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用户习惯不变,百度在改变
搜索引擎作为网民们最常用的一 种服务长久以来一直非常直观的描述着网民的上网习惯,如何让用户更好的使用搜索引擎一直都是搜索引擎公司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之一。在用户习惯不会改变的情 况下,调整自身算法来适应网民的输入习惯是百度给出的答案。框计算,一个能够理解用户输入想法的语义分析输入框应运而生。百度给出的答案在改变用户习惯的 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如果入口是我们,上下游都是我们
李
彦宏说,在未来,当你开机的时候,你所面临的只是一个输入框,然后输入你的问题,由框计算来负责为你寻找答案。这个描述看似比浏览器操作系统还诱人。因为
它能比浏览器操作系统更快的接近需求。但隐藏在框计算背后的却是百度垄断整个业界野心。框,唯一展现在你面前的用户界面背后是图片、视频、网页、地图等等
服务公司的应用程序,可是,你会记得他们吗?用户需要的是服务,而百度的框计算框住的却有可能是整个产业。
语义分析你能走多远?
林志玲,李彦宏在演讲中给出的答案。试想,一个搜索“林志玲”的人真正需要的是林志玲的照片吗?这个需
标签:
it |
位置(周边)
位置是个很重要的概念,零售业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分别是:位置,位置和位置。所以对于移动搜索来说,位置的因素是决定性 的。鉴于移动搜索的即时性和迫切性都非常强,位置的因素就会显得更加重要,无论是GPS定位、WIFI定位还是基站定位,位置对于移动搜索结果的影响都应 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简短(流量因素)
在我看来简短也必须是移动搜索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我们在进行网页搜索时最快也需要两次点击,即1、登陆搜索引擎网站 2、登陆搜索结果网站。而这样的情况对于移动搜索来讲就会非常繁琐。首先是操作的繁琐,其次是流量的增加。这两种因素都会非常直接的影响用户体验。所以是 否应该对m.google.com进行更多的优化在我看来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界面(没必要改变)
UcWeb是一款非常好用的手机浏览器,但是据说,UcWeb的原理是通过UcWeb自己的服务器优化网页内容后再推送 到用户手机上,从而达到节约流量的目的。在我看来,未来,计算机已经不太可能成为接入互联网的主要工具,在手机上网需求不断加大之时,如何做好手机浏览器 与普通浏览
标签:
it |
标签:
it |
昨天晚上去SINA当了一次群众演员,节目大家自然都知道,听冯鑫老师讲暴风的召回。全文在这里。
实
际上暴风断网这件事揪出了中国共享软件的一个通病:后门。非常简单的问题是,暴风作为一款播放软件为什么要持续不断的连接互联网?它连接互联网的目的又是
什么?如果说暴风断网是中国软件业的三鹿事件,有人会同意吗?我想用户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原谅暴风的所作所为,但是谁又能说其他软件没有类似问题呢?表面上
看起来免费优秀软件又多少人明白其中的门道?
很荣幸的最后一个提了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暴风有没有想过将自己的软件做的更透明?试想一下,如果暴风在断网之前对软件本身连接互联网的动作加以说明,是否还会引来今日的信任危机?
我
明白,这个问题,并不是暴风一个软件的问题,所以我在上文中提到了一些其他的共享软件。这个问题,应该是整个软件业的问题。软件的透明度在降低,用户对于
敏感数据的保护意识还非常模糊。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肯定会有更多的用户担心自己的数据安全。实际上,这个担心在现在看来稍显多余,但在暴风没有说明功
标签:
it |
曹增辉关于《阅读器大众化已死》的言论有些意思,作为一个阅读器的重度使用者,我当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的理解中阅读器的大众化之死分为2个部分,以下,我就简单的说说这2个部分。
1,自杀
阅读器的需求量一直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高端人群终归是少数,这个必须承认,阅读器是浏览工具,当新闻成为碎片存在于每个角落,阅读器才有希望。但是
我从来都不认为rss的订阅门槛高,至少不会高的那么离谱,不就是几个点击吗?你在twitter里follow一个人不也得用一个点击
吗?Firefox 里各种配置设置好,rss添加到google
reader最少也只是一个点击的问题。所以如果说阅读器死于自杀,那么我唯一相信的情况就是高质量的新闻没有形成碎片,但是从报业岌岌可危的现状和互联
网越来越碎片化的现实来看,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出现。
2,他杀
twitter是公认的阅读器杀手之一。但是首先,twitter的出现并不是解决阅读器的任何问题,其次,twitter上的高质量内容也是被各种
API转发上来的,那么这些API的源头可以说就是一个比twitter更好的噪音消声器。所以说,他杀的可能性应该不会是t
标签:
杂谈 |
社会化的一个基本含义就是在突出个体之间的信息流动,这个流动有一个很恰当的词叫Life Stream。当然社会化的表现不可能仅仅是Life Stream。在网络还没有或者说还不够社会化的时候,作为网站的拥有者他所能获得的数据非常有限,如李彦宏与英国首相布莱尔所说:我知道很多关于你的信息,但我不知道你是谁。现在这个说发已经不再准确,当你登陆了百度个人中心,所有的一切,百度都会知道。这和我可以通过你的Msn、Email找到你的blog了解你的生活一样,社会化已经无所不能。
