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作文高考全国卷文化 |
分类: 读读写写 |
标签:
豫剧京剧咬字常香玉崔兰田 |
分类: 读读写写 |
看豫剧《拷红》,常香玉饰老夫人,小香玉唱红娘。祖孙两人的配合可谓精彩。小香玉的唱虽然也不差,但是比起奶奶还是有那么些差距。如网友评价的那样:“常香玉的吐字科学,不用看字幕。”仔细听听,果然奶奶常香玉的行腔吐字更有韵味。我自小的母语是河南偃师话,同常香玉的老家巩义搭界,所以能品咂一二。
豫剧《拷红》
常香玉的咬字比小香玉要重,这正是中州正韵“洛阳读书音”的特点。这种方言尖团字区分明显,个别字有独特的发音。本是非常有韵味的,然而如今却没有得到重视。相反却在京剧中成为了一种传统,得到了强调。如“街”读“jiai”,“鞋”读“xiai”,“月”读“yo”……其实都是常香玉的家乡话。
在常香玉的访谈中得知,原来这样的吐字功夫也不是一朝学成的。老父亲当年教她学戏,曾用手抠住她的嘴,责骂她“你的牙关为什么不使劲呀!!??”
李斯忠
李斯忠是豫剧黑头的名家,有“八里嗡”的称号。私以为自他之后豫剧的老包在没有这样的精彩了。他的咬字也可算是很标准的。如“秧”读作“rang”,“耀
标签:
陈三两张新芳曲剧四平调京剧念白道白对白戏文戏词戏剧戏曲文化 |
分类: 读读写写 |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陈三两》一剧的博文,这次,就四平调、曲剧、京剧的三段道白写写。
我初看1995年张新芳曲剧版,陈三两与李凤鸣就《黄帝内经》(有剧种是《麻衣相书》)的一段对白,感觉酣畅淋漓,很有韵味。的确,张新芳老人家场这出戏一辈子了,不酣畅不正常了。后来又看了四平调版和京剧版的,才有了对比。
首先是四平调版的,是最老的版本,曲剧的移植于它,京剧的又移植于曲剧。四平调版的网上没有现成的,好不容易编辑出来,可见,四平调版的还显得有些粗糙。
四平调《陈三两》:麻衣相书对白
打开头篇相书,上道什么言辞啊?
三庭五官,内外五行。
何为三庭啊?
顶为上庭,鼻为中庭,地额乃为下庭。
三庭倒也不错,五官?
眉为保寿官,眼为检查官,鼻为审辨官。口为出纳官,耳为采听官。