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天目湖乡镇晚霞乡间小路市场 |
分类: 听雨游摄 |
在新浪博客的草稿箱里,躺着我未完成的几十篇半拉子博文,是我做事不专一、不执着的见证。
没做完,却又不肯放下,便形成了时常的纠结。
今天又翻看,是七年前的一篇半拉子,自然地勾起了对那段岁月的回忆。
七年前,我一个人,在天目湖附近的一个小镇上小住,只是为了距离在这里短期工作的儿子近一些,一周之中,会过来陪老妈吃两次晚饭,那是让我最开心,也是最忙活的时刻。
这是一个非典型的江南小镇,稀疏的街道,却有着北方农村集镇的建筑特点,钢筋水泥,粗粗笨笨。
正值炎热的夏季里,平常街面看不到几个人,在炎热的季节中,唯有一早一晚的街面上是嘈杂热闹的,买的或卖的,车水马龙的,其他的时间,基本上是安静的,犹显出树上不倦的蝉鸣。
镇上只有一处菜市场和一处象点样的超市,全镇人每天所需的食材,多半由这两处卖场提供。虽然有着南北饮食的差异,但一日三餐由自己来做,故也不存在口味不适的问题。如果哪一天有点犯懒,不想做了,在这里想买点符合北方人口味的食品,还真不容易。
说起来自己的适应能力还算是可以的,一个人独居他乡,竟能悠然自得。当然了,现在有了网络,有了电视电话,远离家乡的感觉也被冲淡了很多。
这些天连日高温,即使不出门,室内温度也达到32度,空调开久了,老病根都显了出来,索性关了空调,沉下心性,倒也慢慢地适应了。早年间没电扇空调的夏天,也不过如此,再说冬病夏治,腰椎肩颈的老毛病,通过不断地出汗代谢,可以缓解不少呢。
一个人的生活也有不少的乐趣,无人打扰,可以随性地安排可做的事情。儿子隔一天来吃晚饭,老公每晚一通电话,生活中部分的孤独,也是一种惬意。
其实,每一种生存状态中,都有或幸福或痛苦的不同元素,重要的要看自己的筛选和感悟了。
当然,我也是在努力地去做。
勤劳的老妇人和她的菜园。
因为是旅游区,这里的居民不以土地为生,许多的土地杂乱地种了菜蔬等。
标签:
枯荷听雨收藏图片 |
分类: 人生百趣 |
分类: 365心语 |
标签:
枯荷听雨回老家苏鲁边河怀旧 |
分类: 心情记录 |
边河,边界之河。具体说来,就是邻省之间的一条河。河岸一边是a省,对岸却是b省,不同的是行政管辖,相同的是民风民情。
两岸的民间来往频繁,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了儿女亲家。结了婚,生了娃,对岸就是宝宝的姥姥家。
不知在众多的乡土文化中,是否也有这种边河文化,我想,如果对此探究梳理,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今天,我又一次走过苏鲁边河,从山东到江苏,一步跨过。
回忆上次走过边河的时间,大概是在55年之前了。那时我还小,扎着两只羊角辫,跟着父亲去边河的对岸走亲戚。
也是这样的土路,也是这样简易的小桥,我坐在自行车大梁上,父亲推着车,快走近边河桥的时候,他告诉我,我们马上就进入另一个行政省份了,将一步迈过两个省,两个市,两个县,多有意思啊!