当社会化的程度渐渐加深,一个明显的结果就是用户细分。就像你可以在一家高级酒店中轻而易举的找到大堂经理一样,每个用户身上都被无形的套用了很多标签。这些标签会把你标识为一名独一无二的用户。但是对于服务提供商每个用户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个体。因为他们身上的标签有所不同,这样的用户细分作用下广告主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所以我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奔驰轿车的推广短信永远也无法发送到我的手机上了。这个标签,你的鼠标告诉他们的。
不过社会化也已经被批评制
标签:
it |
曹增辉在昨晚在Twitter上说:”刚读完了reader,发现中文it博客,越发难见有思考的文章了,不求多深,但求思考,可惜。部分人停笔 了,部分人更新频率降了太多。没有新鲜的中坚力量。相当多的精英们还是离blog很远。”然后williamlong抛出一个论调:中文博客的衰落原因在 于负回报,写的越多,损失越大,浪费时间和精力,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回报,这样的现状,很难有人会长期坚持下来,SNS兴起之后,大家都去打游戏去了,谁还 去写博客呢。所以我想说说自己为什么写博客,也算是为几年来那么多篇文章正个名。
老实说,我没预料到williamlong的论调会有那么多人赞同。实际上博客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记录工具。作为 http://www.lihui.name 博客唯一的作者,我始终认为观众也只是我自己一个人。当然到了后来,渐渐的开始有人来看我的博客,我曾一度觉得压力很大,很多时候写不好,思考的也不全 面,留下很多笑柄。但是对于我来讲,博客的起因是一块自留地,将来还会是一块自留地,我也希望它是我记录思考的一种有效途径。
所以当人们开始讨论博客的投入与产出我就感到费解。就像你写日记一样,你写日记是为了将来
标签:
it |
我不想说那些统计数据,也没兴趣讨论为什么中国没有hulu,为什么中国的视频网站都还是在烧钱,我觉得我肯定说不好、说不对,我就说说我身边那些看视频网站人和事,说说自己的那点看法。
话说我身边大概三种人,没事看”史上最牛XXX”的,看”XXX电视剧”的还有看”XXX综艺节目”的。我是很少看视频的,如果让我选,首选当然还 是youtube,但是现在大家也知道,youtube是上不去了,有时候我想找替代品都找不到,,我也看电视剧,尤其是美剧,但我一般都是BT,因为我 觉得BT比较清楚,关于我的两个问题,我会放在后面说。
其实史上最牛的XXX一类的视频在视频网站没出来的时候就有,只不过那个时候,这种东西是完全需要下载的。用户下载一个1-5MB的zip文件然后 解压着看。这种做法很麻烦,所以这类网站没火起来,我记得那个时候有个叫幻想岛的网站,现在好多视频上还有它的Logo。后来视频网站火起来了,这种视频 也就流行起来了。其实视频网站的出现,多半是因为ADSL得普及,没有足够的带宽,再好的视频用户也不会去等。然后很多年轻人发现原来有一种比BT简单的 方式可以直接看视频,于是韩剧、美剧、台湾综艺节目就开始火爆起来了。我身边的这些同志
标签:
it |
穷途末路的报纸又一次将批评的矛头转向了互联网大哥Goolge,但我认为单就新闻的曝光速度来看,搜索引擎是永远的落后者。
我想报纸和互联网是2个不同的产业,各有不同的生存方式,搜索引擎最大的特点并不是快,而是全。它的设计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人们更快的获得新闻,而是让人们更快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简单点说,新闻是推荐而搜索是筛选,这两点,截然不同。所以搜索引擎的设计初衷根本就不是针对报纸,而是针对图书馆。真正对新闻形成威胁的也不是搜索引擎而是整个互联网机制。所以说,报业的衰退是对报业效率的一种惩罚和搜索引擎没什么直接关系。
其实报业的同行当然也明白,所以他们一边指责Google索引了自己的资源,又不敢拒Google于千里之外。因为他们知道互联网比印报纸要快很多,把信息送到地球的另一端,报纸至少需要几个小时,而互联网只需要几秒钟。所以他们自己也在做网站,也在同步更新那些新闻,他们唯一的问题在于,搜索引擎拷贝或者创建了链接指向我们的内容,为什么没有付钱给我们?当年我们印报纸的时候,虽然内容是免费的,但我却能把几张成本很低的报纸卖到一块钱。现在我们把内容放在互联网上,成本虽然少了,但钱却根本没有了。可是
标签:
it |
谷歌的泡泡挑歌低调上线,到目前为止我只看到两篇blog简单说明了一下,传闻中说道本月底Google会有一个重量级的产品出现,我想可能不会是泡泡挑歌,但是没关系,我只是想借泡泡挑歌来说明一些问题。
之前我在博客里说过挑歌的问题,有些歌曲确实无法定量的来形容,比如,我想听一首节奏快一点的歌,最好是punk-pop的,有点像Blink182风格的,你说这样的歌放在搜索引擎上去搜,关键词应该是什么?在我看来,这样的需求对于目前的搜索引擎来讲应该还是一片空白。不过在泡泡挑歌里,我似乎看到了那么一点意思。
我怀疑谷歌对一部分歌曲做了定性分析,根据挑歌的'关键词'来看,可能就是节奏、音调、音色等信息。那么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泡泡挑歌和豆瓣都利用了给一个无法定量描述的事物做定性标签的手段?考虑到计算机只认识0和1,对于无法定量描述的事物,定性标签是否就是目前唯一的办法?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听同学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你说这样的话,如果做定性标签?
所以我想到了语义分析。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