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当代书法

教育

文化

分类: 当代书法

201756,海外华人书法家协会(简称:海外书协)成立大典在雅加达Pluit Village购物中心隆重举行。这是海外华人书法界今年传出的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海外书协成立大会于下午2时举行。中国、坦桑尼亚、英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法国、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罗马尼亚、奥地利、捷克、卢森堡、瑞士、匈牙利、芬兰、加拿大、美国、巴西、智利、秘鲁

(2017-08-20 18:04)
标签:

教育

文化

当代书法

分类: 狮城书法

杨草仙(1838年─1944年?),中国书法家,名梦台,字永光,号草仙,以号行于世。为中国四川简阳县人,祖籍达县。

杨草仙擅长草书、作诗、中医等,终其一生经常义诊,施药以行善。家族皆以耕读相传,而杨草仙童年时就随父亲杨隐奇学习书法,立下要“独立一家书”的心志。年轻时常在四川四处游览,喜好于各地名胜题字。1918年左右,开始了鬻字生涯。1922年,杨草仙赴日本参加东京书道大会,有许多中日书法名家及名流参与,作品在会中被誉为“三千年第一狂草通神之书”,于是获得盛名。隔年遇上关东大地震,于是在大阪与东京二地挥毫义买,所得全数捐助灾民。当年也

标签:

当代书法

教育

文化

分类: 书法思维

东汉前期的书法家崔瑗在他的《草书势》中谈到了书法,尤其是草书的基本造型原则,就是避免使用规则性很强的式样,“方不中矩,圆不副规”可以说是这种样式的趋势的写照。

但是,在崔瑗那里,书法艺术与汉字原型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他直觉地意识到文字的起源和书法艺术的区别,但是不了解两者的关系。

我们又必须向到蔡邕找灵感。

蔡邕在《笔赋》中提到了文字的发生:“昔仓颉创业,翰墨用作,书契兴焉。”可以说是通过毛笔的作用,肯定了书法存在的合理性。

然后又在《笔论》中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

标签:

当代书法

教育

文化

分类: 书法思维

我们说,书法以汉字之形为本,由势生形,形必须靠势来激活,势必须靠形来显现。但是,由“势”所生的“形”,如何能产生艺术美感?

在书法理论史上,有确切记载的“势”最早出现在东汉前期的书法家崔瑗的《草书势》中。我们或者可以从他的论述中取得灵感。

《草书势》云:

“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勦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中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志在飞

标签:

书法杂谈

狮城书法

教育

分类: 书法教学
孩子如果能够学习一些艺术才艺,总是一件好事;而父母的心目中也总有一两门希望孩子学习的才艺。孩子学习一门才艺,除了教育目的和方法必须得当,使到孩子学习时不感到是一种负担,会增加儿童对这门才艺的兴趣,还要考虑开始学习的最佳年龄是在何时。

儿童学习中国书法
标签:

狮城书法

教育

分类: 书法教学
新加坡不少学校近年来开始注重教导学生中华文化艺术,纷纷开办了有关的课程,而书法教学也因此颇为热门。这就牵涉到一个基本的问题:中小学生学习书法,应该从哪一种字体开始

由于对书法的理解不一与教学得观念不一,对入门的字体的选择上,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应从正楷开始,也有人为隶书好。

标签:

书法思维

书法美感

中华思维

杂谈

分类: 书法思维
我们说书法意境有三大内容:神采、韵趣、诗情。书法家的神采体现在作品的韵趣,欣赏家以诗情来体验作品韵趣,以期能瞻仰书家之神采。意境就是有“意”有“境”。中国画不重忠实地“再现”,而重提炼升华的加工,所以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书法没有外师造化的问题,那么只剩中得心源了。意境在书法就是意实境虚,所以神采、韵趣、诗情注重的是“意”,也就是抒情。

书法就是写意的艺术。

书法的写意关系到抒情。但是没有一门艺术不是抒情的,书法的抒情何以特别?陈振濂在他的《书法美学》对这个课题就有很精彩的阐述。他从孙过庭所说的“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取到了灵感。书法的抒情就有了“情性”与“哀乐”两大层次。

情性是书家稳定的固有性格。书家的书法风格绝对地受到他的情性,也就是性格所制约,而这也包含有书家个人的艺术素养、审美趣味等方面的因素,它可能是无意识的习惯所致或本能的支配,但在表面上的无所追求中却包含了长期审美偏向乃至社会际遇]人生宗旨等等积淀在性格中的深层追求内容,作为一种“情”
个人资料
王运开
王运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80
  • 关注人气:4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