今天因故又回了一趟老家,竟然意外的重走了一次边河桥。
在我籍贯上的老家,距边河大约有六、七公里的样子。开车驶过的时候,竟然完全没有注意到边河桥的存在,可见它太普通,太渺小,太不引人注意了,甚至跟农村随便一条不知名河流湖渠,没有什么区别。
办完事情回来,我特意提醒开车的侄子,一定记得在边河桥边停一下车,我要重温历史。
车子停在了边河桥的一端,我下车重新向桥心走去。
边河桥依然很简陋,桥面黄土覆地,每每有人和车走过,都会卷起尘土一片。
这是两个省的交界点,也是距离本地行政中心最远的地方,很有一点山高皇帝远的情势。路孬桥寒碜,是两方都未顾及到的必然。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竟没有多少的变化,路依旧,桥如故,河道狭窄,也是难得的了。因为,没有难以想象的变化,却是成全了我的怀旧情结,令父亲带着我第一次走过边河的情景,清晰如眼前。
河滩上,一位老乡正在利用河水灌溉着麦田,见我举着手机东拍西拍的,便热情地打招呼说,你是在拍短视频吗?从这边拍更好看,对着太阳,有波光涟涟的感觉。
我笑笑回答他,不是短视频,是怀旧,寻找童年时走过边河桥的感觉。
他善解人意的笑了,又说,没啥变化,还那样,就是修补,也是小打小闹的,能过人过车就中。
我的心情不再平静,半个多世纪的时光,就这么倏忽不见,留存在脑海里的,是那年那月,年过半百的老父亲,用自行车推着我过边河的情景。
标签:
水仙开在春节公园村北卡 |
分类: 听雨游摄 |
最近几天,院子里的三角梅越开越灿烂,发几张图片分享一下。
标签:
听雨静园公众号明中都古城和尚登基第一人 |
分类: 听雨游摄 |
手机拍摄
手机全景模式,拍变形了
南行奠祖返程,百度查看,沿途的凤阳境内有明中都古城旧址及明中都鼓楼,便萌生了探访的兴趣,绕至凤阳城内,试图看个究竟。
喜欢历史,故对一切人文的景观和历史遗址心向往之。
凤阳是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成长并发迹的地方。 那个曾经叫朱重八的少年,在这块土地上要过饭、放过牛,当过和尚,因此他对这里有着浓厚的恋土情结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洪武元年,大明开国,一开始朝内酝酿定都于南京。然而不久,朱元璋就提出一个令大臣们十分震惊的计划:即要把大明帝国的首都,设在他的老家凤阳。
手机拍摄
象每个农民一样,朱元璋有着强烈乡土观念,也许,只有在这里,才是他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史书说,“圣心思念帝乡,欲久居凤阳”。
因此,从明洪武二年,到洪武八年,历经百万民工六年日夜不停的劳作,一座座雄伟的宫阙相继拔地而起。考古学家后来在中都遗址中发现,中都残存石构件的数量、品种、质量都远超过元大都。大殿蟠龙石础每块都是2.7米左右见方、面积超过7平方米的庞然大物,其气派远胜过历代首都。
然而,最终朱重八先生还是改变了主意,停止了在凤阳建都的计划,虽然许多在建中的宫殿没施,仍在继续中,并最终完工。
当然,皇都再次易址,其中有着复杂甚至是耸人听闻的原因,此文不再赘述。
遗憾的是,这座气势宏大的明中都古城,历经战乱和岁月的摧毁,(仅文革时期的破四旧运动,就损毁中都古城内建筑三分之二),城内外建筑消失殆尽,仅存皇城午门、西华门、和一段2里长的古城墙,及古城遗址。
据后来的研究者表明,凤阳明中都古城在建筑艺术上“继承宋世传统,开创明清之新风”,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后来改建南京和营建北京的蓝本。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而位于凤阳城东侧的明中都鼓楼,建于洪武八年(1375年),是中都城重要附属建筑,也是硕果仅存者之一。
明中都鼓楼又称中都谯楼,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据介绍,它是全国最大的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下有东西向三个券门,正中门上方的白玉额上,刻有朱元璋亲题阴体楷书“万世根本”四个大字。
与全国绝大多数的历史遗存一样,明中都鼓楼也屡遭战乱或人为损毁,又为后人多次重建。今天看到的明中都鼓楼,是1998年按照旧制,在遗台基之上恢复重建的楼宇。但幸运的是,楼宇之下的高达15.8米的台基,连同朱元璋的题字,仍是六百多年前的遗存。一砖一瓦,浸蚀着历史的沧桑。
手机拍摄
