜。”根据这一定义,朱院士用量子理论解释佛理肯定不是迷信。我想,这些说朱院士迷信的人一定是把佛看成迷信了。
       佛祖释迦牟尼是生活在两千五百年前古印度的一个人,同一时期在古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在古神州出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这些仰望星空的智者们,集中来到世间,用他们智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的文明之路。奇怪的是人们偏偏把佛祖释迦牟尼当成了神,信众们对他顶礼膜拜,不信者对他嗤之以鼻。其实佛祖释迦牟尼同柏拉图、老子等一样,都是
(2022-03-15 14:23)
       轮回,是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一个人如果不修佛,求得解脱,就会永远在“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人”六道中生死相继,如车轮旋转不停,即所谓轮回。轮回真的存在吗?下面就谈一谈我个人对轮回的理解:
       第一种理解,用水、蒸汽和冰的三态变化规律推论: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完全受大自然规律的支配和控制,适于大自然其他产物的规律,也应该同样适于人类。H2O是水的化学分子式。在沸点时H2O变成蒸汽,在冰点时H2O凝结成冰,水、蒸汽和冰,虽然形态发生了变化,但他们的化学分子式H2O没有变。从水的角度看,当它变成蒸汽或冰时,水死了,蒸汽或冰出生了。如果水不把自己看作水,而看作H2O,那么无论变成蒸汽还是变成冰,都没有死和再生,只是发生了不同形态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温度高低程度。我们可不可以设想在宇宙中有一种和H2O类似的东西,我们把它称为业力,天人、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是业力的六种形态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业力的善恶程度。
(2021-02-18 16:04)
       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不惜血本给孩子报各种班,结果弄得大人孩子疲惫不堪,简直就是花钱买罪受。如从佛的观点看,育儿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善心、智慧和实际能力,应注重抓好以下三点:
       一、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感恩心和包容心                          
       这“三心”与佛性相应,是佛性的显现。人若具此“三心”,定会一生平安、幸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