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杂谈

分类: 5月团购
  前言:一个优秀的教师是一个用心来感受孩子的教师,只有真心的爱孩子才有资格教育孩子,在日日夜夜和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能用自己饱满的热情来观察孩子、感悟孩子绘画背后的心灵世界,这是难能可贵的,作为家长或者教师大家不妨细细阅读,品味其中有价值的教育元素。原文刊登如下:

儿童画是和大师一样用奔放的心灵进行情感流露。幼稚的笔触,无拘的思维,奇特的色彩,神秘的构图,他们无意中创造了惊心动魄的美。大师们在经历了一个由天真到成熟,由成熟到僵化,进而又追求原始的萌动的轮回后,搜寻的目光不由又停留在了儿童身上。

瑞士画家保罗.克利,所以被人们称为大师,是他跳出常人的眼光和心态,用儿童那种纯真去看待世界,感悟人生,他能触发人们去回首过去的童年生活,重新体验到人生的快乐。

我很荣幸,在我的身边有200个大师,今天我们就先来介绍其中的一位小美女大师—月月。月月是一个情感很丰富,也能很主动表达自己情感的一个孩子。高兴的时候,她会喜滋滋的过来和你打招呼,说话;伤心的时候,她会把身体靠近你来寻求安慰,高兴的时候能够痛快的笑,触动心灵时又会流下感动的泪水。为了表达她对老师的爱,时不时给老师画幅画,上面写上爱老师的话,或是做一个树叶书签,自己用宽胶带塑封起来,写上对老师的祝福,每次给她上课,老师会被整个爱所包围着,特别温暖。

月月还是一个爱画画也很会画画的孩子,尤其在画女孩子的时候。我们说孩子的画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经验,反映的是他对生活的感悟,他们激情四射的作画过程和大师级的绘画作品无不让人倾倒。

记得一次绘画《巨人和小孩》时,当孩子们把自己心中的巨人都呈现在画纸上时,一个动作和一幅画面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不由地拿出了相机进行拍摄,但就在那短短的几秒之内,一幅作品便成形了。只见月月在纸上先画了一个大大的扁圆圆的头,头的两边是长而卷的头发,正是这卷头发吸引了我,她的作画过程像大师一样,零乱而有序,连贯而洒脱,简直是一气呵成。

   但眼前画面上的这个形象不由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孩子,那便是月月的妹妹——朵朵,就在前几天,刚刚看到过朵朵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她头戴一个发带,发带的两边有着卷卷的头发,月月今天所画的不就与此很相似吗?加上月月平日在表现女孩子时的细腻,睫毛、肩膀、服装上的描绘,这不就是朵朵照片的夸张版吗?看到她创作之后体现出的成就感与愉悦感,真是令我佩服。

记得我们在集体教研学习时,学到过李凌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当孩子沉浸在画上“高兴”时,心情是多么快乐,当画笔蘸上自信和愉悦时,线条是那么流畅、肯定。谁不计较绘画技巧及画面效果的得失,谁就是一个快乐的人。“我想正是月月妈妈所给孩子那种宽松、接纳、愉悦的家庭氛围,月月才能用愉悦的心情尽情地画自己心中的画,从而再从绘画中寻求属于自己的快乐!

阅读    收藏 
标签:

杂谈

  前言:这是一位中班孩子的妈妈写来的日记,她说:看着自己过去的教育足迹,由于自己的无知而导致孩子困扰如此长时间的便秘问题,真想揍自己,好在这个时代有好书,又有推荐好书的团队,真是想把自己的弯路告诉大家,但愿更多的妈妈们尽早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更好的陪伴孩子的成长!

日记原文:在贾老师的推荐下,我于2011年10月21日购买了由胡萍老师编写的《善解童贞》一书。书一拿到手便一口气读了半本,因为书里前半部分所讲的内容,尤其是第3章关于孩子的肛欲期,对我来说太实用了。边看我边懊悔,后悔自己当初对儿子成长特点的不了解,以及自己的愚昧和无知。

初为人母的自己,在养育孩子方面没有任何的经验,只是吸取了怀孕时从书本上看来的很多理论性的知识,以及周围养育过孩子的妈妈们传授的一些经验。虽然很多的道理自己心里明白,但当真正遇到情况时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以至于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孩子的便便问题。

提到一个人的大便,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生理活动了,但似乎读这本书之前,儿子的大便却成了我们全家人很重视的一个问题。记得儿子刚刚出生时,还没有满月就一天会便好多次,弄得我很是紧张,又是给儿子暖肚,又是喝什么止泻药的。好不容易度过了满月,回到了娘家,儿子的便便又有了新的变化,4到5天都不便一次,就算大便也是一点点,但老人们说这是正常的,农村人叫这叫“攒肚子”,说孩子会长胖。虽然自己也是读了书的人,但毕竟自己是在农村出生和长大,在养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难免会传承一些老方法,所以当时自己也没有太在意,也信了老人们的话,当时自己心里还满沾沾自喜,心想:一个月拉瘦了这下就全补回来了。

可是百天过后,遇到天气变凉,儿子的腹泻又开始了,基本上一个月泻一次,大便刚刚正常几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又拉上了,于是便到处求医,各种调理脾胃的、帮助消化的、止泻的、增加菌群的药都用过了,就连大家流传的一些小诊所给开的苦苦药也都灌给了儿子,看到不到一岁的宝贝每次喝药,真是心疼,恨不得那些药都让自己喝下去,我想这是每一个母亲都愿意承受的。