如今的中都鼓楼,早已不在是为全城报时用的谯楼了,而是一座朱元璋展览馆。未走进展厅,廊柱上的楹联便令我眼睛一亮。
上联:
鼓震天威警醒古今英雄圆梦知多少
下联:
楼藏地气炳彪中外和尚登基第一人
这付楹联把“鼓楼”二字巧妙地嵌入联中,令人玩味再三。
大殿正门两侧的楹联也很有意思。
上联:
功业起南天封疆统一三百年来明历数
佛缘重东土僧俗不二两千载外帝王身。
进入殿中,正冲大门,便是一尊朱元璋的彩色塑像,塑像两侧的对联,用寥寥数字,概括了朱元璋传奇的一生。
上联:
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郡昔钟天子气
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
在这首联中,有意无意间解释了一个关于朱元璋籍贯的问题。曾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由此整的地球人都知道,朱元璋是凤阳人。
其实,朱元璋的祖籍并非凤阳,据《明史》记载,朱元璋“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意思就是朱元璋的祖籍是江苏沛县,后来举家迁徙到江苏句容县,然后又迁徙到泗州生活。朱元璋的母亲在盱眙县太平乡的二郎庙附近,生下了朱元璋后,被生活所迫,再次迁徙,最后迁到了濠州城,即现在的安徽凤阳。所以,这付联的上联,“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阳昔钟天子气”,明确地道出了朱元璋的籍贯本不是凤阳,而是江苏沛县,竟与刘邦是老乡。
距离中都古城7公里的明皇陵,即朱元璋父母的陵寝,而他的高祖和祖父母的陵寝,仍在盱眙境内,名为明祖陵。从朱元璋几代人陵寝的迁移,也可看出,朱元璋家族在那个战乱饥贫的年代,不断迁徙的状况。
当然,这些历史的细节,还是留给历史学者们去研究,争论吧,作为一介百姓,到这些有历史遗存的地方走走,看看,感受历史的厚度和时代的变迁,也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鼓楼的墙砖
标签:
人可以无知但不可无趣听雨静园公众号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幸福感 |
分类: 开卷有益 |
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这是从旁观者的眼光看的,与无趣之人对坐,如坐牢狱。
人可以无爱,但不可以无好,这是从自身的眼光看的,无好之人活着,活着如同死了。
人有好,必有趣。有趣之人则肯定有神至而灵,是性情中人。
以上是作者贾平凹的一段话,似有同感。
在这里我想说两类关系。
一是夫妻关系。早年男女婚姻主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琴瑟和谐与否,几乎是靠运气。如两人都是无趣的,倒还可凑合;如果一人有趣,一人无趣,这就要遭罪了。我小时候在农村,常听老人说村子里总有几对老夫妻是没有言法的。何谓没言法,这是当地的小众话,大致就是夫妻之间没话说,没缘份的意思。我的上辈人如遇到这种组合,多是勉强维持一生,也痛苦无趣一生。
当然,凡事都是有概率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婚姻,也有很和谐幸福的。也说明媒人的用心程度,会有对双方诸多因素的衡量,包括两人的性格爱好等等。
我看过到许多因一方无趣,导致家庭悲剧的家庭。虽然人们往往把矛头指向过错强势的一方,却很少能够理解到无趣的一方,带给另一方的温水煮青蛙式的煎熬。
因为生活中,不仅仅是那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应该有情趣,有情怀,有情操,有精神滋养。不然日子过的味同嚼蜡,也是件挺没劲的事儿。
有人说,无趣和有趣之人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生存,后者则是生活。想想是这么个理儿。
第二种关系是家庭以外的一切社会关系。包括朋友,同事,同学等等。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单位,与有趣的人接近是人的本性。不管在哪里,一个有趣的人,总会得到周围人们的喜爱和追捧。相反,无趣的人,身边往往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工作之余,正常的交往之外,几乎没有人喜欢和一个无趣的人相处。就象贾平凹说的,与无趣之人对坐,如坐牢狱。
做一个有趣的人非常重要。至于怎样做到,却有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答案。
改动一下莎士比亚的那段精典语录,就是无趣的人都一样,有趣的人各有各的不同。谈笑风生是有趣,爱好丰富是有趣,目光高远是有趣,……。
总之,有趣的人也一定是个情商高的人。除了一点点天赋外,主要还是后天的长期学习,修炼,提升的结果。这里所说的学习,未必仅仅是书本中的,主要来自生活,来自民间,来自身边有趣之人的影响感染,来自对生活知识和书本知识的领悟与吸收。只要有心,只要用心,似乎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又总有一些人难以做到。这也说明做一个有趣的人,是一个漫长的学习修炼积累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时时有顿悟,有反省,又要常常有适时的练习。开拓自己的练习面,多以有趣的人为师,潜以默化,便可修炼成功。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汪曾祺的一部书名«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同样是表达人生趣味的主题。而汪老本人,就是这样一个有情趣,会生活的人。
汪老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因为它能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更令平淡的生活充满了情趣,由此提升内心的幸福感。
标签:
365东汉墓刘秀任城王银缕玉衣 |
分类: 听雨游摄 |
上午去北郊,顺便去了东汉任城孝王墓。任城孝王乃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孙一一孝王刘尚之墓,历史上被分封为任城国国王。记得98年左右曾来此拍纪录片,地宫里的砌石题字和墓主人身着的银缕玉衣,都是极具文物价值的。记得当时在地宫里拍了大半天呢,而今天,站在地宫门口便感觉冷气逼人,岁数不饶人,有自知之明,所以只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没有再下地宫。
据史料记载,东汉任城国辖任城(今微山仲浅一带)、亢父(今喻屯一带)、樊(今兖州黄屯一带)三县,有人口20万。国虽不大,任城王的身份却很高。从发掘的孝王刘尚墓看,墓封土高十余米,墓室内面积达700多平方米,高12米,建筑为标准的诸侯王形制,墓道、东西耳室、过厅、前堂、后室完·备,五重棺椁内墓主人身着银缕玉衣,这是汉代仅次于皇帝的金缕玉衣的丧葬待遇。
http://s11/mw690/3f33af81tx6B3GR5TIKda&690
http://s9/mw690/3f33af81tx6B3GOYCZGc8&690
http://s4/mw690/3f33af81tx6B3GPykJd63&690
http://s15/mw690/3f33af81tx6B3GQ9hmKbe&690
http://s13/mw690/3f33af81tx6B3GQziDqfc&690汉墓门口一对据说是明朝的狮子,表情很奇怪,不是威猛的,倒象羞涩或受了委曲的小媳妇。
http://s14/mw690/3f33af81tx6B3GRVIMR0d&690
岁月的沧桑,风雨的剥蚀,在它们身上留下了清晰的烙印。
http://s4/mw690/3f33af81tx6B3GToFIn13&690
狮子戏绣球,中国传统的吉祥造型,狮子的腹下已枝繁叶茂,仿佛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http://s15/mw690/3f33af81tx6B3GTVJpA8e&690这只狮子爪子下按着的好象不是绣球,倒象一本卷起来的书。莫非这是个好书者?
http://s4/mw690/3f33af81tx6B3GOFryj93&690
一头秀丽的大波浪,在几百年前就领导着时尚的潮流,即使对今天的理发师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技术信息的传递。
http://s7/mw690/3f33af81te1831e26acf6&690
院子里的板栗树,已经布满青涩的果实。
http://s7/mw690/3f33af81te1831bb951b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