过了一岁,好像儿子的大便好了一段时间,基本上隔天一次,或是一天一次,这样好的状况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我也总算松了一口气。可到儿子2岁左右,也就是在《善解童贞》里提到的孩子们肛欲期的时候,儿子的大便又开始不正常了——便秘。当时自己也不了解什么是儿童的肛欲期,但当看了书以后才知道儿子的便秘全部是人为造成的,也就是书中所说“人造便秘”。

还记得是在儿子2岁左右吧,儿子开始“便秘”,刚开始以为是家里的饮食的缘故,导致了儿子便秘,于是也尝试过改善饮食,加强粗纤维和水果类的食物,每次儿子大便时很困难,有时候还会把肛门撑破流血,有时候看到儿子4、5天都不便一次还以为是他害怕大便干时带给自己的疼痛感,所以又是摸香油又是开塞露的,又是消化药又是乳酸菌的。后来就发现儿子会憋大便,有时候带他出门,会发现当他想要大便的时候便站在那里不动表情紧张,或是藏在一个地方不让人发现,刚开始发现这样的情况我还是比较理解的,认为儿子在掌控自己的大小便(以前听贾老师讲座时,学到的),可是当他憋过以后还是不上厕所,导致有时候发烧、食欲不振等等。于是以后但凡发现他憋便,便马上拉过来让他上厕所,可是这似乎没有改变什么,而好像是更加增加了他对排便的排斥感。于是一个星期大便一次开始了,实在憋不住才便一次,实在不行就是人为的挤开塞露、吃泻药、喝蜂蜜水,有一段时间,基本上儿子的每一次大便都是靠这样度过的,每次也会因为大便的问题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气,儿子也会被弄得嚎啕大哭,就像书中所说像杀猪一样号叫。为了鼓励他自己能够大便,还特意买了绘本《肚子里的火车站》,让儿子了解人的消化系统,每天和他说小火车要倒垃圾了。还会故意说妈妈最喜欢闻儿子大便的味道了,别人闻见是臭的,妈妈闻见是香的。看到儿子的便便也会经常和他一起看自己的便便,说:呀!今天拉了一座小山,又拉了一只小鸭子,又拉了一个拐棍……但好像这些都无济于事。就连他奶奶也在日历上勾画起了圈圈,记录上次大便是什么时候,又有几天没有大便了,很多时候一进家门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你便了吗?

仔细想想儿子因为大便问题快被我们折腾疯了。直到我遇到了《善解童贞》,书看到一半我真的很懊悔,也很庆幸。懊悔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庆幸自己不用再错下去。因为当我了解到孩子的肛欲期时候,我对儿子的大便不那么紧张了,儿子的大便也似乎正常了许多。

也就是在看完书的第二天,儿子又有3天没有大便了,晚上我们回到家,儿子正玩得起劲,就看到他突然放下手中的玩具,藏到了衣柜里,要换了以前的我一定会从里边把他拽出来,强行按到便盆上,但这次我没有,我在那里静静地等,想试试到底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老公也在那里说:“你不管他?就让他憋着?”说实话当时真的心里有些矛盾,万一这一憋又是好几天怎么办?过了大概有7、8分钟,儿子从衣柜里出来了,他没有马上去蹲盆,而是又继续玩起来,我心里虽然还是担心,但还是控制住了自己。没过了2分钟,只见他着急地说:“妈妈,我拉呀!”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终于等到了。

就这样1个多月了,儿子在期间也憋过好几次大便,但每次憋过以后没几分钟就会自己上厕所。现在儿子的大便不再是我们很紧张很发愁的问题了,他的大便也似乎正常了许多,虽然不是天天便一次,但最起码不会隔那么长时间,也能够主动要求说要大便,能够主动要求尝试坐马桶,更庆幸的是在朋友家里也能够顺利大便了,这是之前都没有过的。而且当他每次大便的时候,我们也放平了心态,不会很惊讶又很隆重地去夸奖。因为这些都是一个人的本能。

想想书中所说的:父母在孩子肛欲期的错误做法给孩子带来的严重心里伤害:1、父母的紧张情绪让孩子对自己的大便紧张和不安导致孩子本能地拒绝大便。2、使用肥皂条或开塞露的过程,给孩子带来的恐惧感和痛苦感永远烙印在“大便”上,导致孩子害怕大便的过程,本能地拒绝大便。3、逼迫孩子喝下难以下咽的中药,给孩子带来对自己身体不健康的负面意象。4、孩子不能够满足父母期望,产生了自卑和自贬。5、孩子的安全感受到了威胁,“我做不到,爸爸妈妈是否还能够爱我?”以上五条我是统统都犯过了,所以导致了儿子“便秘”了一年多,现在想想我都有点后怕,如果我没有遇到《善解童贞》,我还会继续错下去,儿子就会被我“折磨”成真正地便秘了,儿子的心理也会受到很大的伤害的。

所以我们的育儿要科学,要懂孩子,不光是照顾好了孩子的吃穿住行,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和生长特点,真的要谢谢《善解童贞》,更要谢谢推荐给我们好书的贾老师,每一次贾老师在博客里推荐的书我都会买回来认真读,每一本都是经典,每一部都是精华,从中让我成长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我会继续追随这个团队的脚步,继续深造自己,追随孩子成长的脚步,与孩子同成长共欢乐,!也更加愿意和更多的妈妈一起分享自己的收获!让妈妈的每一小步都能化作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每一大步!感恩引导,感恩书籍,感恩我的孩子促进我成长。

                                            KK妈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